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毅1873—?

湖北黄陂人
曾任大总统府秘书,驻库伦办事大员等职。
字:士可


陈毅1901—1972

四川乐至人
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曾任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著有《陈毅诗词选集》、《陈毅诗稿》等。
原名:陈世俊(一说为学名)
字:仲弘
号:仲子、仲宏
笔名:世俊、曲秋、束立、绛夫
化名:老刘、鲍东
别名:田章、弘、陈仲子、秋江、横塑、横塑客、癷夫
人称:横塑将军
外号:陈Four

陈毅1901—1972

陈毅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之一。元帅。号仲宏(又作仲弘),早年曾用笔名曲秋,四川乐至人。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在法国从事爱国活动,被中法政府联合押送回国。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重庆编辑《新蜀报》。1923年进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在四川做兵运工作。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从武汉赶到江西,加入正在南下的“八一”起义部队,担任团党代表。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同朱德一起率部转移到湘南,后又与朱德率部在江西砻市同毛泽东部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该军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师师长。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任红四军军委书记。1929年后在中央苏区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先后组建了两个军的红军部队,参加了中央苏区几次反“围剿”战争,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身负重伤。红军主力突围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任中央江西分局委员、工农民主政府中央办事处主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率部进入苏北。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理军长、军长。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结束时,部队发展到三十多万人。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八次、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遗著编为《陈毅诗稿》、《陈毅诗词选集》等。

陈毅

陈 毅 *革命人物志第6集第107页


陈毅

陈毅市长自传
斗争见英雄——纪念陈毅同志逝世五周年
创业艰难百战多——缅怀陈毅同志革命一生
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和陈毅、贺龙同志
陈毅人民出版社16页
江苏人民出版杜1977年版90页
福建师大历史系编印1977年版422页
人民体育出版社1977年11月版458页
陈毅谭震林等(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8年1月版262
陈毅在赣南
人民的忠诚的战士——缅怀陈毅同志
杨尚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年版94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版637页
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怀念陈毅同志
粟裕
中共株洲市委宣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44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版386页
陈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回忆陈毅
郭久麟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版77页
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版254页
陈毅的足迹周倜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版207页、
1980年12月版141页
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摘聂元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225页

陈毅在大江南北
陈毅上山
陈毅北渡
管文蔚
世晨
石言 吴克斌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134页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147页
战士出版社1983年8月版175页,解放军
出版社1983年8月版175页
白衣战士忆陈总
一个人和一个城市
陈毅
陈毅的轶事
江南陈毅
陈毅文学传记之十——元帅外交家
陈毅的青少年时代
陈毅元帅丰碑永存
崔义田主编
何晓鲁 铁竹伟
季雨
胡兴模
松植
何晓鲁
王映波 王钟元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
博物馆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160页
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257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版339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120页
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7月版328页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版243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218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653页
在追悼陈毅同志大会上,周恩来同志的悼词 人民日报1972年1月11日,新华月报
1972年1期
积雪消融显青松——忆陈毅同志
怀念我们的好司令陈毅同志
光明磊落 革命一生
陈毅同志严格要求亲属
吴世俊
龙跃
谭震林 粟裕
解放日报1977年1月6日
解放日报1977年1月6日
解放日报1977年7月29日
云南日报1978年5月6日
陈老总,家乡人民怀念您
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回忆陈老总
甘泉
粟裕
邹进
四川日报1978年8月27日
光明日报1978年12月1日
工人日报1979年1月6日,新华月报
1979年2期
霜重色愈浓 斗争见英雄——回忆陈毅同志
巍巍雪山立青松——缅怀敬爱的陈军长
从《放言五首》想到——怀念我的父亲陈毅
好领导、好同志、好朋友——怀念陈毅同志片断
“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回忆陈毅同志
在上海工作的片断
林昌 石国宝
王仁义
陈丹淮
匡亚民
刘晓
人民日报1979年1月6日
解放日报1979年1月7日
工人日报1979年3月1日
文汇报1979年5月23日
文汇报1979年5月28日
忆陈毅同志二三事
从心底里怀念我们的好市长——纪念上海解放
三十周年
赵丁夫
夏衍
解放日报1979年5月29日
解放日报1979年5月31日,新华月报
1979年7期,夏衍杂文随笔集第759页
追忆陈毅同志二三事
老军长指挥我们打程道口——忆陈毅同志
陈毅与《新四军军歌》——兼记一次难忘的联欢
于晶
胡炳云
何士德
文汇报1979年7月10日
新华日报1979年8月26日
解放日报1980年1月6日,皖南一页第
22页
陈毅同志率领我们挺进苏北
誓将热血捍中华——陈毅同志在“三·一八”运
动中
曾如清
聂元素
新华日报1980年6月23日
光明日报1981年4月5日
陈毅生平活动年表 解放军报1981年7月8日
忆孟良崮战役中的陈毅司令员金冶新华日报1981年8月26日,星火燎原
1982年2期
回忆陈老总二三事——访陈毅同志生前的警卫
员翟所义
曹长垣等南京日报1981年8月26日
陈毅与浦东“人民塘”
丹心昭日月(怀陈毅司令员在淮北战场)
陈毅同志的一次“开场白”
陈毅与黄炎培共饮“茅台”佳话
护送陈毅同志去延安
顾复生
金冶
艾以
金兆琪
曾昌明
解放日报1981年10月1日
新华日报1982年1月6日
人民日报1982年6月27日
解放日报1982年10月7日
南方日报1982年10月16日,革命史资料
1981年4期,革命史资料(4)第186页
知音曲——陈毅同志和知识分子
我的弟弟陈毅
马雨农
陈孟熙口述 季一
德整理
光明日报1983年5月20日
体育报1984年1月11日,游泳1984年5

