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梦江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梦江南

梦江南

❶即《忆江南》。唐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名。见《花间集》。
❷即《添声杨柳枝》。宋贺铸此调词有“梦江南”句,故易此名。见《东山词》。

☚ 梦江口   梦芙蓉 ☛

梦江南

人何在?人在枕函边。只有被头无限泪,一时偷拭又须牵。好否要他怜。

这组词,前十首皆言“人去”,后十首皆言“人在”,这首词是“人在”之末阕,是全部词中“警策”之作。开篇自问自答,“人何在?人在枕函边。”其所在处,乃在枕函咫尺之地,然而这仅仅是美好的过去,绝不是眼前的现实,眼前的现实是: “只有被头无限泪,一时偷拭又须牵”。泪何由出?出自她和情人欢娱的回忆: 赋诗评文的以往,如胶如漆的过去,形影不离,一切的一切,都是陈迹了,她想到久久的以后,茫茫的未来,神女生涯,终非久计,只有他才能拯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登衽席之上,因而愁肠寸断,泪珠无限,以“无限泪”而倾诉其愁肠,“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薛媛《写真寄夫》)情人被强行驱走,不会再来了,“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刘媛《长门怨》)时时偷拭,仍牵连不断源源流出,“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以“无限泪”而“好否要他怜”,怨而不怒,边泣边诉,愈诉愈泣,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这首小令,全篇无华丽藻,短短二十七个字,写入了容量极大的内涵,她的词风,远祖清真、淑真,近师卧子,加上绝顶聪明,女性特有的纯挚细密笔触,涵盖了坎坷遭遇之苦,只身流落漂泊之愁,情人被迫驱走之恨,前面的“无限泪”,作正面呼号;后面的“要他怜”,作反面激荡; 首尾一开一合,中间不断挪展,用笔细腻而情致精邃,无绸缪宛转之态,而超乎尘俗之外。她善于化前人白描语言入词,如同己出,运意曲折幽深,形成自己的风格。陈寅恪先生曰:“‘泪痕偷拭’,‘好否要怜’,绝世之才,伤心之语……可以推知其(卧子)得读河东君此二十首词后,所感恨者为何如矣。”


古诗词《梦江南》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此为《梦江南》组词之九。全词明白如话,流利畅达,这是外在的语言美,略识之无者,一看就懂,然欲领会其含义,殊为不易! 故陈寅恪先生曰:“卧子(陈子龙)河东君皆工于意内言外者”,斯言非深刻研究陈柳之作而升堂入室者,不能道出。通篇二十七个字,鱼咬尾“人去”,反复言之,增强怀人之愁之恨,笔锋一转,而着墨于梦境,重复了两个“梦”字,这在词人小令中是罕见的,在柳氏小令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开头“人去梦偏多”,不但梦多,而且“偏多”,明明不想入梦,偏偏每睡必梦,“日日思君不见君”,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忆昔见时多不语”,极写真情实感,恋人相对,情切切意绵绵,“情深转似痴”,心里的话愈多,愈是说不出,彼此情真意切,要说的话,“心有灵犀一点通”,双方岂不各自心领神会?“而今偷悔更生疏”,“偷悔”绝妙! 心上人只有陈子龙,回忆以往,心里话未向他说,现在无人可说,只有独自一人偷偷后悔了!卿卿我我事,花前月下游,都到心头,偷悔之事多矣! 偷悔为何不勉励这位文学泰斗忠烈之士呢?“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偷悔自己一年又一年沦落勾栏,如断梗飘萍,何不提醒他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越想越悔,越是悔而又越要想,辗转反侧,偷悔无已! 脑因悔而昏旋,目因悔而紧闭,渐渐地进入梦乡了。“梦偏多”梦见什么? “梦里自欢娱”,何事自欢娱?醒着时偷悔而无法满足的,睡着了,一桩桩一件件都得到最大的满足。李白《长相思》:“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她的梦魂当然离不开卧子,日有所思,则思乎是;夜有所梦,则梦乎是;她的梦魂飞啊! 飞啊! 终于飞到卧子身边,她敬爱他学问更大了,品德更高了; 他敬爱她,一个弱女子,以诗词书画压倒群儒,他们得以相会梦中,欢娱幸福的泪水混和在一起,分不清是他的还是她的。他们心心相印,共同描绘未来的幸福图: 他匡扶社稷,功盖寰宇; 她相夫教子得享天伦之乐。他们欢娱极了,悄悄无言了……但这种欢娱,毕竟是“梦里自欢娱”,他是不能分享的。雄鸡一唱天下白,她从梦中惊醒了!

