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铁花仙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铁花仙史》

铁花仙史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二十六回。题“云封山人编次,一啸居士评点”,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康熙恒谦堂刊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清光绪十八年(1892)申浦石印本,藏郑州大学图书馆。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才子佳人小说选刊”排印本衙藏板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恒谦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板本。

杭州孝廉蔡其志,性爱丘山秀水,携家眷居西湖埋剑园。与好友王悦一同进京会试。王悦中了进士,而其志名落孙山,花钱买了个江苏青浦县缺。时隔不久,两人都因与当道不和,辞官而归。其志生一女,名若兰;王悦得一子,取名儒珍。两家订下儿女亲事。王儒珍与陈秋遴共读于埋剑园,成了同窗好友。陈秋遴又与松江才子苏紫宸友善,将其介绍给儒珍,三人遂成莫逆之交。

儒珍父母先后亡去,其志嫌儒珍家道中落而欲悔婚,但其女若兰在邂逅儒珍之时,已情投意合,私订终身。秋遴与西湖名妓水无声情深意笃。帮闲文人毕纯来从中作梗,破坏秋遴与水无声的姻缘,恶意诋毁秋遴与儒珍。又替夏元虚出谋划策,买通主考,使其得中举人。毕纯来乘儒珍落榜之机,离间儒珍与其志的关系,企图移花接木,让其志把若兰嫁与夏元虚。此事为行侠仗义的陈秋遴所知,便用李代桃僵之计,以自己的名义将蔡若兰娶过来,以便保护她,然后再完璧归赵。他托其舅冯吉星向蔡家求亲,跟夏元虚争聘蔡若兰。蔡其志面试择婿,陈秋遴和夏元虚皆前往应试。秋遴诗才敏捷,出口成章,遂被相中。元虚不学无术,当场出丑,狼狈而去。秋遴择定佳期欲娶,但若兰不知秋遴本意,矢志不肯嫌弃儒珍而另嫁,乃女扮男装,带丫环红渠连夜出逃,却让丫环娇绡冒名顶替去嫁到秋遴家。

若兰与红渠逃到净慈禅寺,遇到苏紫宸叔父苏诚斋来寺降香。苏诚斋视若兰为一表堂堂的大才子,强招为婿,后因其女馨如识破真相,若兰便认诚斋为义父,随其赴京。

夏元虚自面试受辱被妹妹瑶枝讪笑,自觉脸上无光,便借朝廷采选美女之机,将瑶枝献出,既欲报复瑶枝,又可借此攀龙附凤。瑶枝赴京途中,于长江之上船翻

清本衙藏板本《铁花仙史》

扉页书影

清本衙藏板本《铁花仙史》

正文书影

落水,被苏诚斋搭救,也收为义女。瑶枝与若兰亲如姐妹。

夏元虚赴京会试途经镇江,强盗抢去其所携万两银子,又将其抛入海中。元虚抓住一块船板,飘到舟山,被绿林强盗抓获,押到山寨中。寨主万斛珠当年曾被元虚之父提携,为报恩让元虚做了山寨军师。后苏紫宸考中进士,遭贾学士排挤,不予授官,反令其出兵定海平盗。紫宸大战万斛珠,万斛珠战败自刎而死,元虚被迫投降。此时紫宸念及昔日天台道人曾劝他急流勇退,便看破红尘,与元虚一起入天台山修仙学道。

蔡其志对毁婚之事时感内疚,追悔莫及,亲自写信向儒珍致歉并欲认其为义子。儒珍不计前嫌,遂认其为义父。

陈秋遴出游扬州,苏诚斋欲择秋遴为义女瑶枝之婿。秋遴不允,后知瑶枝乃才貌俱佳,又主动向苏诚斋求亲,遭拒绝。一天夜里,一女子自来秋遴处叩门,自称为瑶枝,秋遴大喜过望,依此瑶枝之言,与之偕遁归乡,两人如胶似漆。

苏诚斋央浙江学院成全作伐,欲将爱女馨如嫁与品学兼优的儒珍,儒珍应允。儒珍秉承诚斋之意,去秋遴府上谈与瑶枝旧约之事,方知已有一瑶枝在其家中,乃疑此为假冒者。适逢苏紫宸有书来,告知此女乃花妖,即秋遴三年前在埋剑园所见者。二人按紫宸所教,以五雷法治之,妖乃逃走。陈秋遴如愿以偿,终于娶了当年相思的真瑶枝。

