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木皮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楸白皮。为紫葳科植物楸Catalpa bungei C. A. Meyer的树皮、根皮的韧皮部或叶。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贵州、云南、江苏、浙江等地。苦,微寒。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治痈肿疮疡,痔瘘,瘰疬,头疮,白秃,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捣汁或熬膏涂。 楸木皮qiū mù pí《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楸(3)。药名。 【基原】为紫葳科植物楸(《本草拾遗》)Catalpa bungei C.A.Mey.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又名:金丝楸、梓桐。 【别名】楸白皮(《千金方》)。 【性味】《本草拾遗》:“苦,小寒,无毒。” 【功用主治】治痈肿疮疡,痔瘘,吐逆,咳嗽。 ❶《本草拾遗》:“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痈肿,疳,野鸡病;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 ❷《海药本草》:“主消食,涩肠下气及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分至三钱。外用:捣敷或熬膏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