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
是脊柱结核的一种并发症,又称pott病。约有10~20%的脊柱结核并发硬脊膜外结核性肉芽肿,引起脊髓压迫症。脊柱结核单独的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极为少见。本病成年人发病率较高。部位以胸椎最多,占60%左右,颈、胸椎交界处及胸、腰椎交界处次之,腰椎最少。
结核菌可经血行或淋巴侵入脊柱,脊柱破坏后形成硬脊膜外的寒性脓肿,或结核性肉芽肿,以后者多见。脓肿亦可从椎体直接或间接由椎旁脓肿经椎间孔进入椎管腔引起脊髓压迫症。有时结核性病灶愈合过程中的新骨也可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很少见。结核性肉芽肿及干酪样变亦可侵犯硬脊膜本身,引起结核性硬脊膜炎,增厚的硬脊膜加剧脊髓的压迫。胸椎上段的结核性脓肿多停留于病灶附近,故常引起脊髓压迫症,而腰椎的结核性脓肿常沿腰肌向下方流动,故不易压迫脊髓。脊髓受压的初期,动脉受压引起动脉性缺血,静脉受压引起瘀血和水肿,两者的长期存在使脊髓发生退行性变,产生不可逆性病变。感染也可直接扩散至脊髓内形成脊髓脓肿,但很少见。脊柱结核尚可形成佝偻畸形,由于畸形的经过缓慢,脊髓有充分时间来适应,故虽有时畸形很明显,但很少发生截瘫。本症常有单侧或双侧根性痛,部位限于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内。颈椎结核常有枕部痛、颈疼、肩痛及上肢痛;胸椎结核有肋间神经痛或束带样感觉异常; 腰椎结核可有下肢神经痛。神经系统体征与脊髓受压部位相当(参见“脊髓压迫症”条)。此外,尚可有发热、消瘦、盗汗、血沉加快等结核病的全身性症状。诊断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X线片: 见椎骨的破坏性改变及椎旁脓肿阴影。硬脊膜外结核性肉芽肿的特点是:
❶患者多为青年,身体他处有活动性结核灶;
❷病程一般较短,多数在3个月以内;
❸背痛或神经根痛突出,在传导束症状中,运动障碍出现较早,进展较快;
❹病变所在节段或近节段的棘突常有压痛或叩疼,且有脊旁肌痉挛。必要时作脊髓造影等特殊检查。造影的改变可为三种,即蛛网膜粘连型、硬脊膜外肿瘤型及混合型。脊柱结核并发脊髓压迫症的治疗原则为积极给予全身治疗、抗结核治疗和注意防治因脊髓受压产生截瘫后的各种并发症及对脊髓受压本身采取椎板减压清除结核性肉芽组织手术。手术前后给予链霉素、对氨柳酸、异菸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并注意全身情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