关心工人群众疾苦的好市长——回忆解放初期
陈毅同志视察正泰橡胶厂二三事
李革文汇报1984年1月17日
跟随陈毅同志去谈判——济南、徐州和谈纪
金冶新华日报1984年1月30日
陈毅同志在兴国
陈老总没有忘却我这个普通人——老画家李善
静忆陈毅同志在黄桥的日子
黄朝天
叶京良
江西日报1984年3月2日
团结报1984年4月7日
陈毅同志揭开上海历史第一页周而复解放日报1984年5月10日,上海文史资
料选辑第46辑第40页
陈毅同志在上海解放的前前后后
陈毅文学活动片断
忆陈老总的西津之行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陈毅
缅怀同窗寄衷情——访陈毅同学刘缉之
陈毅便访沈尹默
陈毅初上莫干山
霜重色愈浓——陈毅在“文化大革命”中
姜尚
钟风
苏上杰等
周祖羲
戴健
江东
耒光和
铁竹伟
文汇报1984年5月15日
文学报1984年5月31日
广西日报1984年9月3日
团结报1984年9月8日—12月1日
安徽日报1985年1月7日
贵州日报1985年4月25日
浙江日报1985年7月17日
羊城晚报1985年8月27日—12月30
日,昆仑1985年2—6期
陈老总和房东中共盐城市委宣传
农民日报1985年9月12日
陈毅同志在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陈毅同志在大江南北的战斗生活片断
怀念陈毅同志
谢世诚 左用章
洪伍
李惠海
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7年1期
南京大学学报1977年1期
江苏文艺1977年2期,光辉的榜样不朽的
业绩第318页
难忘的三个月——随同陈毅同志赴藏一行
陈毅同志与鲁迅先生
为建设一个新上海而斗争——回忆陈毅同志二
三事
萧同勤
顾八纮
赵丁失等
徐州师院学报1977年3期
语文战线1977年3期
上海少年1977年5期
威震孟良崮——回忆陈毅同志
创业艰难百战多——回忆陈毅同志在赣粤边坚
持三年游击战争
汪晓云
杨尚奎
上海少年1977年5期
历史研究1977年6期
光明磊落 革命一生——缅怀陈毅同志谭震林 粟裕新华月报1977年7期,一生为革命丰功万
古存第262页,伟大的历史创举第114
页,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和陈毅贺龙
同志第160页
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缅怀陈毅副总
陈祖德新体育1977年8期
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永垂青史 新湘评论1977年8期
重读《赣南游击词》——忆陈毅同志战斗在赣粤
杨尚奎革命人物1978年1期
抗日旌旗到江南——陈毅同志东进江南抗日活
动片断
马洪伍南京大学学报1978年4期
兼资文武此全才——忆陈总领导上海工作片
许涤新历史研究1978年5期,永怀集第63页
刀丛出入历艰辛——忆陈毅同志在郭村保卫战
前后二三事
惠浴宇江苏文艺1978年5期,抗战之春第56页
回忆陈毅同志勤工俭学前后陈孟熙口述陈
晓整理
四川文艺1978年7期
陈毅同志的故事
陈毅在山东(回忆录之一)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关于我们的父亲陈老
总的回忆片断
周倜
王德
昊苏 丹淮等
革命接班人1978年8期
山东文艺1978年8期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回忆陈毅元帅张伯驹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新四军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缅怀陈毅同志
的一段光辉战斗业绩
姜平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1期
陈毅同志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上、
下)
翁复骅中学历史教学1979年2期—1980年1
期,中国现代史学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论文选编第185页
文化大革命中的陈毅同志
陈毅同志和兴国模范县
陈毅青少年故事
陈毅年表(征求意见稿)
军民游击满南华——回忆陈毅同志开辟江南抗
日根据地
童怀周
李崇林
郭久麟
高志茹
管文蔚
历史研究1979年2期
江西大学学报1979年2期
青年一代1979年2期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3期
群众1979年4期
难忘的陈毅同志——杰出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战士和卓越的革命外交家
朔望世界知识1979年4期
怀念人民的好市长陈毅同志
对高志茹同志的《陈毅年表》中一些问题的浅探
和商榷
陈丕显
张映波
上海文学1979年5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1期
光明磊落 遗爱人间——怀念陈毅同志
深切怀念陈毅同志
陈毅同志指挥的黄桥决战
《每日电讯》与陈毅司令员——敌后新闻工作散
陈其五
黄逸峰
何理
鞠盛
社会科学(上海)1980年1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0年2期
历史教学1980年2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0年2辑
陈老总和战士
忆陈毅同志的二三事
慷慨畅言艺文事——忆陈毅同志领导文艺创作
中国的隆美尔——陈毅元帅
陈老总和他的孩子
战役前夜见陈总——左现田的回忆
陈毅同志进军苏北二三事
记陈毅同志青年时期几件事
陈毅同志在盐阜区
陈毅和鲁迅
陈毅同志早期的文学活动
回忆十年 激烈百年——写在陈毅同志逝世十
周年
钟久志
张铚秀
沈默君
贾羽春
傅溪鹏
耿汉平
王亚陆
胡兴模
舒燕
冯锡刚
冯锡刚
陈祖德
党的生活(上海)1980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0年4期
电影作品1980年4期
*中报月刊1980年6期
四川青年1980年9期
鸭绿江1980年10期
史料选编1981年1期
历史知识1981年3期
群众1981年4期
人文杂志1981年5期
北方论丛1982年1期
围棋1982年1期
回忆陈毅同志二三事
陈毅同志何时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
回忆陈毅在中法大学二三事
大革命时期在合川的陈毅同志
陈毅(1901—1972)
冯尔泰
张国琦
高鸿逵
唐唯目
关国煊
上海司法1982年1期
文史通讯1982年1期
文物天地1982年2期
上海师院学报1982年2期
*传记文学1982年40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293页
陈毅同志的故事
“来一次新的创造”——陈毅同志关于诗体创新
的论述及其创作实践
孔庆沛
冯锡刚
今昔谈1982年4期
福建论坛1982年4期
陈毅在刚解放的上海
陈毅伯伯和红领巾
陈毅同志与“湖海艺文社”
宣相权
连德枝
朱步楼等
大众摄影1982年6期
辅导员1982年6期
文教资料简报(江苏)1982年6期,新四军
重建军部以后第565页
陈毅出山之前
情真意更诚——记陈毅同志回乡二三事
陈毅同志夜过兵站
少年有志勤奋好学的陈毅同志
朱德、陈毅同志和万县“九·五”反英帝国主义的
斗争
丁上淮
夏祥镇
孙秩夫
聂元素
万县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办公室
滇池1982年7期
贵州青年1982年8期
星火燎原1983年1期,星火(6)第11页
历史教学1983年1期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1、2期