一日,儒珍在诚斋府中忽遇若兰丫环红渠,大惊,方知若兰尚活在人世,遂与若兰相见剖诉衷肠,若兰亦归儒珍,与馨如共事一夫。后诚斋设宴埋剑园中,接取三女回门,邀其志、吉星、纯来并二婿同宴。正饮之间,修道成仙的苏紫宸、夏元虚驾到,紫宸道明花仙乃其志始祖所埋古剑幻化而成,并施法术令古剑现形,上镌小篆“芙蓉”二字。紫宸将剑笑掷阶前,那剑化作一龙,紫宸与元虚跨上龙背,腾空而去。

儒珍、秋遴宦途得意,俱官至尚书。若兰、馨如各生一子,瑶枝生有二子。后儒珍、秋遴同时告老回籍,优游林下。儒珍、若兰八十双寿之时,大宴宾客,紫宸亦至,赠金丹五粒,令儒珍、秋遴与三位夫人各吞其一,终于一齐羽化而登仙。


铁花仙史 - 通俗小说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铁花仙史

 云封山人著。二十六回。约成书于清乾隆间。有刊本,一啸居士评点,首三江钓叟序。光绪石印本,亦有评点与序。
 
 书叙: 杭州孝廉蔡其志性嗜山水,偕妻移居湖滨祖遗之埋剑园。其友王悦约他进京赶考。考后,王悦成进士,其志落第。王悦助其志千金,得以捐纳江苏青浦县缺。履任后因与有司不睦,辞官归里。而王悦也与当道不和而退隐。
 后王悦得子曰儒珍,其志得女名若兰,二姓乃襁褓缔姻。未几,其志被夏英侍郎保荐赴京,王悦借得埋剑园为儒珍读书之地。儒珍约窗友陈秋麟住居埋剑园,相互切磋琢磨。时值深秋,玉芙蓉花盛开,陈为一绝色名剑花的玉芙蓉花妖所迷,方欲交欢,忽为风、雨二将所拆散。
 夏英侍郎以所谓保举非人被贾学士诬奏。夏英死,皇帝命刑部拿夏之螟蛉子元虚代父治罪。不料元虚闻风而逃,反而拿了元虚之妹瑶枝进京问罪。
 一年后,王儒珍父母俱殁,其志嫌其家道中落而悔婚。但蔡之女若兰于花丛中暗睹未婚夫,心窃慕之。于是二人吟诗唱和,不意被人冲散。儒珍乃与陈秋麟拜识自松江游杭之又一风流才子苏紫宸。之后,陈秋麟与西湖名妓水无声情意甚笃,誓成连理; 但又对在湖心亭邂逅之美女夏瑶枝眉目传情。
 毕纯来是西湖上的帮闲篾片,恶意中伤陈秋麟与王儒珍,破坏陈秋麟与水无声的私配姻缘,挑拨蔡其志与王儒珍的翁婿关系,妄图移花接木,将蔡若兰转嫁于夏元虚。事为行侠仗义的陈秋麟所察,便用李代桃僵之计,以自己名义假将蔡若兰娶过来,俟儒珍有了功名后,再完璧归还他。而若兰不知就里,坚决不以贫贱易夫,乃扮男装偕丫鬟潜逃。由另一个丫鬟娇绡代若兰嫁秋麟。由于当时朝廷采选美女,若兰在净慈禅寺处遇到苏诚斋来此降香。苏误认若兰为才子,硬让他与女儿馨如成婚配,后为馨如识破为假男,始罢。
 夏元虚因人卑鄙为其妹瑶枝讪笑,便怀恨在心,借宫廷选女之机,将瑶枝献上。瑶枝所乘采选宫女船在长江遇巨风翻倒,幸遇苏诚斋搭救,随同若兰等同行去京。
 随后苏紫宸进京中了进士,贾学士专权忌恨,不予授官,反令其出兵定海,与万斛珠交战。万战败自刎,投靠万的夏元虚亦被迫投降。此时紫宸念及昔日天台道人曾劝他急流须勇退,于是他和元虚勘破痴迷,修仙学道。
 再说嫌贫爱富的蔡其志得悉儒珍去松江苏诚斋寓就绛帐之约,深自悔悟,亲自函求儒珍捐弃前忿,作螟蛉之寄。儒珍不念旧恶,认其志为继父; 又托杨克斧为之撮合馨如的亲事,诚斋不应。
 秋麟因家居无聊去扬州。诚斋欲将义女匹配于秋麟,麟不肯; 及至麟知瑶枝貌美才优始求之,又遭拒。至月夜,又遇见化为瑶枝的前芙蓉花妖,竟认做是绝世佳人,十分爱悦。于是二人相约至杭。自是,日日洞房春色,足不出户。后被道人指出此非瑶枝乃是花妖,用道人授与掌中的雷诀一击,假瑶枝遁去,始与真瑶枝缔结良缘。
 儒珍见秋麟姻事定,即偕新妇馨如同来嘉兴回门。又经苏府上人解劝,儒珍与蔡若兰也结褵了。若兰与馨如共一夫。而后秋麟又靠在天台上修道成仙的苏紫宸远来将隐形的玉芙蓉花妖收伏,化作一剑铮然坠地,于是所谓铁(剑)花(玉芙蓉妖) 仙 (紫宸) 史,即此收束。
 此书所写王儒珍与蔡若兰、苏馨如,以及陈秋麟和夏瑶枝的一段婚姻纠葛,虽脱去历来才子佳人小说的一些窠臼,但其中穿插苏紫宸降伏玉芙蓉花妖一段故事,未免蛇足; 而且以 《铁花仙史》 命书名较费解; 写若兰、元虚等落水飘流很远竟得救,似过奇而失真。
 不过,做为一部多少有些新意的小说,它所描绘的人物与情节还是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特别是在塑造有异样品格的奇女上,则尤为可取:
 夏瑶枝是吏部侍郎夏英之女。其父无子,尽将自己所学传授于她。而她“天生敏悟,过目成诵,看看长成十二岁,生得花枝一般,诸子百家,以至诗词歌赋,无不精晓。”其父死,朝中贾学士诬告其父丧兵误国,着锦衣卫来捉螟蛉子抵罪,在面临生死抉择之际,她和怕死的夏元虚迥然有别:
 
