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段太尉逸事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段太尉逸事状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慰。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 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师。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令持马者去,旦日来。还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 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来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歧,朱沈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今人称太尉大节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歧周邠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鄣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常低道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复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段太尉逸事状》选自《唐柳先生集》卷八,是柳宗元谪贬永州九年后的元和九年(814)作的。他写这篇文章是送给韩愈的,韩愈时任史馆修撰。段太尉,史有其人,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汧阳县)人。玄宗时,举明经;弃去,从军有功,代宗大历十二年(777)邠宁节度史白孝德荐举为泾州刺史。德宗建中元年(780)征召为司农卿。建中四年(783)因反对朱泚称帝被害。追赠太尉。两唐书均有传。逸事,即佚事,散佚未记录的事迹;状:指行状,人死后,在写“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为死者编写传记或墓志铭时所用,这种文章叫作“行状”。逸事状:是“行状”的一种变体。只记录逸事,于死者的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则不详细记载。正因所记内容为散佚的种种传闻,故给作者留下了创造想象的天地,所作因而可以称之为传奇体小说。
 柳宗元所以在流贬之地写下这篇风格独具的小说,绝不单单是送韩愈编史参考,而是二十年前邠州之行的难忘印象和二十年后永州之贬愤懑心境与人民痛苦生活相结合的产物。
 贞元九年(793)五月,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长安病逝。唐时进士及第的人,按规定一般要经过吏部制科考试,才能发放做官。柳宗元由于服父丧,在守制的三年中不能参加制科考试,也不能去谋其他的出路。他于是利用这段时间,到邠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郴县)去看望在邠宁节度使府中任职的叔父柳缜,从而又有机会考察西北边防形势。在这里,他访问老校退卒,了解到边地群众和士兵的生活,使他感触尤深。段秀实在大历初曾任泾州刺史,泾州与邠州邻近。在柳宗元游历所到之处,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尤其段秀实以法约制骄兵悍将、抑止豪强兼并和拒绝藩镇贿赂等传闻,给年轻正直、富有济世之心的柳宗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二十年后,遭贬永州的柳宗元目睹了永州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加上对藩镇作乱的担忧和憎恨,他渴望段秀实那样不畏强暴、关心人民疾苦、廉洁奉公的人物出来治世,于是有了《段太尉逸事状》。
 这篇小说不仅在柳宗元的小说中,而且在唐宋此类小说中鹤立鸡群。这应归功于它的典型化方法。恩格斯说过:“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细节的真实,成功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这篇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也是该篇技高一筹之所在。实现这一艺术特点,得之于典型化的方法。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力求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这篇小说没有写段秀实历官行政的“大节”,而是精心选取人物片断的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段秀实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临财不苟的优秀品质和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中唐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反映了黄巢起义前夕唐代杌隍不安的社会动态,反映了这个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所以,本文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宝贵的历史资料。
