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至 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 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 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 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 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 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 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 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 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

呜呼曼卿! 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 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夫太上之忘情。尚飨!

【注释】①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维,发语词。治平,北宋英宗赵 曙的年号。②具官:官衔的省称。唐宋时,在公文函牍和其他应用文中,常把应写 明的官职品级简写为“具官”,抄正时再详细写上。③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 东南,这里指石曼卿的墓地。④峥(zhēng)嵘(róng):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石 曼卿的才气、品格出众。⑤走磷:指磷火飘散。人的骨骼中含有磷,骨骸中的磷在 空气中氧化,会发出微弱的淡绿色的光,俗称鬼火。⑥踯(zhí)躅(zhú):徘徊不 前。咿(yī)嘤(yīng):本是小儿学语的声音,这里是形容鸟类悲鸣。⑦鼯 (wú): 鼯鼠,形似松鼠,俗称飞鼠。鼪(shēng):黄鼠狼,俗称黄鼬。⑧陨(yǔn)涕:落 泪。⑨尚飨:祭文的套语,即请死者、鬼神享用祭品。尚,表示劝勉、希望的语气 词。飨,同“享”。

【鉴赏】石曼卿(994—1041),名延年,先世为幽州人,后迁居宋州宋 城(今河南商丘)。宋真宗时,官至大理寺丞,仁宗时,迁太子中允。为人 倜傥,任气节,通大略,善于写诗,工于书法,《宋史》本传说:“为文劲健, 于诗最工而善书。”但一生境遇不佳,才干未能施展,不得志,因而愤世嫉 俗,蔑视礼法。欧阳修对他极为推崇和赞许,两人交往甚密。石曼卿死时 年仅四十七岁,二十六年后,欧阳修为他撰写墓志铭,对他遭遇冷落,怀才 不遇,深表同情。文章没有对死者的生平作介绍,也没有追忆两人交往的 旧事,而是直接在墓地抒发对亡友深切的悼念之情,不落一般祭文的 俗套。

文章声力沉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亡友的深切悼念之情。以简练的 笔墨,渲染浓重的抒情气氛,三呼曼卿,感慨一层比一层深,用笔之处,感 情如洪水一般涌出,搁笔之处,感念往昔,感情如溪流缓缓前行。

一呼曼卿,赞扬他“生为英杰,死为英杰”,虽然形体已经消失,但是名 声千古流传。作者自慰“自古圣贤,莫不皆然”,实则是一种低回的凄咽。 二呼曼卿,赞扬他气度不凡,为人光明磊落,死后本应该化成金玉中的精 华,长成千尺的青松,或长成九茎的灵芝,但如今墓前却满目凄怆,杂草丛 生,更难以想象千百年以后,墓地是否会成为狐貉与鼯鼪的洞穴。至此, 作者的心情已是沉痛至深,但作者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笔力一转,说“自 古圣贤亦皆然”,与前文一样,凄然自慰。三呼曼卿,说自己本明白世间盛 衰的道理,但终不能忘情,感念往昔,更无法抑制悲痛之情。本不应该悲 伤,却止不住地悲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卷十评论道:“篇中三提曼卿:一叹其声名卓然不朽,一悲其坟墓满目凄 凉,一叙己交情伤感不置。文亦轩昂磊落、突兀峥嵘之甚。”

这是欧阳修享有盛誉的一篇文章,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感情深切,笔 力沉痛,如同与友人谈心一样,感人肺腑;二是形式新颖,用散文的句法写 韵文,骈散兼施,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在古代散文中为数不多。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86-287页.

唐宋散文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 可可诗词网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扬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1;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2。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3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4。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5。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6。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7?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呜踯躅而咿嘤8。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 9?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10?

呜呼曼卿!盛衰之埋,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11。尚飨12!