这首小令,质朴而俊秀,写“人去”则想象飘忽,使人有雾里看花之感,写“偷悔”则在人耳目,写“欢娱”则沁人心脾,写“梦”则历历如绘,情词跌宕,诚挚感人,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立意独具匠心,用“梦偏多”三字撇开“人去”的凄凄惨惨戚戚,敞开襟怀,直抒胸臆,使全词呈一波三折之势。结尾再次写梦,呼应开头,而以“梦里自欢娱” 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词境也为之一阔,故陈寅恪先生曰:“此词为二十首中之最佳者,河东君之才华,于此可窥见一斑也。”


古典文学作品《梦江南》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肠断白蘋洲。[3]
 
 [1]《梦江南》,《忆江南》的又名。温庭筠此题有两首,这是第一首。
 [2]斜晖:夕阳斜照。
 [3]肠断:形容极度悲伤。白蘋洲:江中长满白蘋的洲渚。蘋是一种水中浮草,白花。这里指当初约会分手的地方。
 
 这首小词仍以思妇望远为题材,描绘了这个女子在楼头倚栏望江的心理活动。她望尽千帆,情人未归,只有夕阳斜晖,流水悠悠,通过景物烘托出她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回忆当年的离别,更有难以排遣的感伤,词浅而意蕴深长。与作者其他作品的雕镂浓艳风格不同,这首词落尽铅华,自然本色。

古诗词《梦江南》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四首选二)

悲落叶,叶落落当春。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

悲落叶,叶落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水流迟。

屈大均的《梦江南》词共四首,这里选的是一、二两首,描述词人由落叶而生的感慨。

第一首写词人于春天见到落叶,怦然心动,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无常。落叶是生命衰竭的象征,花木本应于秋季落叶,然今于春天即见落叶,遂令工愁善感的词人顿生悲感,故云“悲落叶,叶落落当春”。春光中的落叶比秋风中的落叶更令人感伤,它使人想起生命的天折与早逝。于是词人继而由落叶而想到人生。“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二句本于唐人刘希夷《白头吟》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只是以叶易花,表达了人生匆遽、自然永恒的哲理,以每年落而复生的树叶反衬出岁月易逝、人生多变的事实,既抒发了自己感物伤怀之情,也暗喻自己天涯飘泊、足迹不定的羁旅生活。花木逢春即发,而人则一去不复返。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岑参《韦员外家花树歌》中云:“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苏轼《中秋月》中云:“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都是借花月等自然之物的永恒而衬托出人生之无常。屈大均早年为复明之业奔走于燕、赵等地,故此二句中分明有其亲身的感受。于是,在结句中词人注入了一阵淡淡的哀愁,那带露着雨的红花,在词人看来,似乎是新添了泪痕点点,象是在为飘零的落叶悲叹哭泣。结句由说理而宕开笔去,似说花,又不离人,将词人的情感与自然糅合为一体,是对落叶的悲悯,更是对人生飘忽的叹息,以鲜明的色彩与美的形象寄托了词人深沉的感情与人生哲学。

