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懸鈎子 > 樹莓 樹莓 shùméi 树莓raspberry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果树, 小灌木。又名木莓。学名Rubus spp.。 种类起湜与分布 悬钩子属植物有750种以上,主要分布北半球温带,少数分布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中国约有200种。栽培最广、品种最多的是红树莓(R.idaeus L.),又名欧洲红树莓、红马林, 原产欧洲; 黑树莓( R. occidentalis L.), 又名黑马林; 紫树莓(R. neglectus Peck.),是美洲红树莓变种(R. idaeusvar. strigosus (Michx.) Maxim.)和黑树莓的自然杂交种。中国有几种野生的悬钩子属植物,如三色莓、高粱泡、山莓等。树莓栽培历史不长, 1548年英国有栽培树莓的记载。18世纪由欧洲引入美洲。现在世界分布很广, 主要栽培国家有波兰、英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和加拿大。1988年世界总产量达36.6万吨。中国1911年引进, 仅黑龙江省有较大面积栽培。 特征与特性 植株高2米,枝条丛生,无主干。叶互生; 单叶或3小叶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有托叶、两性花, 单生或集生在总状、圆锥状或伞房状花序; 萼片5, 常宿存; 花瓣5, 白色或粉红色; 雄蕊多数, 离生; 雌蕊多数, 有时少数, 着生在突起的花托上, 各有子房和顶生花柱; 成熟心皮为小核果状。为聚合果或多心皮果, 果大1~1.5厘米。 地下部分由地下茎和须根性根组成。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而广。地下茎上的芽称基生芽。每年夏末前基生芽萌发大量新梢,长5~8厘米,隐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早春这些新梢长出土外称基生枝, 秋末冬初基生枝停止生长, 成为1年生枝。翌年春由1年生枝中部发育饱满的芽抽生结果枝,在结果枝叶腋处长花序。一般结果枝顶端花序发达, 同一花序上, 先端比下部的花早开。花期较长,熟期不整齐。1年生枝的叶腋形成的花芽, 一般当年不萌发, 如重剪或摘心, 当年亦可开花; 亦有少数品种在花芽形成当年开花, 在温暖地区可结果两次。秋季果实成熟后, 枝条枯死, 由地下茎发新梢更新。在冬季严寒地区栽培需埋土防寒。喜光, 不耐旱, 在开花和果实成熟时缺水, 影响生长和产量; 也不耐涝。适于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湿润而不积水的土壤上生长。 主要品种 ❶红树莓。当年基生枝绿色,被白粉,基部有少量细嫩软刺。叶背银白色, 嫩叶紫红色。果实圆头形, 深红色,芳香味浓,品质上。7月上旬成熟。抗旱力强, 产量较高。为目前栽培最广泛的品种。 ❷大红树莓。枝条白粉少,密生紫色软刺。叶背灰白色,叶柄有紫色小软刺,嫩叶不带紫红色。果实高圆头形,萼片肥大, 外缘紫红色, 并有白色茸毛, 果大。成熟期比红树莓晚5~7天。 ❸黄树莓。当年基生枝棕色,2年生枝黄褐色。果实圆头形,香气浓, 产量高。 ❹黑树莓。枝条细, 易下垂, 但质地脆硬, 有坚刺。果实紫黑色, 有光泽。耐旱, 产量较高。上述品种除黑树莓属黑树莓种外, 其他均为红树莓种。 栽培技术要点 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和压条三种。分株法应用最普遍, 操作最简单。红树莓每年夏季都发出大量根蘖, 秋季根蘖苗落叶后挖出, 假植越冬, 翌年春即可栽植。扦插地下茎或枝条都可获得大量苗木。黑树莓枝条细,易下垂, 可用先端压条法,8月初将枝条先端埋入土中, 当年在叶腋处发出新梢和不定根, 成为幼苗。于春季用水平压条法。 建园前应深翻施肥, 建防护林。春栽在土壤解冻后,秋栽在落叶前。栽植时要保护基生芽不受损伤,栽后地上部枝条剪留15~20厘米。每穴可栽双株或三株,形成株丛。 栽植方式有带状和单株两种,行向以南北为宜。带状行距为2~2.5米, 株距40~75厘米。带宽60~90厘米为宽带, 30厘米左右为窄带。单株栽植行距1.5~2米, 株距60~80厘米, 每株留枝15个左右, 1、2年生枝各7~8个。 树莓架式有两种: 一种为篱架缚引法; 另一种为扇形引缚法。 早春解除防寒后, 剪去损伤、断折、干枯的枝条,选留靠近株丛、发育健壮的7~8个, 其余的由基部剪除。带状栽植的, 枝与枝之间要保持10~12厘米( 窄带)和15~20厘米(宽带)的距离,多余枝剪除。果实采收后, 由基部剪去2年生枝, 并对当年基生枝摘心。 树莓应多施肥, 特别是有机肥, 可使枝条生长健壮, 结果多; 但生长末期不宜施肥过多, 以免徒长冬季遭受冻害。结合埋土防寒施基肥,追肥每年2~3次。 果实分期采收, 持续1个月左右。加工用的可不带果柄, 供鲜食用必须带果柄采收。 在冬季严寒地区如黑龙江一带,冬季需埋土防寒。方法是在株丛基部培土堆, 再将枝条压伏地面, 由行间取土掩埋至枝条不外露。 主要病虫害有: ❶树莓锈病。为害叶片。喷波尔多液;烧毁落叶。 ❷叶斑病。为害叶片。防治同树莓锈病。 ❸灰腐病。为害叶片、浆果和嫩枝。收集并深埋病叶、果、枝。 ❹树莓蛀甲虫。为害嫩叶、花蕾和浆果。收集并烧毁虫果; 喷杀虫剂。 ❺树莓芽蛾。幼虫食害枝芽和果实。剪除受害枝、果烧毁;喷药杀幼虫。 经济价值 果实含水分80%, 糖5.58~10.67%,有机酸0.62~2.17%, 维生素C18~25毫克, 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B2、尼克酸等。除供鲜食外, 主要加工制果酱、果汁、果酒等。树莓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树莓药名。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树莓raspberryRubus spp.,蔷薇科,悬钩子属。半灌木。属浆果类果树,又属小果类果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寒温带。有450种以上。驯化栽培始于欧洲已久,现仍以欧洲栽培最盛。主产国有波兰、英国等。中国很少栽培,而野生资源丰富。枝条常密生刺。单叶掌状分裂或复叶。聚合果成覆盆状,有红、黄、黑、紫等色。浆果味甜多汁,常有芳香。用于鲜食或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等。以分株法、根插法或压条法繁殖。 树莓别名覆盆子。灌木,高0.5—1.2米。枝褐色或红褐色,幼时被短柔毛。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花为顶生短总状花序或伞房状圆锥花序。聚合果球形,红色或橙黄色。花期5—6月。产阿勒泰、乌鲁木齐、和布克赛尔、塔城、霍城、新源等地。果可鲜食,维生素含量丰富,又可观赏及药用。 树莓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半灌木。本属有450多种。中国约有210种。枝条上常密生皮刺或刺毛,枝条寿命1~2年。叶互生,羽状复叶,3~5小叶。花两性,萼片5裂,稀3~7裂,花瓣5片。聚合核果。栽培种主要有树莓、黑莓、露莓和乐甘莓4大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