决胜华中一局棋(上、中、下)
陈毅同志的早期革命活动与文学创作
陈毅对古田会议的贡献
石言 吴克斌
曹共锋
瞿定国
星火燎原1983年1—3期
许昌师专学报1983年2期
党史通讯1983年4期
青松挺且直——记陈毅同志“文革”中在石家庄
市的生活片断
管春林 徐贵生新观察1984年1期,军史资料1985年4
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城市
陈毅同志在合川
陈毅早期的文学创作述评
音容宛在,教诲难忘——回忆陈毅同志二三事
陈毅在丹阳
陈毅与《华中新华报》
陈毅传略
何晓鲁 铁竹伟
范英士
张映波
黄松岗
蒋洪斌
陈宗彪
文汇月刊1984年1、2期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4年2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3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4年5期
社会科学(上海)1984年10期
新闻通讯1984年10期
党史通讯1984年11期
陈毅在江西革命活动大事记(上、下)
许广平、陈毅与《鲁迅全集》
论陈毅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毅在抗战前线
当代传记文学创作的一个创举(陈毅同志传记)
三年游击战争回忆(上、下)
陈毅与江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略述陈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游击战争思想
及其实践
陈培均
邓啸林
戴向青
松植
何镇邦
陈毅
胡志平
黄少群
社会科学研究资料(江西)1985年1、2期
艺谭1985年3期
争鸣1985年4期
星火燎原1985年4期
瞭望1985年4期
军史资料1985年4、5期
江西档案1985年5期
党史研究1985年6期
陈毅与他创建的红二十三军
朱德、陈毅在万县的革命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简介:陈毅(1901—1972)
张日新 李祖荣
徐廉明
姚仁隽 孙璞方
江西社会科学1985年6期
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5年6期
人物1985年6期
陈毅在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活动
“只言教诲深”——陈毅同志轶事
陈毅
茅山烽火
邹耕生
胡兴模
王晓钟
社科情报与资料1985年10期
瞭望周刊1985年29期
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第11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274页,光辉的
榜样不朽的业绩第301页
回忆周恩来、陈毅同志在济南军调小组
回忆陈毅同志对城市建设的关怀
陈毅回忆五四前后的思想和活动
回忆留法勤工俭学前后的陈毅同志
陈毅(1901—1972)
黎玉
叶进明
陈毅
陈孟照
陈淑珍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第1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26辑第17页
五四运动回忆录(上)第50页
五四运动回忆录(续)第513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335页
有“儒将”之称的陈毅
儒将陈毅
陈毅(1901—1972)
洪舒
钱塘
中共人物小史第23页
中共六将星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85页
陈毅
陈毅(1901—1972)
陈毅
陈毅(1901—1972)
陈毅同志生平
姜宗伦等
星火燎原编辑部
胡 民
张敏孝
周恩来
中华英杰第305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1集第8页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第276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58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诗词专集第168页
陈毅文学系年
忆陈毅同志与父亲郑振铎的交往
记陈毅司令在延陵地区的二三事
“最后的时刻”
陈毅与“三·一八”运动
陈毅同志主办的红军干部学校
陈毅同志三年游击战琐记
和陈毅同志在一起
孙文光
郑尔康
刘文华
巴金
周祖羲
刘传朗
周篮
张健妹
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第124页
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6辑第171页
丹阳文史资料第4辑第5页
巴金选集第9卷第356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24辑第1页
回忆中央苏区第423页
回忆中央苏区第597页
回忆中央苏区第604页

