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桑黄 桑黄 sānghuáng 亦稱“桑耳”、“桑臣”、“桑黄菰”、“桑菌耳”。多孔菌科植物針層孔之子實體。生於桑樹上,色黄,故稱。菌蓋木質,扁半球形或馬蹄形,淺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菌管多層。主治血崩,血淋,脱肛瀉血,帶下。唐·甄權《藥性論·草木類·桑耳》:“一名桑臣,一名桑黄。治血凝,產後血凝,男子痃癖。”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五·木耳》:“桑耳。”又“〔附方〕瘰癧潰爛:桑黄菰五錢。”清·劉善述《草木便方·木部·桑菌耳》:“桑菌耳甘苦辛平,腸風瀉血五痔靈,癥瘕淋閉崩帶濁,婦陰瘡癢產瘀痛。” 桑黄药名。出《药性论》。又名桑上寄生、桑臣、桑黄菇、桑黄菰、梅树菌、树鸡、胡孙眼。为多孔菌科植物针层孔Phellinus igniarius(L.ex Fr.) Quel.的子实体。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微苦,寒。活血止血,软坚散结,止泻,解毒。 桑黄sāng huáng《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木耳(11)。药名。桑耳的别名,参见“桑耳”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