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柿绒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柿绒蚧persimmon mealy bugs柿树枝、叶、果实害虫。学名Eriococcus kaki Kuwana。同翅目,粉蚧科。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雌成虫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紫红色,腹部边缘分泌有弯曲的细白蜡毛。末龄时体背泌有绒状白蜡囊,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尾端呈钳状陷入。触角4节。足3对,较小,胫节与跗节似等长。肛环发达。有成列孔及8根环毛。尾瓣粗,锥状。雄成虫长约1.2毫米,翅展约2毫米,紫红色。翅污白色。腹末有一小刺和一对长蜡丝。卵椭圆形,紫红色。若虫紫红色,扁椭圆形,周缘具刺状突,越冬若虫体长约0.5毫米。雄蛹茧扁椭圆形,长约1毫米,宽约0.5毫米,由白色绵状物构成,末端有横裂缝将茧分为上下两层。中国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年生4代,广西5~6代。以初龄若虫于2~5年生枝皮缝中及柿蒂上越冬。山东4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出蛰,爬往嫩枝和叶上为害,5月中、下旬羽化交配,而后雌体背面形成卵囊并开始产卵其中,虫体渐缩向前方。每雌产卵50~170粒。卵期12~21天。各代卵孵化盛期依次为,第一代6月上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第三代8月中旬,第四代9月中下旬。前期主要为害嫩枝和叶,后期主要为害果实。以第三代最重。嫩枝被害处呈现黑斑,重者枯死,叶被害重者呈畸形早落,果实被害处初呈黄绿小点,渐扩大凹陷变黑,木栓化,幼果易脱落,大果被害严重时提前软化脱落。10月中旬以第四代若虫转移到枝和柿蒂上越冬。寄生在叶和果实上的若虫,转移迟者常随果实的采收和叶落而死亡。枝多叶茂,果皮薄而多汁的品种受害重。此虫主要靠接穗和苗木传播。应注意无虫育苗。天敌有多种瓢虫,以黑缘红瓢虫和红点唇瓢虫为主。越冬若虫出蛰后形成蜡壳前和各代卵孵化盛期喷洒石硫合剂,或对硫磷,乐果,敌敌畏等药剂,可毒杀若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