 本文大体可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文章开头到“太尉逸事如右”小标题之前,选取了段秀实三则逸事,是文章主体。第二部分“太尉逸事如右”小标题所辖之文,是作者对所记三则逸事的态度,正面对段的为人行事表示敬佩和赞叹,与《史记》“太史公曰”的作用相类似。第一部分按内容又可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写段太尉的一则逸事,反映一方面优秀品质。由此塑造出段太尉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
 不难看出,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这一形象的。如第一则逸事,作者把郭晞的残民以逞、白孝德对晞暴行的噤若寒蝉与段秀实的“为民请命”、无畏无惧对比。郭晞拥兵自重,倚仗其父郭子仪威势“纵士卒无赖”,鱼肉人民。这些目无法纪的暴兵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横行市场。“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这一段文字简而不疏,不事藻饰,却形象生动地展示出骄兵胡作非为的丑行。特别是“袒臂徐去”一词,把作恶后暴兵们快意淋漓、骄横傲慢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身为父母官的 宁节度使胆小怕事,不敢越雷池一步,连一句公道话都不敢说。“戚不敢言”。邠宁兵害按说和段秀实无关,但他“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毛遂自荐为“都虞候”,为白孝德除掉此害。“自荐都虞候”显示了段秀实的老谋深算。如此,他就取得了惩治暴兵的合法权。他抓住暴兵行恶之机来了个快刀斩乱麻。“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干净利索,大胆果决、大快人心。这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的行动震怒了晞军。“ 一营大噪,尽甲。”一场火并迫在眉睫。对此,白孝德“震恐”,无计可施,只能求救于段太尉。面对一触即发的危势,晞军的咄咄逼人气势,段太尉镇定自若,大有胸中自有百万兵之态,出人意料地徒手只带“老躄者一人持马”赴营。若无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胜券在握的高度自信,焉能有此戏举般的壮举?太尉面对持戈操刀的甲兵“笑且入曰:‘杀一者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其从容无畏跃然纸上。太尉以三寸不烂之舌,有理有利有节地向郭晞展开了心理攻势。先夸其父“勋塞天地、当务始终”。继斥其“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以皇帝之威恫吓。这样不但郭晞吃罪不起,而且罪及“副元帅”。接着笔锋一转,给郭 造了个台阶:不是他的军队欺压百姓,而是“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军队大乱之后殃及汾阳王。这一席语,层层逼进,跌宕起伏,滴水不漏,软中带硬,硬中有情,让对方感到段处处为郭家父子声名利益考虑。郭晞大为感动,决心改过。“邠州由是无祸”。此真所谓一言安邦。通过以上对比,段的机智沉着,大智大勇,能言善辩历历在目。
 在第二则逸事中,作者把焦令谌对农民百般勒索、无情杖打与段秀实对农民无微不至的医治护理对比,突出了太尉同情关心人民的优秀品质。作者先写焦令谌巧取豪夺。“取人田, 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农者告状后,“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这段描述朴实简明,形象逼真、神情毕肖,不仅成功地刻画出骄横无理、残酷不仁的藩将形象,而且真实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土地兼并、豪强悍将盘剥欺压农民的社会画面,揭示了当时阶级矛盾的空前尖锐。接着,作者通过细节描绘展现段的爱民品格。“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这一细节有三层,“大泣”一层反映了段对人民的深厚同情和自责。“治病伏侍”层细致入微地展现段爱民如子的优秀品质。“卖马市谷代偿”层凸现了段慷慨解囊、为民排忧以及廉洁清贫的精神风貌。
 第三则逸事则是以朱泚的无耻贿赂,太尉女婿的意志薄弱与段的临财不苟、廉洁无私相比,有力地反衬了段秀实的高尚品格。
 段秀实的三则逸事,其实围绕着“民本”这样一个思想核心。他的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爱民圣举、为官廉行都是这一思想的衍变。段秀实的“民本”思想正是作者“民本”思想的表现。柳宗元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人民:“出其十一”雇佣官吏来为他们服务,而有些官吏却不仅“受其直怠其事”,甚至还盗取人民的财富。《段太尉逸事状》就是他思考的形象表述。这种儒家倡导的“民本”思想就是现在也不失为进步的政治思想。
 这篇小说之所以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重要的原因在于细节的真实。该文细节很多,但个个珠玑。除了上文提到的以外,“太尉留宿晞营”、“太尉拒贿”也颇生动传神。当段太尉言退晞军后,为了进一步试探郭晞,决定留宿 营。但“令持马者去,旦日来。还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拆卫太尉。”寥寥数笔,就把太尉的过人胆量,极度从容以及郭 的小心翼翼、惟恐不测的细腻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太尉拒贿”更叫人称绝。太尉闻知其婿不得已收受朱泚贿绫,“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栖之梁木”、“故封识具存”真是神来之笔,它把太尉纤毫不取、晶莹剔透的冰壶之心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令人唏嘘咨嗟、感叹不已。

