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正常小儿免疫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正常小儿免疫 正常小儿免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机体依赖这种保护性反应,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和稳定的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功能有三方面: 禽类腔上囊免疫发育示意图 ……表示该处发生障碍时所表现的疾病 1. 网状系统发育不全 2. 慢性肉芽肿病 3. 多发性畸形泛骨髓痨(Fanconi综合征) 4. 胸腺发育不全(Swiss型) 5. 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型Ⅱ~Ⅳ) 6. 胸腺发育不全(DiGeorge型Ⅱ~Ⅲ) 7. 胸腺发育不全 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二种,由于病原体常含多种抗原,可刺激不同免疫活性细胞, 故常同时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1)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转化增殖,形成大量致敏淋巴细胞,当这些细胞再次与相应抗原接触时,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可直接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也可释放出免疫活性物质称淋巴因子,这些因子包括移动抑制因子,淋巴毒素、致炎因子、促分裂因子,转移因子及趋化因子等,从而清除抗原或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此外,对某些抗原的迟发超敏反应(如结核菌素反应)、同种器官和组织移植的排异反应、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某些化学物质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及细胞内寄生物(如真菌、病毒、结核杆菌、麻疯杆菌等) 的免疫反应皆属细胞免疫反应。 T细胞寿命较长,在体内可存活数月至数年。约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70~80%。胚胎15周时,T细胞从胸腺迁移至全身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脾的中央动脉周围,并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胚胎于第3个月时获得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排异反应。胎儿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约于妊娠初3个月末发生; 但细胞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对胎内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缺乏足够免疫力,故可致胎儿长期带病毒现象。新生儿出生后周围血已有较多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迟发型超敏皮肤反应于初生不久即可形成,皮肤注射2,4-二硝基氟苯(DNFB)可致敏; 卡介苗接种数周后,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说明新生儿细胞功能已经充分发育,唯其成熟度尚不十分完善。 (2)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于抗原刺激下转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特异地与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免疫反应,起着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 若抗原为自身组织或细胞,则抗体与之结合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主要分布于全身淋巴结滤泡的生发中心和髓质及脾的生发中心和红髓,约占周围血淋巴细胞的20~30%,寿命较短,在体内仅能存活数天至数周。 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统称免疫球蛋白,按其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可分为五类,即IgG、IgA、IgM、IgD、IgE。他们的主要功能为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IgG为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母体IgG在妊娠3个月时开始进入胎儿循环。此时胎儿虽开始自身合成IgG,但合成量极少。胚胎17周后,从母体获得的IgG量随胎龄增加而上升,足月出生时可达母体水平,甚至较母体高5~10%。由于足月新生儿具有成人量的IgG,对生后数月内防御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母体供应的IgG,出生后由于正常的分解代谢而逐渐降低,6个月时几乎完全消失,而此时婴儿自身合成的IgG量仅及成人之一半,故易患感染性疾病,到6~7岁时其血清含量才接近成人水平。 IgA不能通过胎盘,故母体IgA不能进入胎儿循环。胎儿30周时开始合成IgA,但量极少,出生时脐血中仍不易测出。母亲妊娠期有慢性感染如风疹、肾盂炎、结核、柯萨奇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在宫内受相应抗原刺激,脐血中IgA量可增高。生后第3周合成量逐渐增加,1岁时含量约为成人的13%,12岁时才达成人水平。IgA有单体、双体、三体或更大的多聚体。血清型IgA主要是单体,又名7SIgA,占总IgA的85%左右。分泌型IgA (11SIgA) 系双体,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合成与粘膜中的细菌刺激有关。新生儿分泌型IgA水平极低,但可从初乳中得到一定补充,故母乳喂养者较少发生肠道感染。1岁时分泌型IgA含量仅为成人的3%,12岁时才达成人水平。 IgM也不能通过胎盘。胎儿11周时已开始自身合成IgM,但由于缺乏外来抗原刺激,故合成量很少。正常脐血IgM含量约10mg/dl左右,新生儿3~4个月时血清IgM含量仅为成人的50%,1岁时才达成人的75%。母亲在妊娠期感染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胎儿脐血IgM含量可增高,若脐血IgM含量超过20mg/dl,则提示胎儿宫内有亚临床感染。IgM是抵抗革兰阴性杆菌的主要抗体,而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仅为成人的1/9,故新生儿(尤其人工喂养者)易患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尤易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 新生儿血中IgD含量极微,至5岁时才达成人的20%。脐血中IgE含量仅为成人的15%,至7岁时才达成人水平。 各年龄组正常小儿血清IgG、IgA、IgM及C3的正常值(mg/dl)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上述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到幼儿期或儿童期后方能达较高水平,此时小儿才开始具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各年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正常值见表。 ☚ 韦格内肉芽肿病 免疫缺陷病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