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堆log pile原木、原条在楞场上堆积起来的垛。 楞堆组成 包括楞基和楞身两部分。楞基实际是铺设在地面上的2~3条楞腿。楞腿可用原木、石条或钢筋混凝土条构成。每条楞腿与楞堆中心线平行铺设。要求楞基能承受楞堆的全部重量,承载后楞堆底层原木与地面保持15~20厘米的空隙,以保持通风良好,防止菌、虫繁殖;基础要整平,楞基楞腿应保持横向水平。楞腿铺设的条数,在容许压应力为350~500千帕的坚实地面上铺设2条;在200~350千帕的中等硬度地面上需铺设3条;如容许应力为50~150千帕时,需在2条楞腿下横铺短原木垫。楞腿的间距视归楞的原木长度而定。作楞腿的原木应剥皮,最好采用同楞树种的木材,材长4~5.5米。一般使用半年到一年即随楞中原木调出,同时进行更换。 楞堆结构 有实楞、格楞、层楞和捆楞4种形式。❶实楞:各木材紧贴堆积,楞头和楞尾成一定的坡度。当用提式机械归楞时,为了增加楞堆的容量和稳定性,楞头楞尾端部可埋设直立木桩。楞堆中的木材应大小头颠倒,原木楞的两侧堆面平齐。 ❷格楞:基本上是直格楞,木材在直立隔木间密实堆放。直立隔木多采用较高的木桩,间距为2~2.5米。其内堆放一捆木材后可设置两根横垫木,以备在其上继续堆放木材。 ❸层楞:在楞腿上铺一层或若干层原木后,在其上铺上两根纵向水平垫木,再在垫木上归放一层或若干层原木。 ❹捆楞:通常用于原条楞,用捆木索将原条绑扎成捆并大小头颠倒地堆放。 原条楞堆的高度取决于提式起重机的起升高度,原木楞堆的高度约为材长的1.5倍。 原木楞的排列 即楞堆在楞区内的排列顺序。又称楞头排列。排列应遵守下列原则:❶数量多的树种、材种,其楞位应靠近选材台或出河台; ❷当选用提升机械归楞时,同一楞位可分段堆放不同品种的楞堆; ❸应适应铁路车辆对装的要求。 楞堆pile,log pile又称楞头,简称楞。某一种规格的木材在贮木场内指定位置堆放成垛的木堆。为了隔潮通风和便于归楞与装车,每个楞堆底下沿楞长铺设两行垫木,称为楞腿。通常采用通直的原木作楞腿,采用混凝土楞腿,代替木材且寿命较长。楞堆结构型式分实楞与格楞两大类。实楞中原木上下左右互相紧密堆实。而格楞中又有:木捆上下分层,用水平与竖向斜倾的垫木分成格的斜格楞;木捆用水平与垂直垫木分开的直格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