《段太尉逸事状》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1),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2),王子晞为尚书(3),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5),纵士卒无赖(6)。邠人偷嗜暴恶者(7),率以货窜名军伍中(8) ,则肆志,吏不得问(9)。日群行丐取于市(10),不嗛(11),辄奋击折人手足(12),椎釜鬲瓮盎盈道上(13),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14),戚不敢言(15)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6),愿计事(17)。至则曰: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8),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19),且大乱,若何?”孝德曰: “愿奉教(20)。”太尉曰: “某为泾州,甚适(21),少事;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22),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23),能为公已乱(24),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 “幸甚(25)! ”如太尉请(26)

既署一月(27),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28),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29),皆断头注槊上(30),植市门外(31)。晞一营大譟(32),尽甲(33),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将奈何? ” 太尉曰: “无伤也(34),请辞于军(35)。”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36),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37),曰: “杀一老卒(38),何甲也(39)?吾戴吾头来矣(40)。”甲者愕。因谕曰(41): “尚书固负若属耶(42)?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43)?为白尚书(44),出听我言(45)。”晞出见太尉,太尉曰: “副元帅勋塞天地(46),当务始终(47)。今尚书恣卒为暴(48),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9)?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50)?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 尚书依副元帅(51),不戢士(52)。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53)?”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54),恩甚大,愿奉军以从(55)。”顾叱左右曰: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56),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57),请假设草具(58)。”既食,曰: “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59)。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60)。旦,俱至孝德所(61),谢不能(62),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63),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64),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65),自占数十顷,给与农(66),曰: “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 “我知入数而已(67),不知旱也。”督责益急(68)。且饥死(69) ,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70)。辞甚巽(71),使人求谕谌(72) 。谌盛怒,召农者曰: “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取判铺背上(73),以大杖击二十,垂死(74),舆来庭中(75)。太尉大泣曰: “乃我困汝(76)!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77),手注善药(78),旦夕自哺农者(79) ,然后食。取骑马卖(80),市谷代偿(81),使勿知(82)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83),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 泾州野如赭(84),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85),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86),汝又取不耻(87)。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88),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89),汝将何以视天地(90)? 尚不愧奴隶耶(91)?”谌虽暴抗(92),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 “吾终不可以见段公! ”一夕,自恨死(93)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94),戒其族(95): “过岐(96),朱泚幸致货币(97),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98)。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99)。至都(100),太尉怒曰: “果不用吾言! ”晤谢曰: “处贱(101),无以拒也。”太尉曰: “然终不以在吾第 (102)。”以如司农治事堂(103),栖之梁木上(104)。泚反(105),太尉终(106)。吏以告泚(107),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108)

太尉逸事如右(109)。元和九年月日(110),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111)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112),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113)。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114),过真定(115),北上马岭(116),历亭鄣堡戍(117) ,窃好问老校退卒(118),能言其事: 太尉为人姁姁(119),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120),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121),必达其志(122),决非偶然者(123)。会州刺史崔公来(124),言信行直(125),备得太尉遗事(126),复校无疑(127)。或恐尚逸坠(128),未集太史氏(129),敢以状私于执事(130)。谨状(131)

