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梅核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梅核气病名。泛指咽喉部有异物感。《赤水玄珠·咽喉门》:“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降,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多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七汤、噙化丸等方。本证多见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梅核气病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咽喉部有干燥和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时轻时重,不易治愈。多为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引起。 梅核气病症名。患者自觉咽喉如有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不妨碍吞咽。多由肝郁气滞痰凝,咽部痰气互结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梅核气 梅核气咽喉异物感,如有梅核塞于喉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病证。这种异物感,在工作紧张、睡后或专心欣赏文娱时可完全消失;在空暇或情志不畅,疲劳时明显加重。西医学认为是神经衰弱的表现。形成与七情郁结、气机不利有关。肝郁气滞乘脾生痰,痰气互结,循经上逆于咽喉,遂成此病。临床检查无异常,并多兼有精神抑郁,多虑多疑,胸胁胀满;亦可兼有纳呆便溏等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 ☚ 咽喉肿痛 阴痒 ☛ 梅核气méi hé qì《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噎膈(甘遂)(1)。病名。泛指咽喉部有异物感。《赤水玄珠·咽喉门》:“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古今医鉴·梅核气》:“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降,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多因情志郁结,痰气凝滞所致。治宜理气、解郁、化痰。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四七汤、噙化丸等方。本证多见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梅核气méihéqì病名。见《赤水玄珠》卷三。多由肝郁气滞痰凝, 咽部痰气互结所致。患者自觉咽喉如有梅核堵塞(亦即《金匮要略》所谓“咽中如有炙脔”), 吞之不下, 吐之不出。常兼胸脘痞闷, 气郁不畅,呃逆恶心。多见于癔病、慢性咽炎等。治宜疏肝、解郁、散结。用半夏厚朴汤加减。 梅核气 梅核气梅核气是指自觉咽喉部如有梅核之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之“炙脔”即指今之梅核气。《仁斋直指方》叙述更为明确,指出:“七情气郁,结成痰浊,随之积聚……,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证治汇补·噎膈》亦云:“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此因湿热内郁,痰气凝结,治宜开郁顺气消痰。” ☚ 五脏郁证 水肿 ☛ 梅核气 梅核气妇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犹如梅核,吐之不出,吞之不下,称“梅核气”。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称为“炙脔”,在《女科辑要》中又称为“咽哽”,《赤水玄珠集》则称为“梅核气”。本病多由郁怒忧思等七情所伤,以致肝气郁结,痰涎与气相搏,上逆咽喉而成。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此痰气互阻之证,尤在泾谓‘凝痰结气,阻塞咽嗌者是也。’……惟患此者,多缘思虑郁结所致。”治宜舒肝理气,散结化痰。若偏气滞者,重在理气。偏痰结者,重在化痰。若郁久化火,痰火交织者,又当清热化痰为主。 ☚ 癥瘕 梦交 ☛ 梅核气 梅核气因气机不利而致的、以咽内异物感如梅核状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特征的病症,称为“梅核气。”与咽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相似。少数亦可见于某些慢性咽炎患者之中。本证最早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后世医家对其证因又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是因“七情气郁,结成痰浊,随之积聚……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宜四七汤。”至明代,方名日梅核气,如《赤水玄珠·卷3》有:“生生子曰: 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也。”本病多由肝郁及脾虚,气痰相凝所致。因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为郁怒所伤,肝失条达,则肝郁气结。脾主运化水液,痰乃水液所生,若思虑伤脾,脾虚失运,津液不能输布则聚而成痰。气与痰凝结于咽喉之间,而成此证。或因暴怒伤肝,气机不畅,肝气上逆,结于咽喉,而产生异物感。 ☚ 喉疳 骨鲠 ☛ 梅核气méi hé qìplum-pit obstructivesensation in the throat; globus hystericus 梅核气 梅核气globus hystericus为一种自觉咽中有如梅核大小的异物阻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咽喉部并不红肿的癔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明代龚信对此作了进一步描写:“梅核气者,窒障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历痰郁结,致斯疾耳,宜导痰开郁,清热顺气。”其病机多由肝郁气滞,肝气夹痰凝于咽部所致。本症为西医癔病之一种,俗称癔病球。它是由精神因素及癔病性格所引起,客观检查无器质性改变。治疗要以心理治疗、暗示、针刺等为主,辅以抗焦虑药等,中药可用半夏厚朴汤。 ☚ 六郁 梦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