毬路双鸟纹锦裌袍
北宋。身长138厘米,通袖长194厘米,袖口宽15厘米,下摆大81厘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木乃伊宋墓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锦袍为半掩襟交领、窄袖,后身开禊,高于臀部。这种样式是以我国古代汉族传统服装为基础,根据中、西亚游牧民族生活的特殊需要进行改制的。以毬路双鸟纹锦作袍面,素绸作里,鸂鶒围花锦镶领边,双雀栖杆锦作袖头,用羊皮镶于领、袖、襟的外缘。锦的经丝为黄色,纬丝为淡黄、黑、黄绿、白四色,是三枚纬面斜纹的纬显花组织,花纹的圆形骨格交切、重叠,在圆圈中填充对称的双鸟,鸟昂首展翅,似在奋翼起飞,背有直立的花树,周边饰几何连钱纹、四鸟纹和波斯联珠团花纹。袍领用鸂鶒团花锦,鸂鶒在圆形团花中间回旋穿花飞翔,团花外围以四面组合对称的花叶布地。这件纬锦融会了中西方花纹的艺术特点,保存较完好,对研究宋代织锦技术、装饰花纹和中西文化交往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鸂鶒,水鸟名,此鸟形大于鸳鸯而色紫,故亦称“紫鸳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