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樟脑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樟脑战争英国侵略者为掠夺台湾樟脑资源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台湾盛产樟脑,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至80%。早在1825年(清道光五年),英国人就私驾舢板船到鸡笼(今基隆)用鸦片交换樟脑。1860年台湾正式开港后,英国在台开设了包括怡和、邓特、德记等在内的13家洋行。樟脑输出逐渐为怡和与邓特两洋行所控制,每年输出价值达十余万元,获利甚厚。鉴于利权外溢,清政府在1863年(同治二年)采纳了分巡台湾兵备道陈懋烈(一说陈方伯)的建议,实行樟脑公卖政策,即由官办脑馆直接收购樟脑,然后转售洋行,打破英国洋行垄断樟脑购售局面,遂引起英国商人强烈不满。清政府根据条约规定,不准外商到已正式开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四口以外的港口进行贸易。但英国商人为获取高额利润,无视此规定,1868年英商必麒麟擅自在樟脑主要产地之一的梧栖港私开洋栈,收买樟脑, 6月偷运出口,被鹿港同知洪熙恬查获扣留。英国驻打狗领事提出抗议,被台湾兵备道梁方桂据理驳回。8月,必麒麟再次潜往梧栖,梁方桂下令通缉,鹿港同知奉令率兵往捕,必麒麟竟开枪抗拒,逃往淡水。与此同时, 中英双方在岛内其他地方也时有冲突。英国领事以保护英商为借口,要求英政府派军舰来台“保护”。闽浙总督英桂闻讯,急派福建兴永道曾宪德于10月29日赴台与英方谈判。因未能全部满足英方的无理要求, 11月20日,英军舰阿尔及利号和布斯达号开抵台湾,21日布告准备占领安平,23日无理要求中国船只限时退往港外,中国官兵遂退出安平。25日,英军公然向安平开炮并派陆战队登陆,武装占领安平。清政府在英武力威胁下,被迫重开谈判,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樟脑条约》。至此,樟脑战争始告结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