穿云透雾展翅飞——陈毅同志谈他的青年时代
陈毅下山侧记
陈毅同志在前栗山
闪光的金条
陈昊苏整理
赖志刚
季钊勤
他们的青春第34页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35页
江阴文史资料第5辑第65页
先驱者之歌第152页
陈毅将军访问记
陈毅同志和苏北的文化工作
向敌人巢穴里投进烈火——忆陈毅同志指挥的
新四军黄桥之战
贝叶
阿英
胡毅
老战士诗文集第1集第131页
老战士诗文集第2集第367页
光辉的榜样 不朽的业绩第331页
陈毅同志上海人民永远怀念您——纪念陈毅同
志逝世五周年
文汇报记者光辉的榜样 不朽的业绩第344页
和陈毅同志共同学习的日子里
陈毅将军印象记
戎行兼言艺文事——陈毅同志与苏北的文化工
刘辑之
李善
阿英
安徽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229页
延安文萃(下)第971页
阿英文集第935页
忆陈毅同志留法勤工俭学时的片断
万丛出入历艰辛——忆陈毅同志在部村保卫战
前后二三事
唐铎
惠浴宇
沈阳文史资料第3辑第33页
抗战之春第56页
陈毅同志与诗臧克家怀人集第31页,臧克家散文小说集(上卷)
第467页
岭梅生春今有时 犁庭扫穴庆再造——怀念陈
毅同志
方志纯怀念集第78页
陈毅(1900—1972)
回忆陈毅同志
陈毅同志二三事
陈毅(1901—1972)
在临沂会见陈毅将军
陈毅同志为上海统战工作打开局面
戴晋新
张润三口述 张化
宇笔记
于进信
陈涛 周林宝
李普
陆诒 黄松岗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469页
河南文史资料第2辑第11页
星火(4)第30页
将帅录第59页
临沂文史资料第14辑第1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统战工作史料专辑)第
2辑第46页
回忆陈老总在老营盘负伤
陈毅将军探视李仙洲氏
李寿轩峥嵘岁月第5集第299页
莱芜战役资料选第221页
我在江南、浙江工作接触到的陈毅同志
在陈毅军长身边
珍贵的墓碑——记陈毅同志在茂林
在陈毅同志身边
陈毅在山东
学习的榜样——记周恩来、刘少奇、陈毅同志的
一些新闻活动
何克希
余子迅
翟仲卿
黄朝天
王德
安岗编
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第54页
蚌埠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86页
皖南一页第12页
党啊我的母亲第19页
鲁南战役资料选第272页
新闻论集第168页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毅
陈毅
陈毅同志在茂林
陈毅同志关怀苏北教育工作
陈毅
陈毅(1901—1972)
罗鍊
马洪才
蒋宏涛 吴景琳
赵敬之
读者出版社
新中国人物志(上)第142页
新四军人物志(上集)第234页
新四军在安徽第46页
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第514页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23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第264页
陈毅同志在宝堰
弯弓射日到江南——回忆抗战初期陈毅创建苏
南茅山抗日根据地片断
仲良 钱凯
李广
镇江文史资料(四县专辑)第50页
豪情忆征程第1集第222页
陈毅同志二三事黄锡元燎原第3集第93页