〔注释〕(1)太尉: 官职名,是段秀实死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追赠给他的。泾州: 地名,唐代属关内道,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一带。刺史:州郡地方长官。代宗广德二年(764),段秀实出任泾州刺史。(2)汾阳王: 郭子仪的封爵。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肃宗上元三年(762),郭子仪进封汾阳郡王。广德二年,又任关内副元帅兼河东副元帅及河中节度使,出镇河中(即河中府,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一带)。蒲: 蒲州。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当时为河中府府治。(3)王子晞(xi): 汾阳王子郭晞。子仪第三子。善骑射,随父征战有功。《通鉴考异》: “据《实录》,时晞官为左常侍,宗元云尚书,误也。” (4)领: 代理。行营:出征时的军营,也指军事长官的办公处,这里就指郭子仪的行营。行营节度使: 郭子仪行营的统领。当时郭子仪自行营入朝,所以让他的儿子代理军务。(5)寓军: 在本辖区之外驻军。邠(bin)州: 唐时属关内道。在今陕西省邠县。广德二年,吐蕃进逼邠州,郭子仪命郭晞率军万人前往救援。(6)无赖: 这里指横暴不守法纪。(7)偷嗜暴恶者: 懒惰、贪婪、凶残、邪恶的人们。(8)率: 大都。以货: 凭借财物(行贿)。窜名军伍中: 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窜: 厕列,掺入。军伍: 军队。(9)肆志: 任意胡为。不得问: 不能干涉。(10)丐取于市:在市场上勒索。丐: 索求。(11)嗛(qie): 通“慊” ,心满意足。(12)辄: 便,就。(13)椎(chui): 通“槌” ,这里用作动词,打碎的意思。釜(fu): 锅。鬲(li): 鼎形烹饪器。盎: 腹大口小的容器。盈:满。(14)白孝德: 安西(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吐鲁番)人,李光弼部将。广德二年为邠宁(宁州,在今甘肃省宁县)节度使,后封昌化郡王。以王故: 因汾阳王的缘故。当时白孝德归郭子仪节制,因而有所顾忌。(15)戚: 忧虑。(16)州: 指泾州。状: 下级对上级陈述某种事实时所使用的一种公文。白: 禀告。府: 指邠宁节度使的衙门。(17)计事: 商议公事。(18)生人: 生民,百姓。付公理: 交给您治理。(19)因:仍旧。恬(tian)然: 坦然,安适的样子。(20)愿奉教: 希望听您指教。奉:恭敬地接受。(21)适: 安闲。(22)寇:这里指外敌或盗匪。暴: 损害、侵犯。(23)都虞候: 古代军队中的执法官。某: 我,古人自称为“某”有自谦的意思。(24)已: 制止。(25)幸甚: 好得很。(26)如:按照。(27)署: 代理、暂任或试做某一官都叫署。这里指暂任(都虞候)。(28)酒翁: 酿酒的技工。翁:通“工” 。(29)列卒; 布置士兵。列: 布置,安排。(30)注: 附着。这里指插着。槊(shuo): 丈八长矛。(31)植: 竖。(32)大譟(zao): 大肆喧哗。(33)甲: 这里用作动词,披甲。(34)无伤: 不碍事,不要紧。(35)辞: 这里指去解释。下面“尽辞去” 的“辞” ,是辞退的意思。(36)老躄(bi)者: 年老而腿脚有毛病的。躄,两腿瘸:持: 拉。(37)且:并且,边……边……。(38)老卒:段秀实自称。(39)甲: 这里用作动词。(40)戴: 顶着,(41)因: 于是。谕: 告诉,开导。(42)固负若属耶: 难道亏待了你们吗?固: 作“难道”解。(43)败郭氏: 败坏郭家的声誉。(44)为白: 为(我去)禀告。(45)出: (请他)出来。(46)塞:充塞。(47)务: 努力做某一件事。(48)恣: 放纵。暴: 凶暴不法的事。(49)欲谁归罪: 即“欲归罪谁” 。(50)几日: 意思是还能有几天。(51)依: 依仗。(52)戢(ji):管束。(53)其与存者几何,将还能保存多少呢?与: 助词。(54)公幸教晞以道: 有幸蒙您用大道理来教导我。道: 正确的道理。(55)奉军以从: 让全军来听从你的教导。(56)火伍: 队伍。唐代兵制: 五人编为一伍,十人编为一火。(57)晡(bu)食: 晚饭。晡:申时,就是下午三时至五时。古人一日两餐,早餐在上午,称“朝(zhao)食”; 晚餐在下午,这段时间称“晡时”,晚饭也就称晡食。(58)假: 借。设: 备办。草具: 粗糙的食具。这里借指粗劣的食物。(59)旦日:明天。(60)戒:告戒。候卒:负责警卫的士卒。柝(tuo): 巡夜打更时敲打的木 梆子。(61)俱: 指郭晞和段秀实一起。(62)谢不能: 谢罪,说自己无能。不能: 无能。(63)先是: 就是“先于是” ,在此之前。(64)营田官: 官名,就是营田副使。唐代兵制,诸军万人以上设营田副使一人,负责垦田。详见《新唐书·食货志三》。(65)焦令谌: 当时是泾州刺史马璘手下的将领。人田: 民田。(66)给与农: 租给农民。(67)入数: 应交纳的数目。(68)督责: 催促交纳。责:索取。(69)且:快要。(70)判: 判决。状: 状纸。