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西

 陕西光复后八天,10月29日山西也宣告独立,成立革命军政府,脱离清廷。
 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山西留日学生有一百多人加入同盟会,组成山西支部。王用宾、景定成等人先后创办《晋话报》、《晋阳公报》,进行革命宣传,影响颇大。山西人民的革命意志日渐昂扬,参加同盟会的人越来越多,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在山西编练新军时,同盟会派了不少会员投入新军,因而新军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
 武昌起义成功,湖南、陕西同日响应。山西巡抚陆钟琦害怕波及山西,极为惊慌。他一面抽调旧军巡防营进驻太原,警卫抚署;一面又千方百计地企图把驻扎在太原的新军调走。太原新军是新成立不久的第四十三混成协,共四千余人,协统是谭振德,下辖步兵两个标。八十六标驻在城内,标统阎锡山是同盟会会员。八十五标驻在城外,标统黄国梁不是同盟会会员,但是该标的同盟会员数量较多。陆钟琦以防止陕西革命军入晋为借口,调八十五标去扼守河东。黄国梁率领一、二两营不带弹药已经出发。同盟会会员人数最多的第三营,以没有弹药为理由,不肯出发。陆钟琦不得已发给了一部分弹药。三营管带姚以价虽非同盟会会员,但有革命思想,领到弹药后的当晚,就和同盟会会员杨彭龄、张煌、苗文华、于凤山、刘得魁等人密议,决定第二天黎明起义,并推姚以价为总司令。起义军分兵三支,埋伏于南门外,拂晓夺门而入,一支由姚以价率领进攻巡抚衙门,一支由苗文华率领进攻满城,一支由崔正春率领进攻军装局。同时,城内陆军小学堂学生及八十六标的部分官兵也起而响应。起义军很快地攻占巡抚衙门,陆钟琦、谭振德等被当场击毙。新军炮营把大炮架在城墙上,向满城轰击,只发几炮,旗兵便竖起白旗投降,太原就告光复。
 当天,起义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在谘议局集会,推举都督。原谘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梁善济主持会议,开始公推督练公所总办姚鸿发为都督,姚力辞不就,遂改推阎锡山为都督,陆军小学堂监督温寿泉(同盟会员)为副都督,谘议局副议长杜上化为总参议。设军政府于谘议局。当天出示安民,发布起义宣言和讨满檄文,均用中华民国黄帝纪元年号。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留日期间加入同盟会,并介绍赵戴文、康佩珩、赵成三、徐翰文等加盟。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八十六标标统等军职。武昌起义后,他曾与赵戴文、张瑜、乔煦等密谋响应。张、乔都是同盟会员,分别担任八十六标一、三营管带。但是,阎一直没有下决心发动,及至姚以价率领起义军攻入城内,他才命令所辖各营以保护为名,分别开向抚署、藩库及军装局,并派兵防堵驻城内的巡防营。他出任都督得到新军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地位一直比较稳固。
 姚以价由于发动起义有功,被派为陆军总司令,率兵三营进驻娘子关,以防清军进攻。
 清廷得到陆钟琦被杀的报告,就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署理山西巡抚。吴是同盟会员,当时他曾企图联络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率部夹攻北京。清廷已有所闻,派吴出任山西巡抚,企图以此笼络吴。吴禄贞在11月5日密约阎锡山、温寿泉和姚以价等在娘子关会晤,议决成立燕晋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任副都督兼副司令。但11月7日晚,吴禄贞在石家庄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燕晋联军的计划也就没有实现。
 清廷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派北洋军第三镇一协、巡防营两营进攻山西。姚以价率军抵抗,在乏驴岭一带节节败退。娘子关失守的消息传到太原后,谘议局议长梁善济邀集立宪派士绅集会,准备欢迎张锡銮,阎锡山被迫于12月13日急忙离开太原,撤往晋北。接着,温寿泉与景定成、王用宾等革命党人一起也撤往河东,并请求陕西革命军支援。陕西革命党人派陈树藩部渡河入晋,攻占运城,遂即成立了以温寿泉为首的河东军政分府,张士秀为民政长。
 太原起义后,雁北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同盟会员续桐溪(西峰)、弓富魁等在五台县东冶镇起义,组成“忻、代、宁公团”,续桐溪担任团长,所部三千人,声言出平型关,以奇兵攻北京,连克繁峙、应州、怀仁,所过之处,势如破竹,于12月5日抵大同。在此之前,大同已于11月30日光复。同盟会员李德懋、刘幹臣等早在1907年就在大同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10年正式成立了支部。太原起义后,大同附近各州县农民纷纷揭竿而起,驻扎大同的清军总兵王得胜派兵四出镇压。革命党人刘幹臣、宋世杰、李国华等趁城内空虚之际,于11月30日夜晚发动起义,一举占领全城,王得胜逃跑,城内清军步一旗在大势所趋之下,全部加入起义军。翌日,成立大同军政府,推举李德懋为都督,李国华、刘幹臣为副都督,宋世杰为虎贲将军,统领全军。军政府成立后,即编练民军,准备防御清军反攻,同时派人向忻代宁公团和太原请求援助。以后不久,袁世凯派郭殿邦指挥毅军和淮军各一部围攻大同,大同军民在续桐溪的指挥下坚守四十余日,最后与清军议和撤出。
 阎锡山从太原撤出后,经忻州北上,集合朔方诸军共计八千人由府谷渡河,穿过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于1912年1月13日到达包头。前此,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塞北后,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巡防营由管带周维藩率领起事。其中曹富章等几个头目率兵二百余撤至包头,包头的同盟会员李士修等便与之联系,想依靠这支队伍宣布包头独立,响应武昌起义,结果遭到官吏的镇压而失败。阎锡山进驻包头后,便以“秦、晋、蜀北伐先锋队司令官”的名义布告安民,并分别任命蒙古族同盟会员云亨、经权、安祥三人为绥远将军、归化城都统、归绥道尹。一星期后,阎军东进,于21日进入萨拉齐。原计划进攻归化城,因南北议和,即南返太原。
 南北议和时,袁世凯借口山西兵变,拒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经山西革命党人致电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力争,孙中山当即电袁:如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和议破裂,在所不惜。袁被迫复电承认。不久,北洋军从山西撤退,阎锡山返回太原,继续当都督。温寿泉因阎回省,遂宣布取消河东军政分府。从此山西全省统一。

