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标记一再捕估值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标记一再捕估值法marking-recapturemethods for estimates根据标记释放种群个体数、再捕个体数、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以估测种群总数的方法。此法由丹麦的彼得森(C.G.J.Petersen) 1894年首先提出。估测步骤包括:标记释放、再捕、有标记虫体鉴别、统计计算。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对昆虫种群没有影响。 如回捕率很小(即M1<20),则可用下式: 式中 N0为种群总数估值;N1为再捕总虫数;M0为标放总虫数。M1为再捕总数中的标记虫数。林肯指数的计算较简便,但其假设为封闭式种群,无生死过程,这实际上是难以控制的。 杰克逊法 杰克逊(C.H.N.Jackson) 1933年提出。适用于一次标放、多次再捕(正法),或多次标放,一次再捕(负法)。设在t0时刻一次标放,t1~t6时刻6次再捕(即正法),由于各次标放或再捕的虫数不等,故在计算时,首先要将各次再捕到的标记虫数M1折算为标放数和再捕数都统一为100头的y12,计算公式为: 然后再计算t0时刻的a0,计算公式为: 杰克逊的负法是在t-6~t-1日期中作6次标放,t0时刻作一次再捕,其计算y1、α0、γ和 ![]() 乔利-塞贝法 由乔利 (G. N. Jolly) 和塞贝(G. A. F. Seber)提出,适用于多次标放和多次再捕的统计。此法采用随机模型不但可估算出某日的种群总数,而且可根据种群的扩散或生存过程的信息估算出种群的消失率(包括死亡与迁出)或渗入率 (包括出生与迁入)。其数据列于表1。表中三角形数字排列部分为第i日再捕的过去各次标放的虫数,例如第七天捕捉总数ni=250,其中有第一至六天所标记的虫数分别为1,6,5,10,34,56头,共112头 (用γi表示,γ7=112),表中Ri代表第i天标记释放的虫数,在i天以后各天再捕的累计数,如R7=46+28+17+8+7+2=108头。 表 1 乔利法所用的捕捉-再捕记载表 (据Jolly 1965年表,作部分补充) Ri= 80 70 71 109 101 108 99 70 58 44 35 表2 j日或j日以前标记的动物在i日被再捕总数计算表 (据Jolly,1965)
表2是由表1引出,表示在第i日捕到第j日(或j日以前)标记的再捕数(γ1),即表1中各行由左至右相加所得,如γ7=1+6+5+10+34+56=112,在表2中各列粗线上端的数即γi。在i日以后捕到的标记数(Z1),见表2中除第一数以外的各列累加数,如Z7=40+31+11+11+8 +9 =110 乔利法的种群总数估值公式为: 式中 Ni为第i天种群总数估值; ni为第i天标记释放数; ![]() 种群总数估值的方差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