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毒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毒瓶killing bottles盛有剧毒药品的杀虫工具。用于杀死所采集的昆虫,以制作完整的标本。可选用瓶盖密封性能好、开启方便、透明且不易碎的玻璃瓶制作。瓶的形状依采集者需要自选。先将氰化钾(或氰化钠)铺于瓶底,加入水杨酸数粒,促其挥发。嗣后在氰化物上放上锯末,压平后再放入5~7毫米厚的生石膏粉,轻微震动将石膏舖平,滴入几滴清水以湿透石膏,石膏变硬后,上舖吸水滤纸,以保持瓶内清洁,即可使用。氰化物剧毒,制作和使用毒瓶时须注意安全,随用随将瓶盖盖紧,不使毒气外逸。遇毒瓶破损,当掘土深埋。如无氰化物,可用乙醚或三氯甲烷(氯仿)代替,用时将药液滴入插在瓶塞内装满脱脂棉的小玻璃管中。由于这些药品易于挥发,要随时添加才能保持杀虫效果。乙醚和三氯甲烷都是强麻醉剂,不可久闻(见图)。
毒瓶 毒瓶duping装有适量(约5~10克)的氰化钾或氰化钠等剧毒药物的广口瓶。专门用来迅速薰杀捕获的昆虫,以便及时制成完整的标本。毒瓶是采集时杀死昆虫的主要器具。制作方法有多种,但极为简单。根据需要,一般多选用干净、大小不同的广口瓶和与其严密配套的橡皮塞(或优质的软木塞),在瓶内放入一薄层小块或粉末状的氰化钾(KCN)或氰化钠(NaCN),立即在上面均匀撒上一层粗锯末后,用木棒压实。再向锯末上面浇铸一层稀稠适宜的石膏糊(以能流下为度),待干后即可使用。在瓶外标注“毒瓶”字样,以示区分。制作时,速度要快,凡皮肤有伤口的人,绝对不准操作。制好的毒瓶要有专人负责,严加保管,不可乱放,更不能遗失。使用前,可在石膏上层放上大小适宜的白纸,用后将纸上的脏物用镊子挟潮棉球擦净,以保毒瓶内的清洁。棉球和撤换下的过脏白纸应妥善处理,不可丢失。采集小型鳞翅目昆虫,可备制单用毒瓶,不宜混用,以防脱落鳞片弄脏其他昆虫。在一般毒瓶内,可放置少量纸条,既可吸收虫体排出的水分,也可防止昆虫直接挤在瓶底,更有利于昆虫在未死前抱附用。昆虫死后应及时取出制成标本,如在毒瓶内存放时间较长,容易变色或损坏。毒瓶可连续使用数月至一年,时间过长,或瓶内过于干燥,昆虫不易毒死时,可加入少量稀醋酸或酒石酸液,促进毒物分解,增强毒杀效力。如制作毒瓶选用三氯甲烷或四氯甲烷等麻醉剂,可在瓶底放些脱脂棉吸收药物,上面用厚纸片或软木片隔开,最好钻些细小通气孔。瓶塞应使用软木塞为宜,因橡皮塞用久易被侵蚀膨胀和腐烂,也不易再次放入。这种毒瓶作用虽快,但需延长薰杀时间。存放过夜的昆虫也不会变色受损。如放置时间较短,昆虫容易复活。过小的昆虫可装入口径30毫米的指形毒管内,毒管的制作方法同毒瓶。 图471 毒瓶和毒管 ☚ 采集箱 三角纸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