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栖霞寺舍利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栖霞寺舍利塔

中国古塔。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20 km的栖霞山上。始建于五代南唐。隋仁寿元年(601)为木制,南唐时期后改为石塔,为八角,5层,密檐式。塔高15 m,塔底层高3 m,2层塔高为底层塔高的1/3,依次往上各层逐层收减。塔角部雕八角形倚柱,柱间阑额上置石盘,呈八角形,承托出檐。塔门设铺门及门钉。塔身下设覆莲座,上置八角石盘。塔身各面均有五代石刻像。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

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寺藏经楼东侧。初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五代南唐时大臣高越、林仁肇重建。塔高约15米,由灰白石构成八角五层,仿木结构,为阿育王式,外檐类似密檐形式。塔身下为须弥座,八面浮雕释迦八相图,座的角石均刻力士负重。雕刻精细,比例匀称,富于立体感。塔身第一层很高,每角有倚柱,上刻经咒之文。除正面有门外,其他各面雕四天王像和文殊、普贤菩萨像。自第二层起,檐间距离缩短,各面刻两佛龛,内坐小佛。五层檐之上为塔顶,顶上的莲花形塔刹是近代修配的。整个塔身造型精美,是长江以南最古石塔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王鏊祠堂   云岩寺塔 ☛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南京市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栖霞山西麓栖霞古寺的左侧,为南京市内现存四座宝塔中最负盛名的一座。据《建康志》记载,舍利塔是隋文帝杨坚埋葬舍利(佛骨)的处所,始建于601年(隋仁寿元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石塔与扬州木兰院石塔、昆山妙峰塔属同一类型,均以其雕刻制胜,颇为珍贵。国务院1988年1月公布该塔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现在的栖霞寺舍利塔是937-975年(南唐)重建的。塔为五级八角形,高约18米,全部用细致的灰白石构成。塔基为八面形,浮雕着佛祖释迦牟尼八相图: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涅槃,八相间转角处均有力士或怪兽的浮雕。台基四周有栏杆相围。塔身第一层较高,八角形,除正面的门外,其他各面镌刻四天王像和文殊、普贤菩萨像,门旁石柱刻《金刚经》,飞檐下刻有飞天游空像。再上四层,飞檐间的四级八面,每边凿两石龛,龛内坐1佛,共佛64尊。檐下斜面均刻着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五层檐上为塔顶,是近代整修时新配的。全塔五层密檐成简瓦状,每角飞檐作龙头。
地址:南京市栖霞街388号 邮编:210008
电话:86-25-85761831

☚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栖霞寺大佛阁东侧。初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南唐时(937—975)重建。塔系白石所砌,五层八面,高约18.04米。塔座上雕有龙、凤、鸟、兽以及鱼、鳖等水族,或腾云驾雾,或飞鸣花丛,或出没山林,或沉浮波涛,形象生动。还有狮子和承托塔身的金刚大力士雕像,表示塔基牢固。基座八面,有表现释迦牟尼一生的八相图厚雕: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入灭。塔身第一层八面分设四门,门旁石柱刻《金刚经》,飞檐下刻“飞佛游空”像。第二层以上每层各面均雕石龛两个,一龛一佛,共64尊。塔为仿木结构密檐石塔,雕工精致,线条雄劲流畅,造型生动自然,是我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杰作。

☚ 栖霞寺   千佛岩 ☛
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

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北22公里的栖霞寺东。寺始建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现为五代南唐(937-975年)重建。塔为密檐形式,五层八面,通高18米,用白色石灰岩石砌筑。分塔座、塔身和塔刹3部分。塔座有三层,上雕刻龙凤等动物纹饰和浮雕释迦牟尼“八相成道图”及力士等。塔身刻有四天王像和文殊、普贤菩萨像及飞天、供养人等。塔整体结构严谨,雕饰精美,是研究南唐建筑与艺术的重要资料。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六和塔   云岩寺塔 ☛
000049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