如果说第一首是由落叶的飘零而想到人的飘泊,那末第二首则是由飘泊而联想到归期了。中国历来有落叶归根的说法,故词人自然由落叶而想到了人的回归。“叶落绝归期”一句不仅是说在叶落之时自己的归期未卜,也暗含人不如草木之意,以落叶反衬出自己久客未归的怅惘。叶落尚可归根,而远离家乡的游子呢?无限愁思,在“绝归期”三字中逗出。“纵使”二句则折入更深一层:即使将来有一天得以归去,正值繁花似锦、枝盛叶茂之时,然而物换人异,新枝毕竟不同于旧枝了。这两句中一种恋旧之情溢于言表,暗喻屈大均不忘故国的遗民心迹,然而终究时移境迁,复明的希望渐渐泯灭,于是词人说姑且随波逐流,一任命运而飘泊吧。这一首又似纯写落叶,而人事隐喻其中。从字面看,词人悲叹落叶离枝难返,即使他日枝叶复生,繁花满树,然已非故物,故落叶随水飘荡,不复恋恋故枝。句句写叶,而又句句有人,词人身处逆境中的无聊郁闷心境由此委婉地传出,故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中评“且逐水流迟”句云:“末五字含有无限凄惋,令人不忍寻味,却又不容已于寻味。”也说明屈氏于此词中寄托了无限深情,借落叶而慨叹人世的沧桑,家国的怨恨。

这两首词用语浅显明了,然而感情却诚挚动人,可谓语浅情深。作者继承了传统的比兴手法,将落叶与人的悲愁交织在一起,词意含蓄深蕴,耐人寻味。两词都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哀愁,如果结合屈氏的遗民经历来看,这种哀愁无疑是明清易代之际不满现实的士人的一种典型心理,它并非仅仅是个人遭际的反映,而是在爱国热情受到压抑、一腔抱负得不到施展之时而发出的一缕低沉的叹息。


历代诗词精品之《梦江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梦江南》即《忆江南》,乃同调异名。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是对客居之地的怀念,而皇甫松乃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县)人,此词写的则是对家乡江南的怀念。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一开始就是对江南概括性的评价。此词则不然,它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特定的客中环境:“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是烛花,当其坠落时灯烛会暗淡一刹儿,使得画屏上的色彩或物象为之模糊。红蕉乃花名,叶似芭蕉而小,其花鲜明可喜,民间又称深红色为蕉红。词中画屏上当画着红蕉,或著蕉红色。这两句描写的是一个夜晚室内的景象,看来主人公是失眠了。同时,从室内暗淡的烛光和下文梦雨的情节,词人还暗示我们:这是一个雨夜。
 于是写客子在似睡非睡的朦胧状态中做了一个还乡之梦。梦见了家乡江南旖旎风光,却不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风雨之夜的客观环境和特定的心境,引导他“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多美啊,江南的梅雨,细如丝,润如油,悦耳如音乐。何况还有人雨中吹笛呢。
 这真是一段迷人的梦境。“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这个梦中雨景,不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相思之愁么?最后的“人语驿边桥”,应该是梦醒后雨夜所闻。这时主人公一半儿沉浸在梦幻之中,现实的雨和梦中的雨搅成一片,令人困惑;一半儿却又分明意识到此刻身在驿站,是他乡为客。不禁生出几分感伤。这种驿站雨夜闻异乡人语的况味,最是难道,而词人却十分细腻地和盘托出了。夏承焘先生曾疑此词末句有“蛇足”之嫌,很难令人同意。

