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核糖核酸(rna)的合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核糖核酸(RNA)的合成

核糖核酸(RNA)的合成

核糖核酸的合成是根据一股DNA链某段顺序作模板的核糖核苷酸的聚合作用,是依赖DNA的合成作用;也称DNA转录。RNA合成后通常还要经过加工方成有功能的成熟RNA。
转录 在动物细胞和微生物中都有一种RNA聚合酶,有与DNA聚合酶相似的作用。当有DNA、Mg++或Mn++存在时,此酶可催化四种三磷酸核苷酸聚合生成RNA。反应可简单表示如下:与DNA合成不同,反应不需要引物。
在RNA的合成中,DNA起了模板的作用,即RNA合成是按照DNA一股链上碱基排列顺序生成与DNA互补的RNA链,亦即DNA分子上的胸腺嘧啶与腺嘌呤相对应(T……A),胞嘧啶与鸟嘌呤相对应(C……G),腺嘌呤与尿嘧啶相对应 (A……U)。这样就使四种三磷酸核苷 (ATP、CTP、GTP、UTP) 聚合生成与DNA互补的RNA分子。于是,DNA模板上的信息就可传递到RNA分子上。称为DNA的转录。见图1。

图2 节段基因的有意义链↑所指系有意义链


天然的DNA分子多是双链的。体外实验说明,DNA分子的两条链全具有转录功能; 但大肠杆菌内实验结果说明,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可以转录而生成RNA,这条链称为有意义链,另一条链无转录功能,则称为反意义链。这一过程称为 “不对称转录”。反意义链对于生成具有活性的RNA是必要的,但具体作用如何还不清楚(图1)。在一个包含有许多基因的双链DNA分子中,各个基因的有意义链并不一定是同一条链; 也就是说DNA双链中已知的一条链对于有些基因是有意义链。而对另外一些基因则是反意义链(图2)。
转录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❶RNA聚合酶与模板DNA结合;
❷聚合作用开始;
❸RNA链延长;
❹聚合作用终止(图3)。
(1) RNA聚合酶与模板DNA结合: 在模板的某处有RNA聚合起始位点。RNA聚合酶中的σ因子可辨认此点并以高度亲和性与DNA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此结合的区域中,DNA分子中A-T碱基对数量较多。此时DNA分子的构型发生变化,双链在4~8个碱基对范围内解开。
(2) 聚合作用的起始:在“全酶-DNA复合物”形成后,此全酶的构型促使作用物NTP结合于起始位点上,并形成第一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新生成的RNA链多以三磷酸嘌呤核苷为起点,dppppGp… 或pppAp……。利福平对转录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它作用于聚合酶而影响此起始阶段。
(3) RNA链的延长: 当RNA链合成开始后,σ因子就从复合物上脱落下来,再与“核心酶”(E)结合又进入循环。此时,RNA聚合酶由全酶构型变为核心构型。具有核心酶构型时可以沿DNA链滑动,从而促使RNA链的延长生长。RNA核苷酸链的合成方向为5′→3′。利福霉素作用于聚合酶,故对转录有抑制作用,它阻碍RNA链的延长。
(4) 聚合作用的终止: 当聚合酶沿DNA链滑动到“终止信号”区时,终止信号由终止因子ρ辨认,并紧密地综合在特殊位点。 终止位点是由一个CG对丰富的序列和随后约十个AT对序列所组成。RNA聚合酶的滑动受到阻碍,转录作用停止并释放出产物RNA,聚合酶及ρ因子。

图3 转录过程示意图


RNA聚合酶
细菌的RNA聚合酶 对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的研究表明,其分子量为500 000。全酶可分为如下几个亚单位,两个α链(分子量为39 000)、一个β链(分子量为155 000)、一个β′链(分子量为165 000)和一个σ因子(分子量为95 000)。故全酶可用α2ββ′σ表示。去掉σ因子后称为核心酶,即为α2ββ′。
σ因子无催化活性,但它能辨认模板链上的特殊“起始位点”,为促进合成反应开始所必需。待转录开始后,即放出σ因子以利再用,核心酶与σ因子在β链上结合。而利福霉素及利链霉素又均可与β链结合,引起抑制作用。β′链则可能和核苷酸之间第一个连接键的生成有关。
RNA聚合酶可催化rRNA、tRNA及mRNA三类RNA的合成。但是在DNA复制过程中,冈崎片段中小而短命的RNA,则很可能是由另外一种引物酶催化合成。
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 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是一复合体系,目前尚不清楚。根据其催化反应的产物、定位及对抑制剂α-鹅膏蕈碱和利福平的敏感性不同,细胞核中RNA聚合酶可分为三种,其分子量大约在50万~70万,兹比较于下页表1。
此外,在线粒体中也有RNA聚合酶,可能催化线粒体RNA的合成,线粒体RNA聚合酶的分子量小,其特性与细菌RNA聚合酶相似。它可被利福平所抑制,而对鹅膏蕈碱则不敏感。

