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龙dú lóng指妨害修行的魔障;也形容法力高深。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西方不可依,山甚寒,冬夏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昔五百商人止宿池侧,值龙忿怒,泛杀商人。槃陀王闻之,舍位与子,向乌场国学婆罗门咒,四年之中,善得其术。还复王位,就池咒龙。龙变为人,悔过向王,王乃舍之。”(引自《太平御览》卷九三○)王维《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许浑《晨自竹径至龙兴寺》: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顾况《寄江南鹤林寺石冰上人》:定力超香象,其言摄毒龙。 毒龙佛教传说佛前身曾为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众小虫噬身,身干命绝,后卒成佛。《大智度论》十四:“菩萨本身曾作大力毒龙,若从生在前,身力弱者,眼视便死; 身力强者,气往而死。是龙受一日戒,出家求静入林树间……” 毒龙dú lóng比喻凶残的人或势力。陈毅《矢国之行》:“百战驱封豕,千辛制毒龙。”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堪輿部 > 龍 > 毒龍 毒龍 dúlóng 堪輿家所謂的龍格之一。屬凶格。《周易陰陽宅·論龍格》:“毒龍,枝脚反序,尖利帶殺,即逆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