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桃花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桃花石
桃花石  táohuāshí

石名。以其色如桃花,故稱。有赤白二種:赤地淡白點如桃花片者與淡白地赤點如桃花片者。可琢器、入藥。宋·杜綰《雲林石譜·桃花石》:“韶州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紅斑爛,稍潤,扣之無聲,可琢器皿,或爲鎮紙。”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三·桃花石》[集解]引李珣曰:“其狀亦似紫石英,色若桃花,光潤而重,目之可愛。”

桃花石

中国和汉族的别称,流行于西域。最早见于东罗马史家的记载。元代《长春真人西游记》译为“桃花石”。9—12世纪的喀喇汗王朝统治者,自称“桃花石汗”,意为“中国的国王”。

桃花石

七至十四世纪西域人民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一说为“大魏”的音译;一说是“拓跋氏”的音译; 另说是“唐家”或“唐家子”的音译。始见于七世纪初的罗马史籍,后在八世纪的鄂尔浑突厥碑铭和十一世纪我国维吾尔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所著《突厥语词典》 以及十一至十四世纪的阿拉伯地理书中亦曾出现。十世纪时, 我国维吾尔族所建喀喇汗王朝中,且有不少汗王名字前带有“桃花石”的称号,意为“中国汗”, 表示是中国的一部分。十三世纪初,长春真人邱处机在西域时并曾听到当地人民以之称呼汉人。又《突厥语词典》有塔特桃花石一词,“塔特”指维吾尔族,塔特桃花石即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之义。

桃花石

桃花石

古代中亚对中国的称呼。公元598年,突厥可汗致东罗马帝国皇帝书中首次提到桃花石(Taugast)。公元8世纪鄂尔浑突厥文碑称唐为桃花石。公元11~12世纪时,喀喇汗朝有几位可汗的头衔中带有桃花石汗的称号,即中国汗之意。《长春真人西游记》则云:“桃花石谓汉人也。”对此国内外学术界解释不一,其中桃花石是北魏皇族姓氏 “拓跋”译音的说法,为多数人所接受。

☚ 震旦   契丹 ☛

桃花石táo huā shí

《本草纲目》石部第9卷桃花石(7)。药名。即赤石脂,参见“赤石脂”条。

桃花石

桃花石

桃花石指的是蔷薇辉石一类的玉石,又称 “粉翠”、“京粉翠”。玉石由蔷薇辉石、石英等组成,硬度5—6,我国北京、吉林、青海、四川等地产之。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接触交代 (矽卡岩) 型,次为热液型。

☚ 角闪石玉   蛇纹石玉 ☛

桃花石

7—14世纪中亚诸部族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引伸为“古老”、“崇”、“优质”之义。有“大魏”音译,“拓拔氏”音译、“唐家”或“唐家子”音译诸说。始见于7世纪初罗马史籍,后在鄂尔浑突厥碑铭、马合木·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及阿拉伯地理书中亦曾出现。西迁回鹘在中亚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中,哈桑·本·苏来曼、伊卜拉欣·本·纳赛尔、苏来曼·本·达乌德、伊卜拉欣·本·苏来曼、伊卜拉欣·本·穆罕默德、马斯乌德·本·阿里等不少汗王名字也冠有此称号,意为“中国之汗”。13世纪初,长春真人丘处机曾在西域听到当地人以此称呼汉人。又,《突厥语词典》有“塔特桃花石”一词,“塔特”指回鹘,“塔特桃花石”即中国境内的回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