历代诗词精品之《梦江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这是温词中近于民歌的作品,纯乎白描,抒情明快,迥异于丽密含蓄的《菩萨蛮》及《更漏子》一类代表作。
 读此词要注意它来自生活的一个特定的前提,就是词中“梳洗罢”而独倚江楼竟日凝眸的情态,未必是经常性的。这种望穿秋水的情态,只在某一特殊情况下,才最有意味——那就是由于预约、或预计、或预感,以为远人即将归来的日子。从而“梳洗罢”就不是例行公事,而具有特殊意义。也许在梳妆时,她已经把即将到来的快乐设想过好多遍了,把将要对他说出的话想过若干遍了,把激动的情绪抑制过若干遍了。然而正如生活中常有的那样(“人事多错忤”),预期的事没有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失望之感才特别强烈。也许江楼就靠近渡口,一班一班的客船到了又开走了,下船的“皆不是”所盼的,只好再等下一班。直到末班船到,她才明白自己受了感情的欺骗,一天的忙乎和激动都白费了,简直浪费情绪!“客有可人期不来”,妙在一个“期”字。
 其次当留意词中造境,“过尽千帆”二句,以柔婉之笔宕出远神:江面千帆过尽,一片空寂,惟馀脉脉无言的斜晖,映照着悠悠不尽的江水,整个空间似乎笼罩着一层难以名状的空虚寂寞和忧伤怅惘,正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心境。“脉脉”是含情的样子,“悠悠”是不可穷尽的样子,这是词中人物对景物的特殊感受,此时此刻,只有斜晖还脉脉含情地陪伴着她,而悠悠逝水却不为愁人少驻,通过这样“有情”“无情”的对照,就将女主人公的凄清处境和穷极无聊的心境进一步展示出来了。
 中唐赵徵明《思归》:“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词中“白苹洲”当是两人分携处无疑。

古诗词《梦江南》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人去也,人去鹭鸶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这一组词,共二十首,此为第二首。大都是怀念文学泰斗几社领袖陈子龙之作,陈寅恪先生取陈子龙诗词互证,意精语详,并评柳氏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 陈子龙《戊寅草序》称她:“灵矫绝世之人。” “柳子(对她的尊称) 遂一起青琐(代青楼)之中,不谋而与我辈之诗竟深有合者,是岂非难哉! 是岂非难哉! ”

顶真格开头,重复强调,更突出“人去”引起的悲痛,人去何处?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他的下落,在“鹭鸶洲” (鹭鸶,即白鹭。洲,水中陆地) ,这是天大的喜事,可以久别重逢了,然而不行,他在“洲”中,四周环水,白茫茫,雾蒙蒙,汪洋一片,可望而不可即,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急欲与情人相会,倾诉离愁别恨,早期的欢恋,中期的思恋,后期的失恋,有说不尽的相思话,为何硬把自己的情人驱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路可通,无桥可渡,无舟可济。隔水遥遥相望,水中盛开的“菡萏” (荷花) ,点缀于“翡翠”(硬玉)般的荷叶丛中,花枝微动,绿叶轻摇,面对心旷神怡的美景,她却“恨”! 恨从何来?来自内心深处之恨别,“别时容易见时难”,情人被禁锢在“洲”中,无由把晤而忧心忡忡。与诗圣杜甫面对大好春光之际,百花竞艳之时,而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春望》)是同一心态,眼前景,心里事,意中人,融为一体。“柳丝”句,钿筝(钿,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金首饰。筝,拨弦乐器)是把视线由远望而移至近观,倒叙春景; 菡萏为夏秋之交景物,秋春倒叙之妙,突出了由秋愁恨到春,又由春愁恨到秋,回环反复,无穷尽焉。这两句触景生情,以自然界荷花绿叶结合为恨,是因为联想到英雄美人反而无缘结合的缘故; 以随风飘飏的柳丝为愁,从而“愁君独向江头宿”,愁恨都是因为“人去也”,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罗幕早惊秋”,好一个“惊”字! 阴、雨、明、晦、惊,白天惊,晚上惊,睡梦中也一次又一次惊醒,惊的是一个个秋天过去了,一个个秋天又来了,不见情人,永无止境,语尽而意未尽。

皮日休曰:“百炼成字,千炼成句”。余窃以为这首小令“去”字见新,“恨”字见奇,“愁”字见色,“惊”字见险,用典故则熔于全句中,天衣无缝,毫无斧凿痕迹;写景物,是为发抒自己愁恨情感服务,尽善尽美,字字清新,句句俊逸。陈寅恪先生并称“陈杨”,信不诬也。


《梦江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 潇潇,人语驿边桥。

 

【注释】兰烬(jìn):指灯花。灯烛燃烧时,灯芯往往结成兰心状,故称。屏 (píng):室内用作遮挡的屏风。红蕉:指红色美人蕉。一种观赏植物。花 色多红艳。梅熟日: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约在多雨的农历四五月间。 潇潇:下小雨的样子。驿(yì):古代大路旁供官员住宿的旅舍。

【大意】夜已经很深了,兰心状的烛灰烧落,烛光摇曳,那画屏上美人蕉的红 色也随之暗淡。我舒适悠闲的梦境中,竟也浮现出阔别已久的江南美 景:正是梅子黄熟的初夏之夜,我乘着小船,缓缓行驶,细雨蒙蒙的水面 上,除了悠扬的笛声,一片寂静。船过驿桥时,静得竟能听到桥边悄悄的 人语声。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03页.