(71)巽(xun): 通“逊” ,这里是委婉温和的意思。(72)求谕谌: 请求焦令谌宽免,并把实际情况告诉他。(73)判: 指经段秀实评阅过的状纸。铺背上: 铺在(农民的)脊背上。(74)垂: 临近。(75)舆:通“舁(yu)” ,抬的意思。庭:指段秀实的衙门的庭院。(76)困:这里用作使动词。使……困的意思。(77)衣(yi): 这里用作动词,“包扎” 。(78)手: 亲手。注: 附着,这里是涂抹的意思。(79)哺(bu):喂饭。(80)骑马:自己骑的马。(81)市谷: 买谷子。(82)使勿知:不让(那个受伤的农民)知道。(83)淮西寓军帅尹少荣: 从淮西调驻泾州的将领尹少荣。淮西: 即淮南西道,在今河南省东南部,辖有蔡(在今河南省汝南县)、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光(在今河南省横川县)三州。(84)赭: 红土。(85)仁信: 仁爱、信义。大人:长者,有道德的人。(86)市谷入汝:买来谷子交纳给你。(87)取: 收下来。不耻: 不以为羞耻。(88)傲: 这里是“无视” 的意思。(89)主人: 指段秀实。尹少荣是客军将领,段秀实是泾州地方官,所以这么称呼。(90)视天地:抬头看天,低头看地,即活在人间。(91)不愧奴隶耶: 面对奴隶不有愧吗? (92)暴抗: 凶暴无礼。(93)自恨死: 恼恨而死。《通鉴考异》:“按《段公别传》,大历八年(773)焦令谌犹存。盖宗元得于传闻,其实令谌不死也。”(94)司农: 即司农卿,掌管钱粮的朝官。(95)族: 指家里的人。(96)岐: 即岐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97)朱泚(ci): 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时任凤翔县尹,原曾任卢龙节度使,后叛唐称帝,国号“大秦” ,失败后为部将所杀。幸致货币: 幸或送来礼物。(98)固致: 坚决送给。大绫: 一种丝织品。匹: 四十尺(四丈)。(99)不得命: 没得到(朱泚的)允许,即推辞不掉。(100)都: 首都(长安)。(101)处贱: 处在低下的地位。(102)第: 住宅。(103)以如: 把(大绫)送到。如:这里用作动词,往、到的意思。治堂事: 办公事的大堂。(104)栖: 安放。(105)泚反: 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的军队在首都长安哗变,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省乾县),朱泚(当时任太尉)被拥立为大秦皇帝,不久又改国号为汉。朱泚召段秀实来议事,段秀实唾朱泚面大骂,“狂贼,吾恨不能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邪! ”又突然夺取象笏击朱泚额,溅血洒地。朱泚匍匐逃脱,段秀实被杀。(《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106)终: 死。(107)以告: 把( “栖之梁木上” 这件事)告诉。(108)封: 指包装。识: 题志,指包装好以后题写在上面的字迹。(109)如右: 象右面所写的那样。竖写时自右向左直行书写,先写的在右边。(110)元和九年: 即公元814年。元和: 唐宪宗年号。(111)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这是柳宗元当时的官职地位。谨上: 恭恭敬敬地呈上。史馆: 指国家编写历史的机关。(112)出入: 这里指的是有出入,有差错的意思。(113)所立: 指赖以立身显名的事情。(114)出入: 这里是“往来”的意思。岐: 即岐州。周:指周朝的周原,在岐山下(在今陕西省岐山县)。邠: 指邠州。斄(tai): 通“邰” ,地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115)真定: 当作“真宁”,在今甘肃省东部正宁县。(116)马岭: 即马岭山,在今甘肃省东部庆阳县西北。(117)亭: 指边防哨所。鄣: 通“障” ,在边塞险要处所修筑的防御工事。堡: 堡垒。戍: 指保卫边疆的士兵的驻地。(118)校:下级军官。退卒: 退役的战上。(119)姁(xu)姁:和悦的样子。(120)色:脸色,这里是严厉的脸色。物: 这里指人。(121)不可: 指不合理、不应做的事。(122)必达其志: 必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123)决非偶然者: 这是针对上文“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 而言。(124)会:恰逢。州刺史: 指本州(永州)刺史。崔公: 名能,字子才。崔能在元和九年(814),由御史中丞任上出任永州刺史。(125)言信行直: 语言信实,行为正直。(126)备: 完备。得:这里指“了解” 。(127)复:又、再。校: 核对。(128)或: 有的(事实)。逸坠: 散失遗漏。(129)太史氏:指史官。集: 采集。(130)敢:表示谦敬的副词。状: 这篇行状。私: 这里用作动词,私下送交的意思。执事: 对于对方的恭敬称呼。此指韩愈。(131)状: 这里用作动词,呈上这篇行状。

