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武备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武备院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掌宫廷所用兵器、鞍辔、甲胄、被具等。初名鞍楼,顺治改名兵仗局。康熙初,定隶属内务府。其下有北鞍库、南鞍库、甲库、毡库。雍正初设卿,有兼管事务大臣,正三品。

武备院

武备院

官署名。元代始置,后改武备寺。清代亦置。掌制造兵器。《清史稿·职官志五》:“武备院:兼管大臣,无员限。卿2人(正三品),郎中1人,主事2人。南鞍、北鞍、甲、毡四库,员外郎、六品库掌各2人,委署六品库掌各1人。伞房掌盖(正六品)、副掌盖(八品)、帐房处司幄、副司幄各3人。备弓处,司弓、副司弓;备箭处,司矢、副司矢,各2人。箭匠、骲头、靴皮、鞍板、染毡、沙河毡作诸司匠,及穿甲官头目,各1人。鋄作司匠2人。无品级库掌6人,库守32人。笔帖式24人。卿掌四库工作,修造器械,陈设兵仗。凡车驾出入,官属服橐(gao)鞬(jian)以从。郎中、主事掌库帑出纳,章奏文移。北鞍库掌御用鞍辔、伞盖、幄幕、伞房、帐房鞍板作隶之。南鞍库掌官用鞍辔、皮张、雨缨、绦带,熟皮作隶之。甲库掌盔甲、刀仗、旗纛(dao、du)、器械,鋄作隶之。毡库掌弓箭、靴鞋、毡片,骲头作、靴皮作、毡作、沙河毡作、帽作、杂活作隶之。”

☚ 武器署   武备寺 ☛
武备院

武备院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管辖的三院之一。是制造、收贮军械、装备及宫中陈设的机构。初名“鞍楼”。顺治十一年 (1654) 改为兵仗局。十八年始改为武备院。康熙五年 (1666) 改归内务府管理。武备院设兼管大臣,由皇帝特简,无定员,卿2人(内侍卫、内务府司官各1人),下设武备院堂,设堂郎中1人,主事2人,委署主事1人,笔帖式22人,书吏2人,负责本院题奏事件、核销钱粮、总理四库、收发文件等工作。武备院下设北鞍、南鞍、甲、毡四库,各库分设员外郎2人,库长、委署库长5人,库守14人,分掌各库事务。武备院的具体职掌是: 管理4库,收发修造各种器物; 随侍皇帝出入并预备伞盖、兵仗等物; 供用阅兵盔甲、阅射布靶、进呈皇帝弓箭等; 负责宫内设褥; 管理本院官员奖惩、俸饷等事。

☚ 上驷院   奉宸苑 ☛

武备院

古代官署名。清代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掌管宫廷所用兵器、鞍辔、甲胄、被具等。初名鞍楼,顺治改名兵仗局。康熙初,定隶属内务府。其下设有北鞍库、南鞍库、甲库、毡库。雍正初设卿,有兼管事务大臣,正三品。

武备院

官署名。清代内务府三大院之一。掌宫廷所用兵器、鞍辔、甲胄、被具等。

武备院

官署名。清置,初名鞍楼,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改为兵仗局,十八年(公元1661年)改为武备院。管理武备四库,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靴履等物。皇帝出入则预备伞盖、兵仗等物;出巡则预备帷帐、车辆等物;遇阅兵,则颁发官兵甲胄,用毕撤收入库。所属有四库:其中北鞍库,分设鞍板作、伞房、帐房库;南鞍库,设熟皮作;甲库,设錽作(又名亮铁作)、穿甲处;毡库,设备弓处、备箭处,骲头作、靴皮作、毡作、帽作、杂活作。四库各设员外郎二人,库长、委署库长五人,库守十四人。各作处设司匠、副司匠、领催、拜唐阿及各种工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