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作于汉代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作于汉代考 楚辞作于汉代考楚辞学专著。近人何天行撰。作者于三十年代写《楚辞新考》提出楚辞作于汉代,后又经十年研修而成此书。全书共六章:一、绪论,楚辞的意义及起源。二、楚辞传说的检讨。三、传说与史实之对演发展。四、离骚新证。五、九歌作于汉代诸证。六、九章以下各篇的时代。作者认为:东汉以前没有《楚辞》的记载,战国时无屈原之记载,《屈原列传》中多舛谬之处(如传后提到汉昭帝谥号等),非出于司马迁之手。贾谊除《吊屈原赋》外其他文字皆未言及屈原,而《吊屈原赋》与《惜誓》多雷同之处。又言淮南王刘安好楚辞,而《淮南子》一书多数言及楚怀王、郑袖之事,亦未及屈原。因此,何氏认屈原乃是刘向等据传说所造出的忠臣类典型人物,因为其适合封建统治者需要,遂使人不敢疑。作者认为《离骚》实为刘安所撰。其根据为荀悦《前汉纪》有“初安朝,上使作《离骚赋》。旦受诏,食时上”。高诱的《淮南子叙目》、《太平御览》等皆有与此相同之记载。书中还从《离骚》本文中找出一些“内证”(如战国时楚用建子历,而《离骚》用建寅历,这与淮南王所用历法同)。作者认为《九歌》的内容与汉代庙堂歌曲相同,其所祀神在《汉书·郊祀志》中多有记载,并列举一些“内证”认为此组诗亦作于汉代。作者还对《九章》作了分析,认为此九章非作于一时,亦非出于一人之手。又谓《天问》作于秦末。《招魂》中有“庐江”乃汉代地名,其内容受到佛教影响,则亦当产生于汉代,《大招》模仿《招魂》,当然更在其后。书中怪论颇多,如姜亮夫所言此书“实为近数十年疑屈赋说者造极之说”(《楚辞书目五种》)。但书中所论并非皆是无根之言,其许多论点论据值得认真对待。此书有民国三十七年(1948)中华书局排印本。 ☚ 游国恩学术论文集 楚辞地理考 ☛ 楚辞作于汉代考 楚辞作于汉代考楚辞研究专著。今人何天行著。与卫聚贤《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丁迪豪《离骚的时代及其他》二文集合刊为《楚词研究》,1938年吴越史地会出版。该书以“吴越史地研究会”的名义撰有“宣言”:“本书的结论,以《天问》时间为最早,为秦汉间作品;《离骚》为淮南王刘安作;《九歌》系汉代宫廷的乐章。”何氏之文初名为《楚辞新考》,1948年将其易名为《楚辞作于汉代考》,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四题:1.绪论——楚辞的意义及起源;2.楚辞传说的检讨;3.传说与史实之对演发展;4.《离骚》新证。下篇为略论,论《离骚》以下各篇的创作时间,分《九歌》、《九章》、《天问》、《大招》、结论。其论略本康有为之说,以屈原为刘向之自托;《史记·屈原列传》为歆伪造;《离骚》乃淮南王作。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评为:“实为近数十年疑屈赋说者造极之说。”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屈原否定论系谱》称“在‘否定论’的诸论文中,最周密、最系统的要算何天行的《楚辞新考》”(1983年第四期《重庆师院学报》)。何氏之说,黄中模有《现代楚辞批评史》批驳甚详。 ☚ 楚辞文学的特质 楚辞研究论文选 ☛ 楚辞作于汉代考楚辞研究论著。作者是近代人何天行。最初以“楚辞新考”为题刊于吴越史地研究会刊《楚辞研究》,后于194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何氏不仅否定屈原这个人物的存在,连西汉涉及屈原的作品如贾谊《吊屈原赋》、东方朔《七谏》等亦被当作伪托,又认为今本《楚辞》中的大部分篇目为淮南王刘安所作。其论证主要从《离骚》和《淮南子》中的神话入手,进行分析。其说多无据,当代学者已指出。《文物》1983年第2期发表《阜阳汉简简介》:“阜阳简中发现有两片《楚辞》,一为《离骚》残句,仅存4字;一为《涉江》残句,仅存5字。”该墓墓主是西汉第二代汝阳侯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其时代在淮南王刘安前,则今本《楚辞》不可能为刘安作。又包山楚简记载的楚人祀神谱与《九歌》相合,知《九歌》不可能是汉人的作品。何氏以后,又有卫聚贤《<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重复何氏的观点,当代日本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所述大抵不出廖季平、胡适、何天行论述的范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