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集校】: 司马迁:乱曰: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 洪兴祖: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校语:《史记》此句末至明告君子,竝有兮字。 分,一作汾。 朱熹:同洪本。校语:《史》逐句有兮字,自此至篇末并同。分,一作纷。 皆非是。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史记》。 明繙宋本:同洪本。 校语亦同[按,惟竝作并]。 汪瑗、毛晋:同洪本。 戴震、汪梧凤:同洪本。 校语:汩,于笔切,俗本与汨罗字溷。 闻一多:一本分作汾,最是。 汾读爲湓,《汉书·沟洫志》注曰“湓,涌也。”郭璞《江赋》曰“湓流雷煦而电激”,汾流卽湓流。《列子·黄帝篇·释文》曰“汩,涌波也。”汾汩义近,故曰“汾流汩”。古者南楚诸水皆曰湘,诸湘有江湘,沅湘,潇湘,卽江水,沅水,潇水。“浩浩沅湘,汾流汩”者,谓沅湘之水,湓涌淢汩而流也。 今本字作分,不知者鲜不训爲分别,而以沅湘爲二水者。 王注不释分字,盖卽如字读之。 姜亮夫:《史记》自浩浩句起,每句之尾,皆有兮字,直至篇末。寅按:《九章》他篇无此例,仍以洪本爲是。 分,洪、朱同引一本作纷。(今洪本作汾, )寅按王逸《章句》云:“分汩而流”,分汩连文,则王本亦作分。余详注。 。【集释】:王逸:浩浩,广大貌也。 汩,流也。言浩浩广大乎沅湘之水,分汩而流,将归乎海,伤己放弃,独无所归也。 洪兴祖:汩,音骨者,水声也,音鹘者,涌波也。《庄子》曰:与汩俱出。 郭象云: 汪瑗:沅湘,二水名。分流,乱流也。或曰,枝流也。言所进之路,北次之处,乃沅湘所分之枝流也。 亦通。 言沅湘之水,浩浩乎其广大,乱流之涌,汩汩然其疾逝也。此卽其所见者而赋之也。 钱澄之:怀沙,是怀长沙也。浩浩淸流,久存于怀,路脩且阻,今忽焉而至,是其死所矣,汨,水名,近长沙,所谓汨 王夫之:汩,音鹘,波流貌。 林云铭:汨 蒋骥:此 汩,疾流貌。言沅湘之水,分流入湖,其行迅疾也。 言乘疾流之水。 屈复:言浩浩沅湘,分爲汨水。 刘梦鹏:沅水出蜀郡,湘水出零陵,皆入洞庭者。分流,二水分流处也。 沅湘二水首分流,末合流入洞庭。原泝江湘而上,至二水分流始合之处,独由湘至汨 陈本礼:汨 湘出零陵,亦至长沙。 王闿运:汩然,无声也。 沅湘今俱入湖,《水经》以爲皆入江,其分流之迹在湖也。 闻一多:湓,涌也。 《文选·江赋》“湓流雷煦(吼)而电激。”《汉书·沟洫志》注曰:“湓,涌也。”字一作濆,《公羊传·昭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 ”汩亦涌也。《庄子·达生篇》“与汩皆(偕)出。”郭注曰:“回伏而涌出者,汩也。”《列子·黄帝篇》释文曰:“汩,涌波也。”《七发》“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此言沅湘之水,浩浩广大,湓涌淢汩而流也。 姜亮夫:分流,当从一本作纷流,纷正所以形汩,亦承上浩浩爲义。汩,涌波也。 则纷流盖卽《江赋》之湓流雷煦而电激之义,纷与湓一声之借也。 此言广大浩渺之沅湘,纷涌而流,波涛汩然。此当前景也。 蒋天枢:八句言己归陈之情如沅湘之奔流,而道路阻隔,己之抱负又谁能识之。 浩浩,水势盛大。汩,波流洄旋涌起貌。 喻归思若沅湘之腾涌奔流。 汤炳正:闻一多同志谓“分流”当读爲“湓流”,“湓流”卽涌流之义。而且训“沅湘”爲“沅水”。此皆因对屈子当时由沅水流域而东北经资水走向湘水流域之过程未加考虑,致有此失。 其实“沅湘分流”,乃总括行程而言,非指一时一地而言。故“分流”乃指二水分头并进,并非指一水之分枝旁出。 《淮南子·説山训》云:“江出岷山,河出昆侖,济出王屋,颍出少室,汉出嶓冢,分流舛驰,注于东海。”此“分流”之义,与《怀沙》同,不必改读。至于以“沅湘”爲专指沅水,更无必要。(《楚辞类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