表1 真核细胞核中RNA聚合酶的种类及特性

RNA聚合酶种类Ⅰ(A)Ⅱ(B)Ⅲ(C)
定 位
产 物
核 仁
rRNA
核 质
hnRNA
(mRNA前体)
核 质
tRNA
5S RNA
组 成六个亚基五个亚基至少十条肽链
对鹅膏蕈碱
的敏感性
不敏感低浓度敏感
10-8~10-9mol)
高浓度敏感
(10-4~10-5mol)
对利福平
的敏感性
有抗性不敏感不敏感

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转录生成的RNA常需经过加工(或称成熟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RNA。未经加工的RNA被称为前体,加工过程主要有三种变化:
❶修剪,指转录产物在长度上的减短。
❷增添,指核苷酸链从末端上的增长。
❸修饰,指核苷酸链上碱基或糖基发生了化学修饰。
核蛋白体RNA(rRNA) 原核细胞的rRNA包含有16S、23S和5S三种。它们全来自30S的rRNA前体。后者经核酸酶的催化作用分解为17.5S及25S,随后再转变为16S及23S此时核苷酸上还发生甲基化修饰作用。5S也来自30S,但它有自己的独立系统,而且也不发生甲基化作用。
真核细胞的rRNA包含18S、28S、5.8S及5S四种。在其基因中串联有较多的重复单位。在每一个基因单位组成中,除了转录上述核苷酸序列外,还有一些不被转录的序列。现以人Hela细胞为例,用图来表示其加工过程(图4)。对于5S,目前尚未发现其前体。它有自己独立的代谢,但常与大亚单位在一起。在rRNA的成熟过程中也有甲基化作用,大部发生在核苷酸的核糖分子上,只有小部分发生在碱基上。

图4 人Hela细胞rRNA的加工过程


转移RNA(tRNA) 在原核细胞中,tRNA也由前体切除部分序列而产生。有些前体中只包含有一个tRNA序列及其他多余的序列。但另外一些前体中包含有两个tRNA序列及多余的序列。例如T4噬菌体中的tRNAPro—tRNASer前体经过加工过程可产生两个不同的成熟tRNA。
转录产生的tRNA前体要进行以下的加工过程。首先,在核酸酶的作用下,切掉多余的序列。其次,tRNA分子3′末端上的—C—C—A,大部分是在转录后经酶的作用,以CTP及ATP为原料,在不需模板的条件下增添上去的。但也有少数tRNA在转录后就有此—C—C—A末端。此外,还有核苷酸糖基及碱基的甲基化作用,以及有些尿嘧啶残基转变为拟尿嘧啶及二氢尿嘧啶残基等修饰过程。
对于真核细胞的tRNA前体了解还较少。tRNA基因重复地分布在染色体上,各基因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区。
信使 RNA (mRNA)在原核细胞中,转录与翻译进行的场所无明显的屏障,mRNA一经转录生成后,立即进行翻译。mRNA的寿命短,代谢活跃。
真核细胞中mRNA的生成有些特点,近年来发现mRNA的结构基因分布在较实际需要更长的序列中。即基因中除有部分是密码区外还有部分是无翻译功能的插入序列。密码区称为外显子,插入序列则称为内含子,是一种发夹式结构。为不同蛋白质编码的mRNA的基因,其外显子及内含子的大小及数量也都不等。例如β珠蛋白基因中有3个外显子,即其密码序列被两个插入序列分割成三个片断。卵清蛋白基因中有8个外显子,其密码序列则被7个插入序列分割成八个片段。转录生成的前体,经切去插入序列后,不连续的密编码序列相互联接成为连续的。这就是剪接过程。
mRNA或其前体生成后还须两种修饰:
❶在5′末端上形成GmTP (7-甲基鸟苷酸),作为其帽子。
❷在3′末端上增添“PolyA”(由100~200腺苷酸组成的多聚物),作为尾部。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一种不均一核RNA (hnRNA)。它可能是mRNA的前体。其根据是: 它们的碱基组成相似,有相同的5′末端帽结构和3′末端尾结构,而且两者全是不均一的分子等。
☚ 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   反转录酶 ☛
000006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