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畫像磚較有特色之一種。由單磚構成單幅圖像之畫像磚基礎上發展而來。作法是先將畫像按粉本分别模印於多塊磚坯上,入窰燒成磚後,再拼嵌於墓壁上。東晉時期開始出現,由多塊磚構成龍、虎圖像。南京萬壽村東晉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墓中之龍、虎圖案,即由二至三塊磚拼成,以後磚數日多,至東晉末南朝初,出現了由數十以至數百塊磚構成之大幅畫面。如南京西善橋墓中的“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畫像磚。此類大幅磚畫,流行於南朝,多出土於南京及附近之丹陽縣等地區。拼嵌磚畫内容亦頗豐,如守門獅、披鎧武士、甲騎具裝、羽人戲龍戲虎、出行儀仗、騎馬樂隊等。雕技純熟,構圖嚴謹,氣勢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