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柳琴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柳琴戏 柳琴戏清末在山东南部民间说唱艺术基础上形成的戏曲剧种。因尾音翻高八度,而有帮腔或拉呼腔因又称拉魂腔。开始只是“两小”或“三小戏”,后来受其他剧种影响脚色发展成为小头 (相当于闺门旦)、二头 (相当于青衣)、老头(相当于老旦) 等几色。腔调有“娃子”、“羊子”等。剧目有《王小二赶脚》、《夏三探亲》、《四平山》、《八盘山》、《鲜花记》、《观灯》、《喝面叶》、《小书房》、《张郎与丁香》等200余种。 ☚ 柳腔 柳子戏 ☛ 柳琴戏 柳琴戏又名“拉魂腔”,“拉后腔”,“拉河腔”,“拉花腔”,“拉呼腔”,“肘鼓子”。戏曲剧种。由于伴奏的主要弹拨乐器,状似柳叶,因而得名。与五音戏、茂腔、柳腔有血缘关系。形成于临沂、枣庄、新海连一带,逐渐扩展到苏北、豫东、皖北。由于流行地区较广,后有东、南、北、中路之分,进入安徽泗阳、灵壁一带的称为“泗州戏”。传统剧目有200余出,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喝面叶》、《拾棉花》以及《打干棒》、《小书房》等,已流传各地。唱腔板式有大起板、慢板、快板、二六板、八板头、八句压场和三句撑,五句半,八句娃娃,十二句羊子,慢板落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柳叶琴,配弦有板胡、二胡。临沂、苍山、枣庄、滕县等地都有专业剧团。 ☚ 柳琴 柳子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