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模态判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与非模态判断相对的、断定思维对象必然性或可能性的一种判断。如:“任何动物都必然是要死的”;“人活一百五十岁是可能的”。模态判断由非模态判断和模态词组成。模态词是表示思维对象情况存在模态的概念,包括“必然”与“可能”两种,分别表示对象情况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模态判断的结构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主项是非模态判断,谓项是模态词,如:“共产主义胜利是必然的”; (二)模态词是非模态判断谓项的一部分,如: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根据模态判断的实质不同,模态判断可分为客观模态判断和主观模态判断。客观模态判断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身固有的必然性或可能性观模态判断。主观模态判断是反映人们认识不同确实程度的判断。由于主观模态判断的逻辑性质涉及认识者的主观情况,断定内容因人而异,不具有客观标准,因此形式逻辑一般只研究客观模态判断。根据模态词不同,模态判断可分为或然判断和必然判断。根据具有某种模态的对象情况是否存在,模态判断可分为肯定模态判断和否定模态判断。把模态词的不同特点与断定的不同特点相结合进行划分,模态判断可分为四种: 或然肯定判断,或然否定判断,必然肯定判断和必然否定判断。模态判断的真值直接依赖思维对象的实际模态,当判断的内容与思维对象的实际模态一致时,模态判断为真; 当判断的内容与思维对象的实际模态不一致时,模态判断为假。 ☚ 负判断 必然肯定判断 ☛ 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motai panduan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指一切包含有模态词(如“必须”、“应当”、“必然”、“偶然”等)的判断。狭义的主要指包含有“必然”、“可能”这类模态词的判断,即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判断。例如“金属受热必然膨胀”,“明天可能下雨”。在自然语言中,模态词可以出现在判断的不同位置上。可以在中间,是谓项组成部分。如“明天是可能下雨的”。也可以置于判断的前部,如“可能明天要下雨”。还可以置于判断末尾,如“明天下雨是可能的”。逻辑上不考虑这些区别,用P代表事物的情况,模态判断的基本形式是“必然P”、“可能P”等。模态判断的范围,历来众说纷纭,如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可能、偶然、不可能和必然四种模态判断;康德则把模态判断分为或然、实然和必然三种,现在也有的教科书仍沿用康德这种分类法。19世纪冯特把模态判断分为或然和必然两种,把实然判断看为非模态判断。现在较流行的看法是狭义的模态判断,只包括可能判断和必然判断。 ☚ 关系判断 模态方阵 ☛ 模态判断带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判断。如“生物必然进化”,“癌症可能不遗传”。传统逻辑研究四种基本的模态判断:必然p(记为□p),必然非p(□⇁p),可能p(◇p),可能非p(◇⇁P)。 模态判断modal judge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