陈毅

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6辑):陈毅文学系年
(试编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1981年版
陈毅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
京军区编写
当代中国出版社(国防军事卷)1991年版
704页
红军时期的陈毅
陈毅在上海
陈毅传
陈 毅
陈毅年谱(上、下)
陈 毅
一个老兵心目中的陈毅元帅
中国元帅陈毅
旌旗十万集:纪念陈毅元帅诞辰九十五周年
陈 毅
毛泽东与陈毅
元帅诗人外交家·陈毅
共和国元帅:陈毅(上、中、下)
司令·严师·兄长——陈毅十四年祭
霜重色愈浓——陈毅在“文化大革命”中(1—5)
张日新 李祖荣编
江 怡主编
蒋洪斌
广 日编
刘树发主编
罗英才
王 昊
甘耀稷等
唐功儒编
王 蔚 夏克斌
袁德金
王俊彦
李庚辰主编
惠浴宇
铁竹伟
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312页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495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749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81页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册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20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488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618页
同心出版社1997年版293页
昆仑出版社1998年版262页
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323页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442页
长征出版社2000年版3册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1月14—18日
羊城晚报1986年2月1—28日、3月25
日,昆仑1985年2—6期
陈毅同志在中法大学——郭麟阁教授的回忆
陈毅与韩国均
抗战结深谊,逆境见真情——陈毅与爱国民主
人士张云川的交往
郭 莹等
朱荣华
冯 治
团结报1986年3月22日
人民政协报1986年7月29日
团结报1987年2月14日
陈毅和韩国钧
“我是京华西行使”——忆陈毅同志1956年西
藏之行
张 平等
王震学
团结报1987年7月11日
团结报1987年10月24日
陈毅和张伯驹的交谊
回忆陈毅同志二三事
回忆陈毅同志
将军学者心相通——记陈毅与张元济的交往
忆陈毅市长二三事
陈毅元帅使藏纪事
永远怀念陈总——为纪念陈毅同志诞辰九十周
年而作
茅 铨
薄一波
韩 光
王 英
夏高阳
王震学
陈 沂
团结报1987年11月28日
人民日报1988年6月30日
人民日报1989年5月25日
团结报1990年4月28日
联合时报1990年5月25日
文汇报1990年12月4日
文汇报1991年8月14日
雄才大略,襟怀坦荡——怀念敬爱的陈毅同志
在陈毅同志九十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纪念陈毅元帅
陈毅同志,我们怀念你!
陈丕显
江泽民
李先念
前国务院外事办公
室部分工作人员
人民日报1991年8月25日
人民日报1991年8月27日
人民日报1991年8月28日
人民日报1992年1月5日
一个光辉的共产主义战士形象——纪念陈毅同龚克昌文史哲1978年1期

