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味消毒散
【方源】: 《外科大成》卷一。 【异名】: 二味拔毒散(《金鉴》卷六十二)、二味败毒散(《药奁启秘》)。 【组成】: 白矾一两 明雄黄二钱 【用法】: 上为末。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 【功用】: ❶ 《浙江中医杂志》(1958;12;封三):杀菌化腐,燥湿敛疮。 ❷ 《中药成药制剂手册》:除湿止痒。 【主治】: 风湿热毒引起的疮疡、湿疹,红肿痒痛,及毒虫咬伤。 ❶ 《外科大成》:热疖、痱、痤、疥、疹、风湿痒疮。 ❷ 《疡科遗编》:喉袋蛇缠,湿热时毒。 ❸ 《验方新编》:毒虫咬伤。 ❹ 《中药成药制剂手册》:湿毒引起的疮疡,红肿痛痒流水,及湿疹,慢性中耳炎。 ❺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皮炎、疮疹。 【临证举例】: ❶ 麻风神经痛《浙江中医杂志》(1958;12∶封三):山东省北坛医院采用浓茶汁调二味拔毒散外治80例麻风神经痛,收到了良好效果。一般在敷药10~15分钟后,疼痛基本消失,局部仅留有轻度胀感,24小时后将药解除,胀大的神经已显著变细变软。80例中,经敷贴一次治愈的有66例(占82.5%),敷贴两次治愈的有13例(占16.25%),只一例敷贴四次,疗效达100%。 ❷ 风毒肿《江苏中医》(1965;3∶38):以雄黄、明矾各等分,共研极细末,与野菊花根捣汁拌匀如糊,涂于风毒肿之浮肿部,日搽二至三次,治疗轻、中、重三型之风毒肿36例,除2例未坚持治疗外,均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