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柯蓝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柯蓝1920—湖南长沙人 柯蓝
柯蓝
柯蓝 柯蓝1920—2006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入党。先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在边区文化协会大众工作委员会和群众报社当记者和主编。1944年运用章回体写成反映边区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放事》。1945年,发表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文联党组副书记、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和专业编剧。创作电影剧本《铁窗烈火》,长篇小说《祖国海岸》《浏河十八湾》《风满潇湘》等,散文集《早霞短笛》《新的生活在等待》《起飞的孔雀》《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诗集《爱情哲理诗》和儿童文学《马戏团的秘密》等。有《柯蓝散文集》《柯蓝作品集》(小说集)。 ☚ 赵戎 朱子奇 ☛ 柯蓝 柯蓝1920.1.13—原名唐一正。笔名有星田、倩萍、木可等。湖南长沙人。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肄业。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艺学习。毕业后在边区文协工作,后任边区群众报社记者和主编。在编辑通俗报刊的过程中,写过一些短小通俗的作品和文章,逐渐对通俗小说创作产生兴趣。1944年写成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原名《抗日英雄洋铁桶》),反映解放区人民的抗日斗争事迹,表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这是解放区最早尝试以通俗的章回体形式写作的中篇小说之一,曾以七个版本在解放区广为流传。1945年他又写了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反映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的动人情景,有日文和俄文译本。建国后,他有长篇小说《祖国海岸》以及短篇小说集《竹楼夜话》等多种。他的散文《早霞短笛》,曾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他还创作电影剧本《铁窗烈火》,儿童文学作品《雾海枪声》等。 ☚ 胡明树 柳风 ☛ 柯蓝 柯蓝1920—Ke Lan当代作家。湖南省长沙县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肄业,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先后在陕北公学和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以后长期致力于记者、报刊编辑和文艺部门的领导工作。在5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作者为了“追寻不断扩大我的作品的读者和读者的层次”,尝试运用多种文学样式进行创作。在解放战争岁月出版了颇有影响的中篇通俗小说《洋铁桶的故事》、《红旗呼啦啦飘》;解放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先后出版散文集《上海散记》、《新的生活在等着》、《火车上的少校》、《起飞的孔雀》;同时写有短篇小说集《竹楼夜话》;电影文学剧本和传记文学《铁窗烈火》;散文诗集《早霞短笛》;儿童文学作品《马戏团的秘密》、《王孝和的故事》等。十年动乱后,作家将创作重心移到散文诗的拓展上,出版了《晨辰集》、《草园集》等7本散文诗集,还主编全国第一家《散文诗报》,对当代散文诗的理论与创作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1983年《柯蓝散文选》出版,其中《深谷回声》篇被改编成电影《黄土地》,并多次荣获国际电影赛大奖。 ☚ 郭风 陈残云 ☛ 柯蓝 柯蓝1920~本名唐正。长沙人。省立第一师范毕业。1937年去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艺文学系学习。曾任《边区群众报》社记者、主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市文协党组书记,华东作协秘书长,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天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专业编剧,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长,出版局编辑部副主任,省作协副主席,《红旗》杂志文艺部负责人、编审,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中国作协理事。著有《洋铁桶的故事》、《风满潇湘》。《早霞短笛》、《果园集》、《拾到的纪念册》、《迟开的玫瑰》、《爱情哲理诗》等。 ☚ 胡笃敬 柳鸣九 ☛ 柯蓝 柯蓝1920~现当代作家。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抗日战争时期著有反映边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等作品。1960年出版散文诗集《早霞短笛》,收作品二百多章,短小凝练,形式多样。或偶发杂感或即景抒怀,往往从日常生活的一些细小场景中提炼出隽永的诗意。情思渺远,富有哲理性,很受青年读者的欢迎。另有散文集《火车上的少校》、《起飞的孔雀》,长篇小说《祖国的海岸》、《暴动》及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等。 ☚ 魏巍 杜鹏程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