〔鉴赏〕古代为大臣立传是史官专职,别的人只有把原始材料送呈史馆,供史官参考采用。这种送去的有关个人生平的材料就叫 “行状” 。柳宗元这篇不是写段秀实生平大节,而是写不为人知的“逸事” ,不同于一般行状,所以取名 “逸事状” 。这时韩愈在史馆供职,这篇逸事状就是送给韩愈的。《柳河东集》卷三十一有一篇《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可参阅。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柳宗元叙事写人的代表作,千百年后,使读者感到段秀实的音容笑貌仍然鲜明生动。

全文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三件逸事,这是主体,最后是给史官的呈文。

第一大部分叙述的详略区别很大。第一件写段秀实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晞军队的横暴,表现出稀有的胆识。这一件最详,采用衬托、对比和正面描述,细节烘托的方式,写得段太尉栩栩如生。第一节写郭晞军队的横暴,无法无天。而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威权,不敢过问。这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了浓厚的气氛。而白孝德的怯懦无能,郭晞的骄横无知(纵士卒无赖)和下文叙述段秀实的勇于任事,正成鲜明的对照。这一节的写法是纯用叙述。

第二节纯用对话写段胸有成竹,志在救民,而勇于任事。“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两句写出太尉已有成算,引起下文。犹如戏剧,上一节是背景介绍,这一节开场,精采戏在后面,但这个主要人物一出场就使人精神一振。这样难对付的军队和主帅,别人逃避唯恐不及,段却主动提出请求来整顿军纪。这种勇敢的精神和超人的见识就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线。

第三节是这件事的主体部分,也是写得最为有声有色的部分。先写郭晞军士十七人的横暴,这和第一节呼应,不足为奇。次写太尉的果断,“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象是有意向郭晞军队挑战。次写两方面的反映,“晞一营大譟,尽甲” ,“孝德震恐” ,可谓紧急万分。再详写太尉的早有成算,“无伤也,请辞于军” ,上面何等紧张,这两句又何等从容! 接着是去郭晞营时的一连串细节: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郭晞的军队如临大敌,而段太尉却行若无事: “太尉笑且入,曰: ‘杀一老卒,何甲也? 吾戴吾头来矣。’ ”我们仿佛见到段的行动,听到他的声音。下面一段对话处处为对方着想,教训郭晞,而没有一点乞求的口气。两方对垒,郭晞俯首听命:“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矛盾已经解决,太尉可以回去复命了,他却又节外生枝,要在虎口里吃饭,饭后又托词生病,在郭晞军中过宿。“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这才是最圆满的解决,自然地回应收束一二两节。这一段主要通过细节表现段的胆识。

四、五两节写段为泾州营田官的逸事,也表现他的爱民精神。四节先写焦令谌的蛮横,然后写段的忍让。五节却从尹少荣的口中赞扬段的为人,这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式来表现段公。写法和上面一件事有变化。但有一点共同的,就是段的爱民之心,所谓仁者必有勇。

第六节写太尉的识见和廉洁。段秀实的大节就是在朱泚反叛时当场以笏击朱泚,文天祥把这件事写进《正气歌》: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这一节先写预戒族人不受朱泚的馈赠。次写韦晤坚拒不获,受绫三百匹。这里见到段的先见之明。再写太尉的廉洁,“终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这段结尾,尤其简练含蓄。“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至此戛然而止,不着一句赞叹。以这件事殿末,自然使读者想到他的大节。

三件逸事虽然各不相联,因作者的精心安排,却构成一个整体。从事情发生的先后说,先是营田官,第二是泾州刺史,第三是征为司农卿。但作者却采取中间开花,把任泾州刺史时的事写在前面。因为这件事最能表现段的胆识。读了第一件事,人们已为他的勇气所折服,再读焦令谌的事,知道段不是懦弱怕事,而是仁厚忍让。这样的次序,就能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第三件事联系到朱泚,遂把逸事和大节自然联系起来而不再另费笔墨。三件事的起句也是颇费思考的: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 ,“及太尉在泾州以司农征”。这样三种起句,也表明以“泾州刺史时”事为中心,一用倒叙,一用跳跃,文章也增加了波澜。

“太尉逸事如右” ,这是总述上文,也是公文程式。第二部分如果仅是公文程式,只要列个官衔下面用 “谨状”两字就可结束了。但柳宗元写第二部分却不落俗套。他先用 “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表明段秀实的奋勇击贼,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平时人格的自然表现。这句话也等于说明自己写这篇逸事状的动机。然后用自己的经历、采访,证实上句话的用意,“决非偶然者” 。而写老校退卒叙述太尉平时的形象和第二个逸事自然联系起来。这些采访也向韩愈讲明材料的来源,再用崔能证实材料的可靠,“复校无疑” 。因为这些逸事和段的大节密不可分,不能让它散佚,所以要写这篇状。也就是说明事迹的确切可信和自 己要写这篇状的原因,供对方采纳。

韩愈曾经评论柳宗元的文章: “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实际是说柳有修史的才能。可惜柳宗元没有得到这样的职位来表现良史之才。这篇逸事状从某种意义说,弥补了这个缺陷。后来《新唐书》把它采入《段秀实传》,成为该传主要内容。

字数:8094
周本淳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799-808页.

