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方。又名桃仁承气汤。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炙甘草、芒硝各二两。先煮前四味,去渣,再入芒硝微煎,分三次服。功能破瘀泻热。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少腹胀满,大便黑,小便利,燥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方中桃仁破血祛瘀,大黄攻下瘀积,荡涤热邪,二药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桂枝助桃仁温散下焦蓄血;芒硝助大黄荡涤下焦热邪,共为臣药;炙甘草调胃安中,并缓和诸药峻烈之性,以为佐使。全方适用于瘀热蓄结下焦之证。实验研究:本方能改善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有降血脂、降糖、抗炎、抗惊厥和不同程度的泻下作用。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组方药物】 桃核50个(去皮、尖) 桂枝6克(去皮) 大黄12克 甘草6克(炙) 芒硝6克 【制剂用法】 上药5味,以水700毫升,煮前4味,取300毫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100毫升,日3服。当微利。 【主要功效】 破血下瘀。 【适应病证】 瘀热蓄于下焦,少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脉沉实或涩。 【临床验证】 1.精神分裂症与经期性精神紊乱:以本方治疗13例。结果全部治愈。(《药学杂志》1972,2:135)。另有报告以本方治疗经期先后精神紊乱300例(包括周期性精神病、躁狂、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结果:有效265例,占88.7%。其中痊愈123例,基本治愈93例,好转49例,无效35例(《新中医》1987,3:42)。2.肝血卟啉病:以本方治疗35例。如果:治愈31例,好转3例,无效1例(《中医杂志》1987,5:36)。3.急性坏死性肠炎:以本方加减并配合西药治疗22例。结果:治愈19例,死亡2例,转手术治疗1例。平均治愈住院时间7.5天(《新中医》1988,4:43)。4.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本方治疗20例。18例有效。对胸腹部内部,胸肋骨折和其他脊柱损伤伴有便秘腹胀时均可应用获效《陕西中医》1984,7:1。《江西中医药》1986,3:27)。 【方义分析】 此为仲景名方。方中桃核破血行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是为主药;桂枝活血通络,芒硝泄热软坚,是为辅药;炙甘草甘平和中,缓和消、黄峻攻之性,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破血下瘀之效。故可用于瘀热结于下焦之症。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桃仁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 桃核承气汤táohéchéngqìtāng《伤寒论》方。又名桃仁承气汤。桃仁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炙甘草、芒硝(冲) 各二两。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破血下瘀。治下焦蓄血, 少腹拘急胀满, 大便色黑, 小便自利,谵语烦渴, 至夜发热, 其人如狂。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又名桃仁承气汤。为活血祛瘀法的代表方剂之一。方由桃仁(去皮尖)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组成。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功能破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或涩等。 本方即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组成。《伤寒论》原治太阳病不解,邪传入里,瘀热互结下焦之蓄血证。故治从逐瘀立法。方中桃仁润肠散瘀,大黄攻积行瘀,二者相须,直达病所;桂枝辛散温通,行瘀通滞,能助桃仁以破瘀;芒硝咸寒软坚,能助大黄以下瘀;炙甘草甘平和中,调合诸药。本方除用于下焦蓄血证外,临床常用于血瘀所致的闭经、痛经,以及产后恶露不下。以小腹坚满,胀痛难忍或见瘀块,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现临床上亦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及肠梗阻属瘀血内阻者。本方用于妇女病,如脾胃虚弱者,虽见血瘀实证,亦不宜重用,以免滑利之品伤伐中气。对于孕妇应忌用。 桃仁承气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桃仁五钱,大黄(炒)二两,甘草二钱,肉桂一钱。加生姜少许,水煎,黎明时服。主治瘀血内结,小腹急痛,大便不利,或谵语口干,嗽水不咽,遍身黄色,小便自利,或血结胸中,手不敢近腹,或寒热昏迷,其人如狂。 桃仁承气汤(《温病条辨》卷三) 桃仁、当归、芍药、牡丹皮各三钱,大黄五钱,芒硝二钱。水煎分二次服,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功能活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秘结,脉沉实者。 桃仁承气汤(《通俗伤寒论》) 桃仁三钱,五灵脂二钱,薄荷一钱五分,鲜生地八钱,大黄二钱,玄明粉一钱,甘草六分,犀角(磨汁,冲)四匙。水煎服。功能逐瘀凉营。主治下焦瘀热蓄血,其人如狂,谵语,小腹窜痛,带下如注,腰痛如折。方用小承气合桃仁、五灵脂逐瘀定痛;鲜生地、犀角凉营宁神。 ☚ 理血剂 抵当汤 ☛ 00004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