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威磨嘴子汉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威磨嘴子汉墓位于甘肃武威城南15公里祁连山下的杂木河西岸。在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的范围内,墓葬分布稠密。虽然墓葬时间相距一、二百年,但从墓葬形制、葬具、葬式等方面来看,均属西汉时期的,表现出相当大的一致性。都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土洞墓,个别带有耳室,或为合葬而在墓室一侧挖“偏堂”。墓室平面长方形,长4米,宽、高各1.5米左右。墓门和墓室顶部多呈拱形或人字坡形,平顶的很少。用砾石封堵墓门。棺木放在墓室后部,大多为夫妻合葬,仰身直肢,头向墓门。棺皆以柏木为材,榫铆结合,不见铁钉。素木棺占多数。漆棺内髹黑漆,外髹红漆。棺底普遍铺灰一层,灰上衬蒲席。这一带汉墓大多被盗。入殓衣衾有的保存较好。如西汉末年的48号墓,男尸头部蒙黄绢面罩,外穿黄褐色绢面丝绵袍,内上身着蓝绢襦,下着绢裤,蹬革履。衣殓后捆扎四道麻绳,外覆麻布尸衾。女尸半高髻,簪竹钗一枝,米黄色绢覆面,外穿黄褐色麻布禅衫,腰束白绢带,内上身着浅蓝色绢面丝绵襦,下着黄绢丝绵裙。衣殓后扎三道丝带,无衾,其他大致相仿。 但有的男尸头戴漆𫄥笼巾,内罩短耳屋形冠,口中有玉含。此外还常见衣殓后用草席包裹,或只用草席包裹而身不着衣。殓衾的差异,取决于墓主的身份和财力。48号墓随葬彩绘铜饰木轺车一组,墓主身份似为六百石官吏或具有五大夫以上爵位的地主。随葬品的放置有一定规律,墓室前部铺苇席,棺前置几、案,案上陈放盘、耳杯等饮食器,井、灶、壶、罐等炊具放在墓室前方一侧,轺车、牛车和家畜模型随男棺,熏炉和家禽模型随女棺,镇墓兽放在墓门附近。铜镜、铜钱、笔、砚、壬盘等放棺内。棺盖上普遍放有粮袋和内盛食物的草箧,男棺上还往往有麻鞋一双。铭旌丝织长2米多,宽40厘米左右。铭旌上一般墨书死者乡里和姓氏,其中两幅在上端两角绘有日、月图像。墓中普遍随葬圆雕木俑、家畜、家禽、牛车的模型,有的还有木屋庭院、轺车和木犁模型等。家畜、家禽模型系木制,家畜仅见马、牛、羊,无猪,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48号墓出土的漆樽,彩绘车马出行和舞乐图像。62号墓出土的两件鎏金铜扣耳杯,上有绥和元年“考工”字样,均堪称西汉晚期的漆制精品,出土的丝织物都是西汉晚期少见的。该墓的收获还表现在出土了简本《仪礼》和《王杖十简》,这些木简是汉简中保存最好的一批,对于汉简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