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植物病害流行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植物病害流行plant disease epidemic病害大面积发生、迅速传播、造成损失的过程和现象。植物病害大量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乃致灾害。
流行频率 通常指中度及以上程度的流行年份的发生频率,有时也分别按大流行、中度流行和轻度流行统计其流行频率。一地区某种病害的流行频率主要决定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有些地区逐年气候条件经常有利于发病,在大多数年份中病害不同程度流行,该地区称为这种病害的“常发区”。如多雾山区是稻瘟病的常发区,长江中下游和东北三江平原是小麦赤霉病的、甘肃南部冬春麦交错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的常发区。有些地区,气候条件逐年波动,部分年份利于流行,称为“易发区”,如黄淮麦区对于小麦条锈病,十年中有几年不同程度流行。还有些地区,其气候条件常年不利于发病,偶有个别年份气候利于流行,称为“偶发区”,如北京地区,小麦条锈病流行近乎十年一遇。在作物品种更换较快或病原物生理小种经常发生变异时,病害流行频率除气候条件外还决定于品种一小种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 流行三要素 当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三方面因素满足下述条件时,病害才会大流行:❶寄主方面。感病性强(质)且连片连续集中栽培(量)。 ❷病原物方面。致病性强(质)且数量较大(量)。 ❸环境条件方面。气象、土壤、耕作、栽培等条件利于病原物的侵染、传播、越冬。在一定变化幅度内,有些因素不足可由其它相关因素补偿。比如: 气候条件十分利于流行可补流行初期初始菌量较少之不足。三方面因素不同质和量的组合导致各种程度和各种型式的流行现象。病害流行三要素是植物病害三角的质和量的延伸,如以三角形的三边代表三要素的综合质量的强度,则三角形的面积可反应流行强度。 当寄主、病原物条件基本具备时,环境条件便成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环境又分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前者主要指气候因素,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后者包括耕作制度、栽培方法、植保措施等所造成或改变的农田小环境,是可控因素。此外,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决定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直接而有力地影响病害流行。近20年来研究指出: 人为因素,品种、耕作、栽培、植物保护等,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引致流行的主导因素,又是防止流行的主要手段。因此又建立了“病害锥”或“病害四面体”的概念,它强调了人为因素在病害流行中的重大作用。 植物病害流行plant disease epidemics植物病害在较短期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在定量流行学中则指植物群体中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增长。它包括由多个侵染环组成的单年流行过程和由单侵染环组成的多年流行过程(见“单年流行病害”、“积年流行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