志逝世六周年  
元帅外交家(1—4)
三年游击战争回忆(下)
陈毅与江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陈毅与徐志摩的一次论争
思君吟咏到天明——记陈毅元帅和他的妻子张
何晓鲁
陈 毅
胡志平
张映波
冯锡刚
昆仑1984年3—6期
军史资料1985年7期
争鸣1986年1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1期
名人传记1986年2期
上海市解放前后历任市长简况——解放后第一
任市长陈毅(1901—1972)
张世珠档案与历史1986年2期
陈毅在盐阜根据地活动纪略(1940年10月—
1942年12月)
傅义桂盐城师专学报1986年3期
元帅之路
陈毅在三年游击战争中
探索真理之路——陈毅年谱简编(1901.8—
1928.5)
石 言等
吴克斌
张映波
中华英烈1986年4期
军事史林1986年4期
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4期
五大元帅的爱情生活
陈毅早年在达县的革命活动
陈毅在淮北
忆陈毅元帅
雪化方知松高洁——怀念陈毅同志
陈毅法国留学前后
怀念红四军缔造者之一陈毅
赴法勤工俭学——陈毅投身革命的开端
回忆陈毅司令
陈毅和张茜(上)
陈毅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试论陈毅关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经济思想
陈秋江——陈世俊——陈毅仲弘
陈毅与“三一八”
陈毅和张茜结婚前后
略论陈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卓越贡献
陈 毅
朱德与陈毅的诗交
四帅轶事
陈毅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活动初探
万紫千红妒幽香——记张茜与陈毅的恋爱故事
陈毅刀劈三寸鞋
陈毅对古田会议的贡献
陈毅“文革”期间在石家庄
大江南北任驰骋——陈毅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和策略的贡献
胡家模
吴化金
冯文钢
石一寅
汪大铭
胡兴模
何长工
林天乙
王 直
赵 先
王宗荣
傅义桂
于 东
张 宁
晓 植
丁留名
蒋洪斌
冯锡刚
张植信
涂永久
晓 植
胡兴模
瞿定国
张建华
诸葛周
名人传记1986年5期
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6年5期
中州学刊1986年6期
中国老年1986年10期
革命人物1987年2期
名人传记1987年3期
党史文汇1987年5期
革命人物1987年6期
福建党史通讯1987年10期
现代家庭1987年10期
历史教学1988年1期
军事经济研究1988年1期
党史文汇1988年2期
支部生活(北京)1988年3期
女子世界1988年4期
历史教学1988年4期
福建党史月刊1988年6—10期
名人传记1988年7期
春秋1989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9年1期
名人传记1989年3期
名人传记1989年12期
福建党史月刊1989年12期
中华英烈1990年1、2期
广西师院学报1990年2期
他赢得了人民的心——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
长陈毅二三事
张静星党史文汇1990年2期
刘少奇、陈毅与盐阜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对《陈毅文学系年》的商榷和补正
陈毅夜渡微山湖
陈毅与六团
陈毅元帅和夫人张茜当年在进藏路上
和二弟陈毅的两次会见
曹晋杰
路胜云等
董 尧
陈辉荣
王震学
陈孟熙口述 季一
德整理
盐城教育学院学刊1990年2期
扬州师院学报1990年3期
名人传记1990年4期
福建党史月刊1990年4期
爱情婚姻家庭1990年4期
文化与生活1990年5期
陈毅在淮南抗日根据地活动纪事(一九四三年)
陈毅和新四军留守机构
陈毅与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抗日斗争
傅义桂 陆烈人
陈曙光
朱大礼
安徽党史研究1990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9期
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4期