 只见元虚踉跄奔至,口中嚷道:“妹子,祸事到了。……若捉到京,定是个死。如今趁他未来,好歹走了,倒是上着。”瑶枝道: “哥哥所言差矣。爹爹死抱不白之冤,为子者正宜赴汤蹈火,代父伸泄,岂可闻风缩颈。况爹爹一身清白,反被人之诬污,不能成生前之志,你我之心何安?”元虚道: “这些迂阔之谈,如今竟用不着的了。那个肯将自己的真性命,去换这虚名节。人情世态,大都只要图得目下富贵,那里还去顾死后的骂名。”瑶枝叹了口气道: “大丈夫当杀身成仁,况父骸暴露于外,本宜奔走扶丧,岂可不顾,而作贪生畏死之人耶!”……
 
 夏瑶枝就是这样昂然申斥元虚。为了诣阙上书,替父诉冤,情愿自己代兄去京,连那些公差们也都相顾吐舌。这里把瑶枝临危不惧,一身正气,和元虚透骨的势利无耻,相互映射,写得极其深刻。
 在刑部堂上,瑶枝滔滔申辨其父一生正大光明,磊磊落落,又何罪之有?说得审问官无言可答,乃喟然叹道: “伯道无儿,中郎有女,正此谓也。”她见父冤已昭雪,即将父灵柩扶护回杭,发引至湖上祖茔,搭棚治丧,择吉安葬,竟不归家,庐于墓侧。
 她不只有庐墓三年,扶柩千里的孝行,而且遇变不惊,敢勇当先。当其恶兄元虚趁朝廷点选美女之时,竟将她献上,害她入宫中受罪。她临难笑道:“总在乾坤内,何须叹别离。事已如此,不必多言。”她就是这样在大义面前,生死关头,能从容镇定地对待一切,不畏强暴,不怕死,勇往直前,不愧女中英豪。
 她本想一死来反抗皇帝采选美女的吃人政策,和虎狼为心的夏元虚。所幸投水后得救,终于觅得了佳偶。
 水无声是个誓不卖身,有情有义的奇妓。她本系松江华亭人,父文锦澜,由武魁为台州总镇。六岁时,母死父离,流落他乡,不幸沦没娼门。作者写她:
 
