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
民间雕刻工艺之一。发源于浙江乐清县,因用黄杨木作材料而得名。和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以精巧细腻,刀法明快,疏密得当为特点。其原料体积小,纹密质坚,润泽如象牙,宜于雕刻小型人物。黄杨木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最初,乐清等地盛行木质龙灯,在骨架上常以樟木和龙眼木雕刻的小佛像作装饰,后来逐渐以黄杨木代替。到清末,艺人朱子常,对其进行改进,使之脱离龙灯,成为独立的案头欣赏品。后吸收了石雕和牙雕艺术的长处,使用镂空和群像并接等技法,克服了只能制作小型作品的缺陷。产地也发展到浙江温州、广东潮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