古代爱情诗词《》梦江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
 睡南塘,全胜薄情郎。

 这首只有二十七字的闺情小词,起首很平淡,“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但它却写出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事物。词中女主人公在久久难以成眠之际,床上的红绣被,便成了她的视觉最易捕捉到的物体,而被上所绣的图案——成双捉对的鸳鸯,很自然地就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注意,并且在触动灵机的刹那间,将自身的情感融进了景物所表现的氛围、意境之中。
 于是,女主人公发出了“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的内心秘语。这两句词里,存有两层意思,隐含着女主人公极深沉的思想感情。表面上看,她是在说普天下恋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能终生厮守在一起,而更深的一层是表明,女主人公如今孤零零的一人独宿,感情上充满了难言的苦闷,否则,她就不会如此羡慕鸳鸯的“交颈睡南塘”了。鸳鸯的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的自然现象,被女主人公染上了极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变得饱含人情味了。
 这首词的结句很精妙,它不用通常的借物起兴后,直抒胸臆的手法,全不直陈自己被爱人抛弃后的悲苦、怨恨,或者爱与恨兼而有之的情感,而用“全胜薄情郎”一句,将自己内心极纷繁、复杂的感情都寄托在对鸳鸯的企羡之中,使词更觉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整首词来看,它与同时代蜀词人所表现的题材只有相似之处,也是写古代妇女孤独地度过夜晚时的寂寞与抑郁,但却突破了旧的窠臼。全词没有一句说女主人公的孤独,而且就连这样的心情也不是直接加以描写的,几乎全是经过对物的描写折射出来的。此词虽小,营造意境亦可谓是苦心孤诣了。
 另外,此词既有文人创作的特点,又富有民歌风味。它象民歌一样,没有深曲的典故,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来勾勒情物,使真情实感得到自然流露。但音律合谐,言简意深,尤其是结句采用的救尾手法,又是一般民歌所无法达到的一种水平高度,由此可以说,《梦江南》在《花间集》中算得上是篇佳作。

