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梅花鹿腧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梅花鹿腧穴acupoints of deer对梅花鹿行针施灸治病的刺激点。见《中国针灸荟萃·兽医针灸卷》。参照牛、马穴位,穴位电阻测定及临证实践所定取。常用穴位共77个,其中头部14个、躯干部29个、前肢12个、后肢22个(图1~2)。 图 1 梅花鹿肌肉及穴位 膊尖(bojian) 肩胛软骨与肩胛骨前角结合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沿肩胛骨内缘向后下方刺入3~5厘米。主治闪伤跛行、前肢风湿。 膊栏(bolan) 肩胛软骨与肩胛后角结合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沿肩胛骨内侧向肩峰方向斜刺3~5厘米。主治闪伤跛行、前肢风湿。 肺门(feimen) 肩胛骨前缘, 膊尖穴下方7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向肘突方向刺入3~5厘米。主治前肢风湿、肩胛上神经麻痹。 肺攀(feipan) 肩胛骨后缘, 膊栏穴下方7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向肩峰方向斜刺3~5厘米。主治前肢风湿、肩胛上神经麻痹。 抢风(qiangfeng) 肩关节后方,三角肌后缘, 臂三头肌长头与外头之间的凹陷中,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3~5厘米。主治闪伤、前肢风湿。 冲天(chongtian) 抢风穴后上方约4厘米,三角肌与臂三头肌长头之间的凹陷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3~5厘米。主治前肢风湿、关节肿痛。 胸堂(xiongtang) 胸前两侧,桡骨上端水平位处的臂皮下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中宽针沿血管刺入0.5厘米,出血。主治肩肘关节肿痛、中暑。 肩井(jianjing) 肩关节外侧,臂骨大结节上缘, 肩峰直下方的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向内下方斜刺约3厘米。主治前肢风湿病、肩关节肿痛。 乘重(chengzhong) 桡骨外侧韧带结节下方2厘米的前臂外侧沟内, 左右肢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前肢风湿病、肘腕关节肿痛。 前三里(qiansanli) 乘重穴下方4厘米的桡沟内,左右肢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前肢风湿病、肘腕关节肿痛。 缠腕(chanwan) 球节部, 掌(跖)骨下端的指(趾)内外侧静脉上, 每肢二穴, 共八穴。小宽针点刺放血。主治球节扭伤、蹄头肿痛。 蹄头(titou) 蹄冠上缘背侧向远轴侧旁开1厘米处, 每肢二穴, 共八穴。小宽针点刺放血。主治中暑、感冒、蹄头肿痛。 鬐甲(qijia) 第四胸椎棘突前缘的背中线上, 一穴。圆利针斜向前下方刺入约10厘米。主治气喘、感冒。 大椎(dazhui) 颈基正中, 冈上肌前缘4厘米,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10厘米。主治感冒、中暑。 断血(duanxue) 第十二与第十三胸椎、第十三与第一腰椎、第一与第二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各一穴, 共三穴, 依次为断血一、断血二、断血三。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尿血、便血。 命门(mingmen) 第二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凹陷处, 一穴。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尿闭、肾炎、风湿症。 安肾(anshen) 第三与第四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一穴。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尿闭、肾炎、风湿症。 阳关(yangguan) 第四与第五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腰胯风湿病。 大肠俞(dachangshu) 倒数第一肋间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消化不良、肠黄、臌气。 胃俞(weishu) 倒数第二肋间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消化不良、肠黄。 脾俞(pishu) 倒数第三肋间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消化不良、瘤胃积食、臌气。 肝俞(ganshu) 倒数第四肋间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眼病、黄疸。 肺俞(feishu) 倒数第五肋间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咳嗽、气喘。 图2 梅花鹿骨胳及穴位 关元俞(guanyuanshu) 第十三肋骨后缘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瘤胃积食、前胃弛缓。 小肠俞(xiaochangshu) 第一、二腰椎横突顶端向外延长线之间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臌气。 膀胱俞(pangguangshu) 第二、三腰椎横突游离端向外延长线之间的髂肋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尿闭、肾炎。 滴明(diming) 乳井后缘,剑状软骨游离端后方4厘米,腹白线垂直旁开4厘米的腹皮下静脉上,左右侧各一穴。中宽针点刺放血。主治尿闭、臌气。 夹脊(jiaji) 胸腰部背中线两侧平行排列的两行梅花斑上,从第一胸椎到最后腰椎棘突旁开2厘米,每一椎骨后缘显示一对穴位。左右侧各19穴,共19对。圆利针直刺5~10厘米。主治背腰风湿病。 百会(baihui) 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腰胯闪伤、背腰风湿病、后躯麻痹。 肾俞(shenshu) 百会穴旁开4厘米,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腰胯风湿、腰背闪伤。 