陈毅军长的一次重要谈话
苏北抗日统战工作的典范——陈毅三进泰州
陈毅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时间考
论陈毅对新四军正规化建设的贡献
陈 毅
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90周年诞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毅
陈 毅(1901—1972)
黄 锋
刘 华
杨存社
张燕华
黄震遐编著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廖国良 田园乐编
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6期
江苏历史档案1996年3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6年4期
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3期
*中共军人志第365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2)第249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12页
中国工农红军事件人物录第445页
陈 毅(1901—1972)
陈 毅
范济国
《毛泽东交往百人
丛书》编委会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184页
毛泽东交往百人从书·军事人物篇第
陈毅传
革命生涯片断:艰苦卓绝的赣南游击战争生活
唐绍钧
(美)哈里森·索尔
兹伯里
巴蜀将帅传第42页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132页
谈话录:新四军的战斗历程(美)哈里森·福尔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148页
陈毅在最后的几天
陈 毅(1901—1972)
陈 毅(1901—1972)
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陈 毅(1901.8.26—1972.1.6)
陈 毅(1901—1972)
铁竹伟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粟 裕
陈予欢编著
京 声 溪 泉
名人之死(二)第344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47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517页
闽西的春天第9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546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38页
陈毅

陈毅1901—1972

诗人。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入北京中法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写出名诗《梅岭三章》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自幼爱好文艺,早年曾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他一生“依马走笔”,“秉笔勤书”,写下了300余首诗词。他的诗词形式灵活多样,壮阔豪放,朴素明快而又韵味深厚。著有《介绍晏桃香的劳动事迹》、《抗战之春》(与人合集)、《陈毅诗稿》等。有《陈毅诗词选集》《陈毅同志诗词选》。

☚ 凌叔华   倪贻德 ☛

陈毅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同朱德一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政治部主任、红四军军委书记等职。1929年1月与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军部和第二十八、三十一团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发展工农武装作出了贡献。1930年至1934年,历任红军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共赣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支援红军北上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与组建新四军,使新四军从初建时期的1万多人发展到10万人。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与刘少奇等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领导华中抗战,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长江中下游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了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与粟裕、谭震林等领导华东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参与组织和指挥了淮海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在兼任外交部长后,参与制定我国的外交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在北京病逝。毛泽东曾赞扬“他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

陈毅1901~1972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秋江,字仲弘,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解押回国。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学生运动。1926年毕业派回四川,推动四川军阀响应北伐,同时参与泸(州)顺 (庆)起义的准备工作。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政治工作。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与朱德率领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1928年1月与朱德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党代表。4月与朱德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等职。1929年与朱德、毛泽东率红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等地,开辟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后曾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等职,参与领导反 “围剿”斗争。其间曾两次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两次获红星奖章。1934年留江西根据地,领导南方各游击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在敌人的分割与封锁中,依靠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后任江南、苏北指挥部指挥,指挥了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军长、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和上海市市长。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是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著有 《陈毅诗词选集》 和《陈毅诗稿》。

陈毅

中国军事家。元帅。1901年8月26日生,1972年1月6日去世。曾留学法国(1919)、就读北京中法大学(1923~1926)。历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党代表、第4军12师师长,中共第4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红6军政委,红22军军长。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5月兼任上海市市长。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长。是第3、4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

170 陈毅1901—1972

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字仲弘。四川至乐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中共委员会书记,后任南昌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指导员。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任第一师党代表。井冈山会师后,曾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师长、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等职。1929年后,任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共赣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任江西分局委员、工农民主政府中央办事处主任,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赣南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理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三野前委书记。参加领导淮海战役。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共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均被选为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反党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 徐海东   徐向前 ☛

陈毅

070 陈毅1901—1972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回国投身革命。1954年开始转入外交战线。1955年4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首席代表,随周恩来出席在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与各国代表广泛接触、扩大交往。1958年2月兼任外交部部长,协助周恩来主持和领导外交工作,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总路线。1960年随周恩来出访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阿富汗等国,建立和发展了与大多数邻国的睦邻关系。重视中日两国的民间交往,亲自倡导实现了中日围棋交流活动。1961年5月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国际会议,先后两次赴日内瓦,促成了会议协议的达成。1964年陪同周恩来访问亚非欧十四国。同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赴印尼出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经过努力和争取,促成了会议的成功,增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其外交风格诚恳、坦率、热情、务实,既坚持原则,又有高水平的灵活性。有“元帅外交家”之誉。