 身虽妓女,这倚门卖俏的丑态,却一切洗尽,倒好象个寒素书生,每日只是闭户焚香,抄写经卷布施。有兴时,或吟诗一二首,亦只是些悲感之辞。芳年渐长,鸨母便要他接客,初时不从,后因逼得急了,强而后可,亦只与客侑觞,从人代笔,立志不肯失身。身边带有小小利刃,若再逼他伴客歇宿,便行自刎。……
 
 她为了跳出火坑,要择个可托终身者,了毕终身之事,也曾详察人才。可是百方选觅,竟没有一个遂意的。后来遇到少年才子陈秋麟,乃一见钟情,倾吐衷肠,愿委身焉。
 她对陈秋麟最痴情。恶棍夏元虚和篾片毕纯来,勾结鸨儿用尽威胁利诱的狡计,妄图夺走她,而她始终没有动摇。事到不得已时,不惜遁入空门。正如一啸居士所评:
 
 读此书者,无贤无愚,莫不谓下回妓馆飞仙,是为青楼人吐气。
 
 这样有志节的奇女子,在世间可谓少有。作者写她的篇幅并不多,却像一抹闪电划破夜空一样,给人留下极深而又有回味无穷的印象。
 蔡若兰也是个对儿女真情非常坚贞而不慕财势的奇才女。其父欲悔她和王儒珍幼年订的亲事,她却愤而不满,冒险在花园剀切对消沉颓废的王儒珍劝导道:
 
 今私会郎君于此者,妾因每闻郎君一自先人殁后,日惟饮酒嬉游为务,独不念居诸易掷,青春而白首者倏忽耳。青灯夜雨,此日工夫;黄榜秋风,他时光彩。乞郎君念妾之言,此后急宜猛省,务修理旧业,闭户攻苦,以副先人之意。若仍执迷,举业一废,坠入轻薄之流,家严闻之不悦,恐姻亲不无意外之虞。妾实心寒胆裂,不知郎君竟何以为心也。
 
 这段情辞恳切,诚挚动人的晓导,使因蔡其志赖婚而痛苦自弃的王儒珍不能不为之悔悟自新道: “承赐药言,自知过矣,敢不痛戒。”而若兰为了坚其必改之心,进而向他表白:
 
 一丝已定,千金莫易。妾心坚如铁石,郎君可无忧也。
 
 后来她为了躲避乃父逼她另婚,不惜男装出走,表现了一个有胆有识的少女能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坚强气魄。
 要之,云封山人笔下的才女都有奇能异行,不同凡俗的气魄。此外,作者描绘三个才子陈秋麟、王儒珍和苏紫宸,也都性格比较鲜明,值得一看。惜其半文半白的语言,有时不免防碍性格的刻画,如第二十一回写丫鬟柳枝说出典雅话即是一例。还有,写反面人物夏元虚、毕纯来和贾学士行凶作恶时,倒比较真实,而到写他们的转变就显得过陡而不可信,不符合性格发展的常态。

铁花仙史

小说。清云封山人撰,一笑居士评点。二十六回。作者和评点者均系咸同间上海衙署官员,有感于时弊而作。约十四万字。作品以蔡其志等地主文人为首的兴衰及其子女间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广涉官场、妓院、僧道各阶层的思想意识。对主人公王儒珍、陈秋麟、夏瑶枝、水无声等青年男女对待恋爱、婚姻、家庭的态度,以至处世哲学,描叙得十分详细。尤以埋剑园花妖自称剑花,与人为伍,演出一幕幕喜剧和悲剧,最动人心弦,并水无声升仙事,点出书名所出。虽写明朝内忧外患,官场丑态、人情淡薄,唯寺观、青楼中尚存正气,巾帼人物屡显英豪。实写清末社会黑暗和人们追求光明的欲望。但全书充满封建迷信说教。有咸同间上海衙署刻本,光绪十七年(1889)铅印本,民国间铅印本,一九八五年春风文艺出版据合众图书馆藏残本重印,沈锡麟标点并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