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梓人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梓人传》《梓人传》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宋王应麟云本篇立意本于《吕氏春秋·分职》(《困学纪闻》)。黄震以为“喻为相者之道也”?(《黄氏日钞》)。明王世贞说:“子厚诸记,尚未是西京,是东京之洁峻有味者。《梓人传》,柳之懿乎?然大有可言。相识居简握要,收功用贤,在于形容梓人处,已妙。只一语结束,存万钧之力可也。乃更喋喋不已,夫使引者发而无味,发者冗而易厌,奚其文!奚其文!”(《艺苑巵言》卷三)唐顺之说:“此文体方,不如《圬者传》圆转,然亦文之佳者。”(《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评语)清张伯行说:“相臣之道,备于此篇。末段补出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意,是古今绝大议论。”(《唐宋八大家文钞》)储欣云:“分明一篇大臣论,借梓人以发其端,由宾入主,非触而长之之谓也。”(《唐宋文醇》引)爱新觉罗弘历说:“则以发抒己意,类庄生之寓言”,“非所为信以传信者也。”(评《宋清传》语)又云:“如弇州(王世贞)言,是认煞公为梓人立传,而触类相臣失厥指矣。”(《唐宋文醇》)今人黄中模认为这是一篇“概念化文章,充满了宣谕圣道的腐朽气味”,同韩愈的《圬者王承福传》一样,“宣扬‘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的思想,有类似的局限性。宋人说柳宗元的文章‘达于上者皆谀辞’,《梓人传》虽然不是为了 ‘达于上听’,实质上也应列入 ‘谀辞’一类”(《评韩愈、柳宗元的文以“传道”和文以“明道”》,载《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高海夫不同意黄中模对本文的批评,认为说《梓人传》是“谀辞,”“是只见一偏,未见其全,完全背离了作品的实际的。在本文中,柳宗元借梓人之能以比相道,藉以讽斥了那些为相者之‘不知体要’”。“又以梓人之去就,暗讽那些为相者贪名嗜利,尸位素餐,不坚守为相之道,唯皇帝之命是听,置国家治乱于不顾,只知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的行径。”“试问,这是在‘谀’谁呢?”(《“文以明道”说和柳宗元的创作实践》,载《柳宗元散论》)。孙昌武认为本文讲“为相之道”,是针对“权奸当路,政出多门,吏治混乱,政治腐败”的社会现状。“他的着眼点在于从统治阶级中间举拔贤能,在理论上仍然肯定少数统治者的意志对于历史的决定作用。对于这个方面,我们虽不应苛责,但指出来是很必要的。因为明君贤臣终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他们统治下的治世也只是封建时代人们的理想”(《柳宗元传论》)。范阳主编《柳宗元哲学著作注释》提要云:“其着眼点仍是为着维持封建统治秩序的长治久安,但其中也透露了一些人民大众的要求,如‘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就是向封建统治者发出了要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呼吁。”这是一篇带有寓言色彩的人物传记。文中的梓人有很大的虚构成份。立意具有政论性,以梓人“善度材”、“善运众工”阐明宰相治国之道。吴楚材、吴调侯论其写作特点,云:“前细写梓人,句句暗伏相道。后细写相道,句句回抱梓人。末又补出人主任相、为相自处两意。次序摹写,意思满畅。”(《古文观止》) 梓人传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②。有梓人款③其门,愿佣隟宇而处焉④。所职寻引⑤、规矩⑥、绳墨⑦,家不居砻斫之器⑧。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英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缺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⑨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俟其言, 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 怒而退之, 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 盈尺而曲尽其制, 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柳河东集·梓人传》 【注释】 ①梓人: 建筑师。②裴封叔: 人名, 柳宗元妹夫。第: 住宅。光德里, 当时长安里弄名。③款: 扣。④佣: 租赁。隟: 同隙。⑤职:掌握。寻引:度长短的工具,八尺为寻,十丈为引。⑥规矩:规,画圈的工具;矩, 曲尺。⑦绳墨:墨斗,定直线的工具。⑧居:放置。砻 (long): 磨。⑨京兆尹: 官名, 管理京城长安, 相当郡守级。 【意译】 裴封叔的府第在长安光德里。一天,有个建筑师叩响了他家的门,租下了几间空房居住。那建筑师的房中只有寻引、规矩、绳墨之类工具,却没有其他磨砺、破削的器具。裴封叔问他有什么本领,他说:“我善于计算木材。观察房屋的规模,根据它高深、圆方、短长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木料。我一指派,其他工匠就行动起来;没有我,他们造不起一间房子。所以,如果在官府做工,我的工钱是其他工匠的三倍;在私人家做工,我要收取总酬金的一大半。”一天,我走进他的卧室,见他的床竟缺了一条腿, 自己不会处理,还说什么“请别人来修”,心中暗自好笑,认为他是个没真本领,光靠嘴皮子白拿工钱,贪图财物的人。后来,京兆尹要修理官衙,我去那里看看。那儿地上堆满了各种建筑材料,大批的工匠聚集在那里,有的提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竟然都围着那个建筑师四面环立;那建筑师双手拿着引和杖,神气活现地站在他们当中,他估量房屋的需要,观察木材的质地,挥起手杖大喝一声:“砍!”那些拿斧头的工匠就跑到右面砍了起来。一会儿,他又回头一指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匠都跑到左边锯了起来。不久,拿小斧子的动手砍了起来,拿刀的动手削了起来,他们都看着建筑师的脸色,等着他支配,没有一个敢自作主张。那些不能胜任工作的,建筑师一边发怒一边斥退他们,他们也不敢有一点不满表示。建筑师在一堵墙上画下房屋的图样,图不过一尺见方,却详尽地表现了建筑的规模与要求,计算图纸上的一毫一厘而建成的高楼大厦,竟没有丝毫出入!房屋造成了,建筑师在屋梁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建。”写的是他自己的名字,凡是干活的工匠都未列上姓名。我环视一周,大吃一惊,这以后才体会到他的技术有很高的水平。 【解说】 读罢《梓人传》,如果陷入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批判中去,那就是对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的一种苛求了。且看这个工匠头吧,房间中的床脚坏了,不能修理,竟要“将求他工”,无怪乎作者当时“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然而,在建筑工地上,这个工匠头却如一位八面威风的大将,他据中而站,工匠环立,他东引西杖,南北支派,某人砍右,某人锯左,井井有条,中规蹈矩。一座座官衙就在他的这种指挥下建成,这,能说是无能吗?这不由得使人想起西汉丞相陈平即使在皇帝面前,他也认为“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而“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彝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蜀汉丞相诸葛亮,无论巨细,事必躬亲,致使自己操劳过度,病殒军中。诸葛亮的死倒是大大削剥了蜀汉的统治力量,影响了蜀汉政权的长治久安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而不同的才能胜任不同的工作,有人适合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有人适合于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不能让千里马拉车,不能赶鸭子上架。这就是《梓人传》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名言】 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才能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法国·司汤达 个人只有在社会上占有为此所需的地位时,才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才能。 ——苏联·普列汉诺夫 梓人传柳宗元撰。本文通过梓人(建筑师)杨潜的故事说明做宰相的道路:要善于全面规划,指挥若定,而不要包办代替、事奉躬亲。它还进一步说明,君主不应该贪恋爵禄,苟合取容,而应该坚持实行正确的政治主张,合则留、不合则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