☚ 刘晓   章汉夫 ☛
陈毅

陈毅1901—1972Chen Yi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 为寻求革命真理, 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 被强行遣送回国。1922年在重庆任《新蜀报》文艺副主笔,并由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时, 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任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中国国民党市党部的中共代表, 在北京从事青年运动。1926年从中法大学毕业后, 被派往四川万县在川军中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春到武汉, 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中共党委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 陈毅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1月,与朱德一起领导了湘南年关暴动。同年4月,与朱德一起率部进军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合,先后任新创建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并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1929年初,随毛泽东、朱德率部转战赣南、闽西。同年6月,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后赴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军事会议,在周恩来主持下,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后又协助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此后在中央根据地历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留在苏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转战闽、浙、赣等省,坚持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陈毅出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此后率部挺进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他又率部北渡长江,在江北指挥了黄桥战役,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同年11月,华中总指挥部成立,任代理总指挥,统一指挥华中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的抗日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与刘少奇等一起重建了新四军部队,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从此,他统率新四军,抗击日伪军一次次“扫荡”和“清剿”,坚持抗战,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率部抗击了国民党军队对华中、山东地区的进攻。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他率部连续取得了宿北、鲁南、莱芜和孟良崮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秋,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有力地配合了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部署。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同年11月,参与组织和指挥了淮海战役。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重新整编后,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4月率部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上海和广大东南地区。
上海解放后,陈毅为第一任市长,此后相继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建设新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陈毅调中央工作。此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协助周恩来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为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增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作了不懈的努力。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党内,他是中共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其诗文收入《陈毅诗词选集》。

☚ 刘伯承   八七会议 ☛
陈毅

陈毅1901—1972Chenyi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字仲弘。四川乐至人。生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8月26日。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历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红二十二军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军长、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务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第九届中央委员。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 张闻天   徐向前 ☛

陈毅

陈毅1901—1972Chenyi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领导人之一。字仲弘,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地主家庭。五 ·四运动后,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 1921年因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 被强迫遣送回国。1922年在重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去川军杨森部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5月入武汉中央军校做政治工作,参加平定夏斗寅叛变。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任团党代表。1928年1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同朱德一起领导湘南起义。4月同朱德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第一纵队党代表、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赣西南特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转战闽、粤、赣,坚持了3年艰苦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 曾任中共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 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理军长、华中军分会代理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是淮海战役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和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是中共第七届至九届中央委员, 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同志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同志无比热忱,光明磊落、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在“文化大革命”中,临危不惧,坚持真理,毫不动摇,以他一贯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爽直,大胆地、尖锐地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惨遭迫害。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遗作编为 《陈毅诗词选集》、《陈毅诗稿》。

☚ 夏明翰   孙敬修 ☛

陈毅1901—1972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兼12师师长,红4军前委书记,第22军军长,工农民主政府办事处主任,新四军代理军长,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3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共七大、八大、九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著有《陈毅诗稿》、《陈毅诗词选集》等。参见“军事”中的“陈毅”。


陈毅1901—1972

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早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参加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领导指挥了著名的反“围剿”斗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黄桥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

陈毅1901~19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时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回四川,做党的秘密工作。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中共委员会书记。8月上旬赶上南昌起义部队,任第25师73团团指导员。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与朱德整顿余部转战至湘南。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任党代表。同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兼12师师长、军委书记、前委书记,6军政委,22军军长,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等职。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转战赣粤边,与项英等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和苏北指挥部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代理军长,1945年8月任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兼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到严重迫害。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陈毅

陈毅1871—1929

字诒重,晚年自号郇庐。湘乡人。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乡试中举。光绪三十年(1904) 中进士。在北京先任旅京湘学监督 (校长),京师编译馆主纂 (馆长),编译中外图书。续任京师大学堂提调 (教务长)、邮传部左参议、右侍郎、资政院参议等职。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拟委以交通部要职,陈拒不接受。退而回原籍湘乡老家,闭门著述。著有《郇庐诗文集》等。

☚ 刘梦苇   傅熊湘 ☛

陈毅1901—1972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留法学生爱国运动被驱逐回国。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往四川做兵运工作。1927调任武汉中央政治学校中共党委书记,后追随南昌起义部队南下。1928年4月同朱德一起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等职。1929年出席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军事会议,并为中央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对红军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1932年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参加领导著名的淮海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在中共第七、八、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文革”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