古代爱情诗词《》梦江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梦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
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梦江南》又名《忆江南》,唐人用此调而咏本题的作品,今仅传白居易三首、皇甫松二首。王国维辑《檀栾子词》(檀栾子为皇甫松自号)后记中称皇甫松二首“情味深长”,在白居易之上。平心而论,其“楼上寝”一首未必能超过白乐天,但这阕则的确做到了不让白氏专美于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此白香山词之警策也,景色是何等的鲜明,情调是何等的亢爽! 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诗来评价它,正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相比之下,本篇显得凄迷、柔婉,又是一种境界——“山色空濛雨亦奇”,换句话说,也就是“语语带六朝烟水气”(俞陛云《唐词选释》评语)。烟水氤氲,山色空濛,美就美在“朦胧”。能赏“朦胧”之美,然后可以读此词。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夜,已经很深了。兰烛烧残,烧焦了的烛灺无人为剪,自拳自垂自落,余光摇曳不定。屏风上猩红色的美人蕉花,也随之黯然,模糊不清了。这光景自然是一片朦胧。词人就在这一片朦胧中进入了梦乡。以下三句,便转写梦境。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梅子黄时雨如雾”(宋寇准诗句),雨帘掩蔽下的江船是朦胧的,雨帘掩蔽下的驿、桥乃至桥上之人也是朦胧的。而这一切连同雨帘,又笼罩在夜幕之中。而这一切连同雨帘,连同夜幕,又隐没在梦云缥缈之中。雨朦胧,夜朦胧,梦朦胧,朦胧而至于三重,真可谓极迷离惝恍之致了。还有那笛声,那人语。笛声如在明月静夜高楼,当然清越、浏亮,但在潇潇夜雨江船,却不免呜呜然,闷闷然。人语如于万籁俱寂中侧耳谛听,虽则细细焉,絮絮焉,也还清晰可闻,但一经与雨声、笛声相混,便隐隐约约、断断续续,若有而若无了。词中诉诸读者的这些听觉印象倘若转换为视觉形象,仍然不外乎那两个字——“朦胧”。
 随着“朦胧诗”这一新流派在现代诗坛上的出现,文学评论家们是非蜂起,对她褒贬不一。或以为“朦胧”即是“晦涩”的代名词。本文无意介入这场讨论,此处须加说明的是,我们认定皇甫松这首词之美在“朦胧”,是指它的气象“朦胧”,境界“朦胧”。就语句而言,她字字如在目前,一点也不流于“晦涩”的。披文见情,一读便知词人曾经在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生活和漫游过,江南水乡的旖旎风情给他留下了永远也不能够忘怀的美好记忆,使他朝思暮想,使他魂牵梦萦,终至满怀深情地飞动彩笔,写出了风流千古的清辞丽句。但“一读便知”却并不等于“一览无余”,细细吟味,全词还是很蕴藉、很耐咀嚼的。具体地说,上两句只写烛残屏暗,而词人在入梦前有一长段时间的展转反侧,居然可知;下三句只写梦中之愉悦,而词人醒时之惆怅又可于言外得之。凡此都是藏锋未露的含蓄之笔,不应草草看过。除此之外,更有一桩费人思量之事,那就是本篇的主旨究为怀念江南之地呢,还是怀念江南之人? 或者,怀地、怀人,兼而有之? 笔者以为,作既怀其地、又怀其人,而以怀人为主理解,可能更接近事实。如果孤立地看这一篇,也许大多数读者都会倾向于“怀地”说。但我们应该十分注意,词人写了章法大致相同的两首《梦江南》,她们当是一对姊妹篇。第二首云: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
 双髻坐吹笙。

 据“梦见”以下三句推断,则本篇所写,似乎也是当年“秣陵”(今江苏南京)之事;“人语驿边桥”之“人”,或者就是词人自己和他所钟情的那位梳着“双髻”的姑娘(“双髻”,表明她还是待嫁的少女,当是一名雏妓)吧? 按照两首词中交代的节令,本篇所梦为“梅熟日”,亦即农历四、五月间;而下篇所梦则为“桃花柳絮满江城”时,亦即暮春三月。若依时间顺序编排,那么下篇应前而本篇应后,互相调换一下位置。果然如此,则“楼上寝”阕既已明白点出具体之地“秣陵”与具体之人“双髻”少女,本篇就不必重出了,其所以泛称“江南”而泛言“人语”的缘故,岂在此乎?
梦江南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将睡未睡之际,视野中充满着安祥、静谧。烧落的灯花,摇曳的灯光,还有隐隐约约的屏风图案。——夜朦胧,人也朦胧。梅子熟透的时候,夜雨行船,雨声潇潇,人语絮絮,一种温情油然而生。梦中之愉悦与梦前之温馨道出了一段美丽的故事,而作者并未道破。此之谓含蓄。
☚ 长相思   菩萨蛮 ☛

梦江南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此词别题“闺怨”,近是。词中恨字一贯到底。前两句直抒其恨,“千万”者,“极”者,重言其恨之多之深。上下句用顶真格,恨情直贯,以表吐恨之切。后三句借物抒恨,山月、水风、碧云,本属无知之物,不解人意。怨其“空落”“摇曳”,无理;怨其冷漠、麻木,有情。此确有“低回宛转”(陈廷焯语)之妙。
☚ 更漏子   望江南 ☛

《梦江南》meng jiang nan

Dream of Jiangnan→温庭筠 (Wen Tingyu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