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梦歌一二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梦歌一二七

 

又一次,朋友的死讯使他惊呆


 又一次,朋友的死讯使他惊呆,
 内心如冰——女儿得了头奖——
 妻子朝他横眉怒视——
 好象这是儿童世界的盛大节日。
 据称朋友死于自杀。
 这消息就象悬挂着一串东西
 
 比亨利的冷感和损失都长得多,
 比他写给寡妇的那封
 “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信还长。
 所有的灵魂
 今夜都会聚集到这无望的尘埃之上,
 好象一群活灵灵的幽魂
 
 在无可奈何的痛苦中吼叫
 他们不在乎,他们受得住
 将要发生的任何事物。
 我的眼光和灵魂一齐被抛出去,
 停不住,这些灵魂中有一个
 没有死亡,却拒绝回家……
 

(赵琼 岛子 译)


 苦闷、危机,是约翰·贝里曼的一贯主题。他的早期诗作以娴熟的诗艺、理智的思索和客观的语调陈述时代的苦闷和危机。从《向布雷兹特里特夫人致敬》起这时代的苦闷和危机转向了个人的和灵魂的苦闷和危机,而在其后的三百八十五首《梦歌》中,个人的灵魂的苦闷和危机在所托亨利的命运中达到了极端,终于导致了贝里曼为死亡所颠覆。
 在贝里曼苦闷和危机的灵魂中,始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在《梦歌》中他借亨利(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美国人”)之口哀悼悲叹过许多人的死亡,如罗捷克、弗罗斯特、贾雷尔以及贝里曼疯狂崇拜的施瓦茨的死。这个阴影最早开始于十一岁时他父亲当着他的面用手枪自杀的情景。而贝里曼作为一个自认为有过失的天主教徒,觉得自己仿佛被亡父遗弃,因而死亡,便是他寻求精神依靠的唯一的一个通道,在《梦歌》七六“亨利的忏悔”中他写道:“在死亡的安详中我加入了我父亲的行列,/他留给我的竟是如此漫长的痛苦。”
 在这首《梦歌》里,诗人用“第三人称”叙述了一个朋友的死讯对“亨利”灵魂的巨大震动。朋友的死讯使他惊呆,使他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女儿得了头奖仍使她内心如冰,妻子的横眉怒视使诗人觉得她以为这是儿童世界的盛大节日。诗人以朋友自杀的消息“象悬挂着一串东西”和两个反衬的长度来暗示这消息带给亨利灵魂的经久不息的创痛。
 所有受伤的灵魂“今夜都聚集到这无望的尘埃之上,/好象一群活灵灵的幽魂”,他们在无可奈何的痛苦中吼叫,他们绝望地面对一切。这里诗人突然转回第一人称,使自己绝望的目光和灵魂与这些幽魂一起出走,身不由己地跟着他们飘流,虽不曾与他们一同死去,却拒绝回家。一种无所寄托的孤独,一种无家可归的徬徨,一种无声的呐喊……这,便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绪,也正是失魂落魄的现代人在一片文明的风景中的病树般的真实形象和诗人深刻的内心危机。

(李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