山西shān xī

〖名词〗
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通称殽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其后则通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3)。《货殖列传序》:夫山西饶材、竹。——太行山以西地域富有木材、竹子。《袁州州学记》:秦以山西鏖六国。——秦国依靠殽山以西地区跟六国激烈战斗。《六国论》:以攻山西千里之秦。——去攻打殽山以西有千里之地的秦国。

  • 一、太原、吕梁旅游区
  • 2. 交城县
  • 3. 文水县
  • 4. 汾阳市
  • 6. 兴县
  • 7. 交口县
☚ 山西省   一、太原、吕梁旅游区 ☛

山西

❶战国时期指秦国属地,包括今陕西、甘肃东南部和四川盆地。
❷秦汉时期指华山(今属陕西)以西地区。
❸隋代指太行山以西地区。李渊为山西河东道黜陟讨捕大使,即指此地区。

山西

省名。简称“晋”。在中国北部,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以东。省会太原市。面积15.6万平方千米,人口2875.9万。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

山西

山西

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崤山(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南)以西即今陕西关中为山西。《史记·太史公自序》:“萧何镇抚山西。”郭璞曰:“六国惟秦在山西。”《后汉书·郑兴传》郑兴说更始:“陛下…一朝建号,山西雄桀,争诛王莽,开关郊迎。”注“山西谓陕山以西也。” 但山西范围有时更为广泛。如《后汉书》卷18吴盖陈臧传论曰:“山西既定,威临天下。”注“谓诛隗嚣公孙述”,隗嚣公孙述据有今陇南、四川的一部分,则陇、蜀亦包括在山西范围之内。另一说河东即山西。《后汉书·邓禹传》建武元年邓禹击杀樊参于安邑(今山西南部)又败王匡等,“遂定河东”。光武帝使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策曰:“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其后遂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 隋末李渊为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大使。

☚ 关中   关内 ☛

山西

泛指今太行山以西地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