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横渠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横渠学派

又称关学。(见“关学”条。)

横渠学派

横渠学派

宋代理学奠基人之一张载所立的学派,因载辞官后,回到侨寓的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讲学著书,人称横渠先生,故名。张载生于北宋中期,少时无所不学,尤喜谈论兵法,后范仲淹导引其致力于《中庸》,“遂翻然志于道,已求诸释老,乃反求之六经”(《宋元学案·横渠学案》)。通过二十年“苦心力索”,撰写《正蒙》,《易说》,《西铭》,《经理学窟》,广招门徒,形成学派。学说“以躬行礼教为本”,“学贵有用”,注重恢复和倡导古代儒家的礼仪制度。哲学上提出以元气为本源的“太虚即气”的命题,他认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篇第十七》)“有”作为一种存在,只有具备它能为人们的感觉所感知的客观实在,有形象,而非虚无的精神,及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而非意识的派生者,才具有物质性。因此说“凡象皆气也”,整个世界都是由气构成的。“气”虽然具有 “虚”与 “神”的本性,但却是其变化的形式,而非空虚与人格神。张载在立“气”破 “空”,立 “有”破“无” 中,以 “气”与 “有” 的统一,批判了释、老的“空”、“无”,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气”的理论,初步论证了世界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论证了物质与运动的内在联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气一元论的哲学体系。他主张“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他发现事物总是“有两则有一”,“若一则有两”,提出了 “一物两体”的思想。所谓“一”,指事物的统一性,“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 ( 《横渠易说·说卦传》),即对立面的统一是太极; 所谓“两”,就是统一物包含着对立的两部分,“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 (横渠易说·说卦传)。“一”与“两”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并不断变化和发展。张载的哲学思想,对宋、元、明、清几代的哲学发展方向有着重大的影响。张载在世时,“关学之盛,不下洛学”,与二程在思想学说上研讨最多,弟子有名者为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三兄弟和苏昞、范育、薛昌朝、种师道、游师雄等,在当时与洛学、蜀学形成鼎足相峙之势。该学派又称 “关学”。

☚ 伊川学派   元城学派 ☛

横渠学派

以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为代表的学派。因张载幼时曾侨寓凤翔郿县(今陕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故名。与二程(程颢、程颐)为代表的 “洛学” 有学术上的联系,进行过辩论。哲学上提出以元气为本源的 “太虚即气” 的命题,论述了 “一物两体” 的对立统一关系。有“以实用为贵,以涉虚为戒” 的学派特点。他认为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具体事物的存亡是气的 “聚散” ,元气本体则是永恒的存在,不会生灭。张载同辈中的李复、游师雄都是习知边事的军事家。李复对天文、律历研究颇深,认为 “天行不息,日月运转不已,皆动物也” ,“盖有物则有形,有形则有数也” 。与张载观点一致,张载因其家乡为关中,弟子也多为关中人,故其学派世称 “关学” 。张载在世时 “关学之盛,不下洛学” 。在当时,与洛学、蜀学形成鼎足相峙之势。张载死后,该派主要人物还有张戬、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范育、侯仲良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