肾棚(shenpeng) 肾俞穴前方约4厘米,距背中线4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腰胯闪伤、腰胯风湿症。 腰后(yaohou) 肾棚穴前方约4厘米,距背中线4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腰部风湿。 腰中(yaozhong) 腰后穴前方4厘米,距背中线4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腰部风湿。 腰前(yaoqian) 腰中穴前方4厘米,距背中线4厘米处,圆利针直刺6厘米。主治腰部风湿。 肾角(shenjiiao) 位于肾俞穴后方4厘米,距背中线4厘米,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腰胯风湿病、腰胯闪伤。 八窖(bajiao) 荐椎棘突间外侧2厘米,左右侧各四穴,共八穴,故名八窖(从前向后,依次为上窖、次窖、中窖、下窖)。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后躯风湿病。 后海(houhai) 肛门上方,尾根下方的凹陷中,一穴。圆利针向前方刺入约10厘米。主治腹泻、便秘、脱肛。 尾本(weiben) 尾部腹侧正中,距尾根2厘米处,一穴。以小宽针点刺放血。主治闪伤腰胯、腰胯风湿病、热性病。 尾尖(weijian) 尾的尖端处,一穴。以小宽针直刺1厘米,出血。主治中暑、感冒、热性病。 巴山(bashan) 位于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后躯风湿病、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麻痹。 路股(lugu) 位于巴山穴后下方4厘米, 荐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后躯风湿病、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麻痹。 雁翅(yanchi) 髋结节前角与肾棚穴连线中点,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后肢风湿病。 丹田(dantian) 髋结节后下方4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后肢风湿。 居髎(juliao) 髋结节后下缘的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后肢风湿、跛行。 环跳(huantiao) 股骨大转子前方4厘米, 髋臼窝前缘,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局部肿痛、后肢风湿。 环中(huanzhong) 股骨大转子前上方4厘米;髋结节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处,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后肢跛行及风湿病。 环后(huanhou) 位于环中穴后下方, 股骨大转子前上缘,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后肢跛行及风湿症。 大胯(dakua) 股骨大转子前下方,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后肢风湿、闪伤腰胯。 小胯(xiaokua) 股骨中部后缘凹陷处,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6厘米。主治腰胯闪伤、后肢风湿。 后伏兔(houfutu) 股骨中部前缘,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8厘米。主治后肢风湿、膝关节肿痛。 阴市(yinshi) 膝关节上方, 膝盖骨外上缘的凹陷处, 左右肢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膝关节肿痛、后肢风湿。 阳陵(yangling) 膝关节后方,胫骨外髁后上缘,左右肢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局部肿痛、后肢风湿。 掠草(luecao) 膝关节前面, 膝外、中直韧带之间的凹陷处,左右肢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2厘米。主治局部肿痛、后肢风湿。 丰隆(fenglong) 胫骨外髁后下缘的凹陷处, 左右肢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5厘米。主治局部肿痛、后肢风湿。 后三里(housanli) 位于掠草穴后下方6厘米的腓沟内, 左右肢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4厘米。主治消化不良、膝、跗关节肿痛。 肾堂(shentang) 膝关节内侧面的隐静脉上, 左右肢各一穴。大(中)宽针点刺放血。主治闪伤腰胯、膝关节肿痛。 会阳(huiyang) 坐骨结节与最后荐椎棘突连线中点,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3厘米。主治腰胯风湿、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麻痹。 邪气(xieqi) 位于会阳穴下方约5厘米的股二头肌沟中,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7厘米。主治后肢风湿、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麻痹。 汗沟(hangou) 位于邪气穴下方约5厘米的股二头肌沟内,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7厘米。主治后躯风湿病、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麻痹。 仰瓦(yangwa) 位于汗沟穴下方约5厘米的股二头肌沟内,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7厘米。主治后躯风湿、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麻痹。 牵肾(qianshen) 仰瓦穴下方约5厘米的股二头肌沟内, 左右侧各一穴。圆利针直刺约7厘米。主治后躯风湿、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麻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