【注释】 1治平:宋英宗年号。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其时英宗已死,神宗继位,次年改元熙宁。是年三月欧阳修罢参知政事,外任毫州知州。太清,石曼卿墓地在河南永城县太清乡。清酌庶羞之奠:指普通的祭品。2庄而为英,死而为灵:《淮南子》: “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尸子》:“天神日灵”。 3著:著录。简册:即书。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照:明显。 4仿佛:想象出。 5轩昂:气质豪迈。突兀:高耸。峥嵘:高峻突出。 6灵芝:菌类,药用植物,古人视其为瑞草。九茎:传说灵芝九茎一聚。 7野蔓:指野外蔓生的草。走磷:飘动的磷火,迷信称鬼火。8踯躅:徘徊。咿嘤:象声词,悲呜声。9更(平声):经过。貉:与狐相似的野兽。鼯:鼠的一种。鼪:即黄鼠狼。 10累累:重迭相连状。荒城:此指荒凉的坟墓。 11畴昔:从前。太上之忘情:《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太上:最高等级。12尚飨:祭文的习惯结语,是希望死者享用祭奠物品。

【今译】 治平四年七月某日,欧阳修谨委托尚书省令史李扬去太清,用一些普通食物作祭品,在已去世朋友曼卿的坟前祭奠他,而且写了祭文悼念他:

唉,曼卿啊!你活着时智能超人,死了也应成为天神。和万物皆有生死一样,那再次回归虚无世界的只是暂时凝聚的形体;超越万物之上的是流传后世万古永存的英名。自古圣人贤士,无不如此;他们留在史册上的英名,象日月星辰永照人间。

唉,曼卿啊!我已经很久没和你见面了,可仍能忆起你生前的情景。你仪表堂堂,心胸坦荡,智慧超人,气质不凡,那埋入地底的身躯,是不会变成朽腐尘土的,只能升华为金玉的精华;否则,定会生出千尺劲松,育化九茎灵芝。无奈漫漫荒野,烟雾迷离,坟上遍布蔓草,环绕荆棘,风吹露下,磷火游动,飞萤飘忽。只有放牧的孩童和砍柴的老叟,往返于坟前,歌唱吟咏;惊起的鸟雀,吓跑的小兽,来回奔走,咿嘤悲呜。现己如此,谁又知道再过千万年,这坟墓不会成为狐、貉、鼯、鼪的洞穴呢?自古圣人贤士,谁都一样,那连绵不断的旷野和荒坟又谁人不见呢?!

唉,曼卿啊!生死之理我又何尝不知,但昔日的友情令人思念,悲痛凄凉的我,站在荒野的风中,禁不住热泪溢眶,我做不到圣人那种忘情啊!请享用一点祭品吧!

【集评】 明·金圣叹《金圣叹选批才子必读》:“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笔自透顶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写入来。不知者乃惊其文字一何跌荡,不知非跌荡也”。

清·过珙《古文评注》:“玉露云晁文元赏问隐者刘海蟾以不死之道,海蟾笑曰:人何不死,而君乃畏之求求乎?所可死者,形尔,不与形俱灭者,固自在。通篇只是此意。曼卿得此可以不死矣。凄清逸调,读之令人悲酸。”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篇中之提曼卿。一叹其声名,卓然不朽;一悲其坟墓,满目凄凉;一叙己交情,伤感不置。文亦轩昂磊落,突兀峥嵘之甚。”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拟柳子祭吕化先文。”

【总案】 这是作者在诗友石曼卿死后二十六年写的一篇悼念祭文。作者遣人致祭于曼卿墓下,故从墓上景物着笔。文中三呼曼卿,称赞他声名不朽,哀悼他死后凄凉,以抒发作者的深切哀思。全文感情浓挚,音节悲切,特别是对墓地的描摹更显凄清哀惋。文章从第二段开始,都以“呜呼曼卿”领起,却又一字不及石曼卿的事迹,而意思一层深似一层。加之通篇除前面的序言外,基本一韵到底,感情低沉,读来倍增凄怆。另外,文章虽写生死变化,却能巧妙地将自己的生平同死者的生平结合起来,强化了情绪的沉重感,历来为人传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