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监 殿中监官名。三国时魏始置此官,属门下省,地位较低。后历代相沿,地位提高。至隋唐时设殿内省(唐改作殿中省),与秘书省、内侍省同格。置正职执掌宫殿中监一人,秩从三品,以少监、丞各二人为副职,下设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主掌供奉等事。宋代略同。殿中监多以戚里贵臣担任,非一般文臣所能选,故此蔡京得荫一子为殿中监(第七十回)。 ☚ 太子太师 太傅 ☛ 殿中监 殿中监官名。南北朝时期的魏国始置。此后历代至宋沿置。掌天子服御诸事,主殿中省政令。(详见: 殿中省) ☚ 殿中郎 殿中丞 ☛ 殿中监 殿中监官名。三国魏在门下省设置。多以皇亲贵臣任之,掌管皇帝生活起居之事务。北齐置殿中局,掌驾前奉引。隋初改为殿内局,大业三年(607) 又改为殿内省。唐改为殿中省,掌诸供奉,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有监1人,从三品,少监2人,从四品上,丞2人,从五品上。宋制略同。明代其职归内侍省,清代归内务府。 ☚ 都水使者 将作大匠 ☛ 殿中监diàn zhōng jiàn 官名。魏始设此官,掌殿中张设监护之事,领禁兵,七品。历代相沿,名称有异。南齐有内外殿中监各八人,梁、陈两代沿袭。北魏设殿中监,北齐设殿中局,隋朝改称殿内局,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改殿内局为殿内省,以监为长官,少监为副;掌诸供奉,领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唐改称殿中省,职制与隋同。辽殿中司置殿中监,掌供奉、礼仪等。清朝的内务府,其职掌与此类似。参看《通典·职官八·殿中监》、《新唐书·百官二·殿中省》、《辽史·礼志五》。 殿中监官名。❶三国魏置,为禁卫侍从之官,领禁兵、掌殿中陈设监护等事务,官七品。两晋及十六国时后凉亦置,掌殿中宿卫,代宣诏命,虽地位较低,但权势颇重。南齐时隶尚书省,梁、陈称殿中内外监,属流外官。北魏亦有此官,官从五品下。
❷北齐置,为宫廷侍从官员,隶门下省殿中局,掌奉引车驾及修补之事。隋改名为殿内监,以避文帝父杨忠之讳。唐沿置,为殿中省长官,掌天子生活起居,官从三品。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为中御大监,咸亨元年 (670) 复旧。 殿中监官名。曹魏始置。唐代为殿中省长官,从三品,专掌供应皇室所需生活用品。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称中御大监,不久即复旧称。 殿中监官名。三国魏始置,掌帐设监护之事。员领一人,秩第七品。所属有典事,员额无考,秩第九品。蜀、吴无考。晋与南朝宋、齐沿置,宋齐的殿中监与少府并统上林苑令。南齐设内外殿中监各八人,梁陈因之。北魏亦置殿中监,所属有车府、乘黄二令,后又有乘黄令。北齐以殿中监为殿中局长官,唐宋以殿中监为殿中省的长官。参见“殿中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