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杀芬camphechlor以松节油为原料生产的广谱有机氯杀虫剂。化学结构式:  1948年由美国赫格里斯炸药公司(Hercules Powder)首先开发。 性能 原药为白色或浅黄色蜡状固体,带有萜类气味,含氯量67~ 69%,熔点范围在70~95℃,密度(d254)1.65,蒸气压26.66~ 53.33帕/25℃,不溶于水,易溶于包括石油在内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不挥发,不燃烧,高温下(>155℃)遇碱或强光照能逐渐分解。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急性经口大鼠LD50为80~ 90毫克/千克,小鼠LD50为95毫克/千克(雌),100毫克/千克(雄)。经皮大、小白鼠≥1000毫克/千克。对大鼠无作用剂量为25毫克/千克,在体内脂肪中有积累作用,其积累量与摄入量正相关。但停止给药时,体内积累量能迅速排除,杀虫谱极广,残效期较长,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一定杀螨活性。 应用 历史上曾被广泛用于防治棉花害虫,如棉铃虫、棉象鼻虫、红铃虫、棉蚜、卷叶虫等,果树害虫和玉米螟等。此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动物有致病的潜在危险性,一般建议在生产上不再使用。毒杀芬camphechlor又称氯化莰烯、氯化莰。广谱高残毒有机氯杀虫剂。化学名称:八氯莰烯。化学结构式如下。工业品为黄色蜡状固体,有轻微的松节油气味,在70~95℃软化,25℃时蒸气压26.6~53.3 Pa,密度1.65。室温时水中溶解度3 mg/L,易溶于四氯化碳、芳烃等有机溶剂,温度高于155℃分解,遇碱、日光分解。对昆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活性,也有一定杀螨活性,杀虫速度较慢,残效期长。可以防治棉花上的多种害虫及玉米螟、黏虫、蝗虫、斜纹夜蛾等。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80~90 mg/kg。经皮LD50为780~1 075 mg/kg。进入人、畜体内,会在脂肪中积累,积累量与摄入量成正比,对鱼高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