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书之孙书也缶战国铜器。出土时间和地点不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通高40.5厘米、口径16.5厘米。通体素面,盖有斜角云纹四环钮,腹部饰四环耳,底部有3个凸出的楔形小足,小口、短颈、广肩,圆鼓腹。器盖内有刻铭2行8字。器身有错金铭文5行40字。 正月季春/元日己丑(盖铭) 正月季春,元日己丑,/余畜孙书也,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吾以祈眉寿。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器铭) 此器过去一直被视为春秋中期晋国器,是晋国执政者栾书所作。或进一步考证其作于公元前579年。根据近年出土文物及研究成果,有人提出此为楚器,而不是晋器。但时代有不同看法。或主张成器年代应在战国时期或稍后;或认为是栾书后人栾盈所作,作器时间当在鲁襄公二十一或二十二年(前552—551),为春秋晚期器。“也”字过去或释兄、老、已等,或以为属下读。“书也”属人名,为晋国栾书的后代,是以其先祖之名或字为氏。根据器形及铭文字形特点,此器应为战国中期楚物。器属楚而铭文记晋事,与襄阳出土器属楚而铭文记郑事之郑臧公之孙鼎、缶类同,都是当时王公大臣的后裔,因某种原因离开本土客居他国,在他国他地作器,以纪念自己的先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