古典文学作品《段太尉逸事状》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段太尉逸事状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2〕,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3〕,王子晞为尚书〔4〕,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5〕。邠人偷嗜暴恶者〔6〕,率以货窜名军伍中〔7〕,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8〕,不嗛〔9〕,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10〕,袒臂徐去〔11〕,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12〕,戚不敢言〔13〕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14〕,愿计事〔15〕。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16〕,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17〕,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18〕,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19〕,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20〕,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21〕,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22〕,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23〕。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24〕。”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25〕,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26〕。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27〕?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28〕,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29]。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30],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31],请假设草具[32]。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33]。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34],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35],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36],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人数而已[37],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38],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 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39],舆来庭中[40]。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41],手注善药[42],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43],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 泾州野如赭[44],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45]、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46]?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47],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48]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49],戒其族:“过岐[50],朱泚幸致货币[51],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52]。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53],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54],栖之梁木上。泚反[55],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56]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57],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58〕,过真定〔59〕,北上马岭〔60〕,历亭鄣堡戍〔61〕,窃好问老校退卒〔62〕,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63〕,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64〕。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65〕,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66〕,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67〕。或恐尚逸坠〔68〕,未集太史氏〔69〕,敢以状私于执事〔70〕,谨状。

 
 〔1〕本篇选自世綵堂本《柳河东集》卷八。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汧阳人。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积功至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建中元年,召为司农卿。建中四年,朱泚反,占据长安,强迫段秀实出来作官。段秀实在议事时骂朱泚为狂贼,猛然用笏击中朱泚头部,流血污面,而秀实也因此被害。兴元元年,追赠段秀实为太尉。逸事,散佚未经记载的事迹。状,也称行状,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逸事状,则但录其逸者,其所已载,不必详焉。”古时给人立传,是史官的职责。私人如果熟知死者之为人,欲请史官给他立传,可以用“状”把材料写出来,供史官采录。柳宗元的这篇文章作于元和九年,当时韩愈任职史馆,故实际上是写了寄给韩愈的。柳宗元《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窃自冠,好游边上,问故老卒吏,得段太尉事最详。今所趋走州刺史崔公(能)时赐言事,又具得太尉实迹。”后来欧阳修、宋祁修《新唐书》,便采用了这些材料,成为《新唐书·段秀实传》的主要部分。(柳宗元生平,见唐诗部分)
