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桑蚕sāngcán家蚕。参见75页“蚕”。 黄栗留, 看我麦黄葚熟。/三月三日晴, 桑上挂银瓶; 三月三日雨, 桑叶无人取。/三月思种桑, 六月思筑塘。/寒食过了无时节, 娘养花蚕郎种田。/斧头自有一倍叶。/腊月栽桑桑不知。/雨打石头徧,桑叶三钱片。 ☚ 移树无时, 莫教树知。 黄栗留, 看我麦黄葚熟。 ☛ 蚕 蚕蚕(蚕妇;蚕姬;~丝;~蛹;~沙;家~;桑蚕;柞~;梓~;蓖麻~) 蟓 龙精 女儿 神虫 螝蛾 马首 含丝虫 马头娘 另见:丝 丝织物 ☚ 益虫 害虫 ☛ 桑蚕mulberry silkworm又称家蚕,简称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蚕蛾科,学名为Bombyx mori Lin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现今食害桑树的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Moorc)同源,染色体都是28对。桑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发育阶段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蚕所必需的营养,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这些在植物叶中均存在,但桑叶中含量丰富,且桑叶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正适合桑蚕生长发育的生理要求,特别是桑叶中存在着促进桑蚕取食的诱食、咬食和吞咽作用的化学物质(见蚕的摄食)。因此,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桑叶的化学组成也最适于蚕的营养需要,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在适温条件下,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仅22~26天,约食下桑叶20~25克(合干物5~6.2克),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 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一种本能。刚孵化的蚁蚕即能吐丝,以利觅食和防止跌落; 每次眠前也是先吐丝于蚕座,以固定蚕体,便于蜕皮; 熟蚕吐丝结茧,以便在停止取食后,在茧壳保护下安全化蛹和化为成虫。从蚕的生理上说,吐丝结茧是排除它体内过剩的氨基酸,避免氨基酸中毒死亡的一种排泄作用。末龄幼虫的桑叶食下量占整个幼虫期的85%以上,在末龄第3日以前食下的桑叶,主要用于建造蚕体,合成丝物质的丝腺重量不到体重的5%;第4日以后蚕体生长已近极度,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日益减少,随着大量食下桑叶,体内氨基酸大量过剩。蚕在末龄期,即借丝腺的迅速增大和大量合成丝物质来消除体内氨基酸过剩的矛盾; 因此在4~5日内丝腺生长达体重的45~50%,比蚁蚕的丝腺增重约16万倍。如果封闭蚕的吐丝孔,阻止熟蚕吐丝结茧,它就会因氨基酸中毒而死亡。 桑蚕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加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桑蚕silkworm,mulberry silkwormBombyx moriL. ,又称家蚕,简称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与中国目前食害桑叶的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Moorc)同源。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形态和功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桑蚕属寡食性,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幼虫食桑后生长迅速,一头蚕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仅22~26日,约食桑叶20~25 g(桑叶干物重6~6.2 g)。吐丝结茧是桑蚕适应环境的一种本能。熟蚕吐丝结茧后在茧壳保护下安全变态、化蛹和羽化。从生理上说,吐丝是排除蚕体内过剩的氨基酸,避免因血液中氨基酸过多中毒致死的一种排泄作用。桑蚕茧可以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蛹、蛾和蚕粪可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桑蚕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吐丝昆虫。又称家蚕,习称蚕。起源于中国。野生蚕经过人类长期的培育和选择,逐渐被驯化为今天这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桑蚕。以桑叶为食料,生长后期吐丝作茧化蛹。茧可缫丝,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用途广泛。蛹和蚕粪还可综合利用。四川养蚕历史悠久,远在4000多年以前,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已成为劳动人民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全省23个市 (地、州) 中的22个市 (地、州) 有蚕业生产,栽桑养蚕的县(市、区) 有160多个,约占全省县 (市、区) 总数的80%。全省主要有六大蚕区: 盆中北部丘陵蚕区、盆南部丘陵蚕区、盆东部平行岭谷蚕区、盆西低山平原蚕区、盆周山地蚕区、攀西亚热带干热河谷蚕区。有蚕种场119个,蚕种冷库14座,每年制种900余万张,蚕种自给有余。多为春、夏、秋、晚秋四季饲养,在北部和高山地区为三季饲养。全年养蚕中,春蚕占35%~40%,夏蚕占20%~25%,秋蚕占30%~35%,晚秋蚕占5%~10%。1978年以来,四川桑蚕生产稳步发展,产茧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1994年,产茧21.4万吨,约占全国产茧量的1/3,占世界产茧量的1/5,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原料基地。全省涌现出一大批蚕茧生产主产县,每年产茧5000吨以上的县3个,最高的产茧量达1万吨; 产茧2500吨~5000吨的县16个; 产茧1000吨~2500吨的县45个; 产茧500吨~1000吨的县28个。四川蚕业生产存在着蚕茧单产和质量不高的问题。1994年蚕茧平均单产仅20.5千克,茧丝长924.8米,解舒率51.95%,干毛茧出丝率34.33%,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全省蚕丝绸行业的整体效益。 桑蚕即“家蚕(幼虫)”。 桑蚕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吐丝昆虫,又称家蚕。起源于中国。蚕有28对染色体。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发育适宜温度20~30℃。幼虫期约23d,蛹期约16d,成虫羽化后3d内产卵,约10d后死亡。一头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蚕食桑叶约20~25 g。 桑蚕 桑蚕种桑养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皇后桑蚕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庙。” 《诗·豳风·七月》: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周代关中即已种桑养蚕。在甘肃嘉峪关市魏晋墓壁画里,有多幅采桑图,大多提篮,也有胸前似张一兜者。还有持弓的桑树保护人。有一幅绘蚕茧和丝束。又有一幅绘绢帛。这是当时当地桑蚕活动的反映。甘肃酒泉丁家闸北凉墓壁画中,在数棵桑树间绘五位采桑女。这样的画面,为当地仅有。1980年,在新疆民丰精绝国遗址发现大量枯死的桑树,并采集到一枚蚕茧,可见当地在汉至晋代已种桑养蚕。《魏书·西域传》载,于阗国“土宜五谷并桑麻”。《大唐西域记》还载有关于桑蚕传入于阗的传说。丝绸之路沿线部分地区,早已种桑养蚕。 ☚ 新疆古代棉花种植 畜牧 ☛ 桑蚕 桑蚕见“家蚕”条。 ☚ 家蚕 柞蚕 ☛ 桑蚕mulberry-breeding silkworm 桑蚕silkworm 桑蚕楚国重要物产。《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可见植桑养蚕在楚、吴等地十分普遍。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一件铜尊,纹样以四片几何图案化的桑叶组成,叶上及四周布满蚕,或爬,或蠕,或啃桑叶,或作休眠状,是当时人们饲养桑蚕的生动写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