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 梅关位于梅岭上,距县城7.5公里,扼守通往南粤的咽喉要道,是著名古关隘之一。关筑于梅岭千米高处。两面高山对峙,形势险峻。关楼巍然耸立,雄伟不凡。南北两面门楼上嵌有“南岭第一关”和“南粤雄关”的巨石匾额。关楼右侧崖壁旁,立有清康熙时石碑,高2.75米,宽1.21米,上镌斗大的“梅关”二字。登关可眺赣粤两省的千山万岭。梅花盛开,风递清芬,探梅怀古者不绝于道。据载,梅岭古道系唐开元四年(716)名臣张九龄倡导开凿。宋嘉祐八年(1063)在岭巅设关隘。《南安府志》载,最早登岭赋诗者,为唐初著名诗人宋之间。岭上今存苏轼、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名家题咏碑刻。近年重修梅关,并设游览古驿道等特色旅游项目。 ☚ 3. 大余县 4. 信丰县 ☛
梅关 梅关位于广东省南雄市与江西省大余县之间的梅岭上。梅岭即大庾岭,为五岭之一,位居最东。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𫔴,曾在此筑城据守,广植梅树,因而得名。梅关依梅岭之险,其隘口和岭路由唐代名相张九龄主持开凿,对当时南北交通的改善颇有作用。五代时因南汉割据,岭路荒废。宋代广州转运使蔡抗在岭上建关隘,命名梅关,自此粤赣两省以此为界。清人陈淮“岭际松涛奔万壑,驿边梅干老千年”诗刻,道出了梅关形势之险要。陈毅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屡次攀越梅岭,赋诗多首,其《偷渡梅关》云:“敌垒穿空雁阵开,连天衰草月迟来。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 ☚ 珠玑巷 三影塔 ☛ 梅关关隘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广东南雄与江西大余之间的梅岭。明代于关口之南15米处建关楼。是南北文化与贸易交往的重要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