 〔2〕泾州:唐属关内道,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宗广德二年,段秀实因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的推荐,任泾州刺史。
 〔3〕汾阳王:指郭子仪。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立大功,肃宗至德二年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乾元二年进封汾阳郡王。代宗广德二年,以子仪兼关内副元帅、河中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出镇河中,兼领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蒲:唐州名,河中府府治,在今山西永济。
 〔4〕王子晞:指郭子仪的第三子郭睎。长于骑射,积功拜殿中监,加御史中丞。大历中,加检校工部尚书。
 〔5〕邠(bin)州:唐属关内道,今陕西彬县。无赖:强横妄为。
 〔6〕偷嗜:偷薄无行而贪心。暴恶:残暴凶恶。
 [7]货:财物,此处谓贿赂。窜名:列名,意谓参军。
 [8]丐取:乞取。这里意谓强求索取。
 [9]不嗛(qie):不能满意。嗛,通“慊”,满足,快意。
 [10]鬲(li):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形似鼎而足中空。瓮:盛酒陶器。盎(ang):盆,大腹敛口。
 [11]袒臂:裸着臂膀。
 [12]白孝德:李光弼部将,代宗广德二年为邠宁节度使。两《唐书》有传。[13]戚:忧虑。
 [14]状:陈述事实的文字。白:陈述。府:此指节度使府。
 [15]计事:商量公事。
 [16]生人:即生民,指民众,百姓。
 [17]恬然:安然自得。
 [18]为泾州:指为泾州刺史。
 [19]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唐中叶以后,地方多设此官,以约束军队。[20]署:署理,临时代理。
 [21]酒翁:酿酒工。翁为工之假借。《资治通鉴》卷二二三唐代宗广德二年胡三省注:“酒翁,酿酒者也,今人呼为酒大工。”
 [22]注:附着,此处意同插在上面。槊(shuo):长矛。
 [23]尽甲:全都披上甲衣。
 [24]辞:此处作动词用,即用言词说动。
 [25]躄(bi):跛腿。
 [26]愕:惊讶。
 [27]尚书:此谓郭晞。然郭晞广德二年官为左常侍,此云尚书,当是柳宗元误记。《资治通鉴》卷二二三已改为“常侍”。下文之副元帅则谓郭子仪。
 [28]恣卒:放任士兵。
 [29]戢(ji):止,敛。此处意同管束。
 [30]火伍:犹言行伍、队伍。火、伍,都是古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新唐书·兵制》:“十人为火。”《管子·小匡》:“五人为伍。”
 [31]晡(bu)食:晚饭。
 [32]假设:代设。草具:粗制的餐具,借指粗糙的食物。
 [33]候卒:警卫兵。击柝(tuo):指打更。柝,打更用的梆子。
 〔34〕谢不能:意谓郭晞向白孝德道歉说他没有治军的才能。
 〔35〕营田官:指掌管军队屯垦的营田副使。白孝德初为邠宁节度使,曾署段秀实为支度、营田副使,见《新唐书·段秀实传》。
 〔36〕且熟:等到庄稼成熟。
 〔37〕入数:收入粮食的数量。
 〔38〕巽(xun):通逊,谦逊。
 〔39〕垂:接近,几乎。
 〔40〕舆:此当动词用,即抬来之意。
 〔41〕衣疮:包裹伤处。
 〔42〕注:此处指敷药。
 〔43〕淮西寓军:暂时驻扎在泾州的淮西军。
 〔44〕野如赭(zhe):原野像赤土,意谓原野一片枯焦,旱情严重。
 〔45〕傲天灾:对天灾毫不介意。
 〔46〕视天地:仰视天、俯视地,指存活在人世间。
 〔47〕暴抗:暴戾、强横。抗,通“伉”。
 〔48〕“一夕”句:《资治通鉴》卷二二三唐代宗广德二年司马光《考异》:“按《段公别传》,大历八年焦令谌犹存。盖宗元得于传闻,其实令谌不死也。”
 〔49〕司农:指司农卿。德宗建中元年,段秀实自泾原节度使被召为司农卿。《新唐书·百官志三》:“司农寺卿一人,从三品……掌仓储委积之事。”
 〔50〕岐:唐州名,治所在今陕西岐山。
 〔51〕朱泚(ci):昌平人。原任卢龙节度使,大历九年入朝。建中二年,朱泚正为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唐凤翔府治即在岐州。
 〔52〕不得命:得不到允许,意谓推辞不掉。
 〔53〕处贱:意谓地位低。
 〔54〕如:送到。治事堂:处理公务的地方。
 〔55〕泚反:德宗建中四年,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所部兵士在京师哗变,德宗出奔奉天,朱泚赋闲居京,遂被拥立为皇帝,国号大秦。朱泚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面额,溅血洒地,遂遇害。
 〔56〕封识:封裹,题志。识,通“誌(志)”。
 〔57〕出入:不外乎。
 〔58〕岐周邠斄(tai):岐,岐州。周,指周原,在岐山下。邠,今陕西彬县。斄,即邰,汉县名,在今陕西武功县西。
 [59]真定,疑当作“真宁”。真宁,唐县名,今甘肃正宁。
 [60]马岭:山名,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北,接环县界。山有马岭坂。
 [61]亭鄣堡戍:古代在边地,多筑亭、设障、建堡垒、置戍所,以驻扎军队,或从事守望,防止敌人进犯。
 [62]退卒:退伍的士兵。
 [63]姁(xu)姁:和好貌。
 [64]以色待物:谓以严辞厉色待人。[65]遇不可:遇到不认为正确的事。
 [66]崔公:指崔能。崔能元和九年自御史中丞调任永州刺史。
 [67]覆校:反复核对。
 [68]逸坠:散失而没人知道。
 [69]太史氏:指史官。
 [70]执事:信中对于对方的敬称。此指韩愈。
 
 此文记叙了段秀实的三件逸事,记事记言、取舍剪裁,非常得体。叙述段秀实的事迹,音容笑貌十分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作者不着一字议论,又分明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曾评论其中的一段说:“柳子厚书段太尉逸事:‘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郭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吾戴吾头来矣。”’宋景文(祁)修新书,曰:‘吾戴头来矣。’去一‘吾’字,便不成语。”此评有道理。于此可见柳宗元极高的描写人物的艺术技巧。
段太尉逸事状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反叛,段秀实因反对朱称帝而被害。唐德宗贞元十年(794)柳宗元了解到段秀实的逸事,遂写成文章呈给史官韩愈,以为段秀实树碑立传。文章记述了三件逸事,一是段秀实严惩残害百姓的兵痞,二是段秀实卖马代农民还租,三是段秀实坚决拒收朱泚的礼物。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说明问题,虽然作者很少议论,但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爱和憎;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刻画了段秀实廉洁爱民、操守坚贞的形象。

☚ 罴说   送薛存义序 ☛

段太尉逸事状

唐柳宗元撰。记段秀实史事。以段遇害后追赠太尉而故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