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柞蚕空胴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柞蚕空胴病empty-gut-disease of Chinese tussah silkworm

柞蚕主要病害之一,分布于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省区广大蚕区,对柞蚕生产为害较大。
病原 柞蚕链球菌,属乳酸细菌科、链球菌属,学名为Streptococcus pernyi—sp.nov.。菌体呈球形,多数成对排列,直径1~1.2微米,革兰氏阳性: 菌落为圆形,凸面,表面光滑闪光; 接触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乳酸不产气,从阿拉伯糖、棉子糖、鼠李糖产酸,不能从山梨糖、肌醇、赤藓醇产酸,在0.1%美兰牛奶中生长。其抗原除有低滴度的兰斯费尔德群和Q群的抗原外,还有独特的高滴度抗原。
传染 柞蚕链球菌通过柞蚕、蛹、蛾感染到卵面上,初孵化的蚁蚕噬食带菌卵壳,便把柞蚕链球菌食下而感染,刚孵化的蚁蚕抗菌力弱,感染后到2龄就开始大量发病,这是柞蚕链球菌具有的特殊传染方式,是造成柞蚕空胴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病蚕排泄的稀粪和吐液里,均含有大量的柞蚕链球菌,凡被其污染的柞叶,供健蚕取食后就能被感染,特别是多雨季节和小蚕期实行密放,这种传染则更为严重; 在自然界里,还有1种麻蝇喜欢在病蚕排泄的稀粪上产蛆繁殖,由于麻蝇在柞叶上、病蚕排泄的稀粪上频繁飞落,造成柞蚕的食下感染,这是柞蚕链球菌在蚕群中扩大传染的主要媒介,起到了加剧和扩大由母蛾传染子代的作用。
病症 蚕被柞蚕链球菌感染后,在2~3龄的起蚕期发病重,大蚕期发病轻,一般眠中阶段不发病,龄中阶段发病少,蛹期和蛾期虽然有病原菌寄生,但病症不明显,患病的蚕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症和病变。1龄病蚕不爱活动,厌食,发育迟缓,随着病势的进展,停止吃叶,排泄少量褐色稀粪,蚕体紧缩而死; 2~3龄的病蚕,蜕皮后,呆在就眠附近,不取食,体紧缩,体色淡,足无抱握力,大部分落地而死; 4~5龄病蚕,蜕皮后仍停留在就眠位置附近,蚕体瘦弱,显得头壳大刚毛长,有时排泄少量稀粪。消化管内空虚,临死时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枝头部下垂倒悬而死,病蚕死后尸体不腐烂,无腥臭恶味。
柞蚕链球菌对寄主和对寄主的寄生部位有严格的选择性。对桑蚕无致病力,侵入柞蚕蛹、蛾、体腔内则呈潜伏状态,不影响蛹、蛾的发育; 侵入幼虫的消化管内,首先寄生围食膜,然后寄生和破坏肠壁细胞而引起发病,轻症病蚕不出现明显病变,只是在消化管内能检出柞蚕链球菌; 重症病蚕停止吃叶以后,消化管内的剩余物,逐渐排泄出去,消化管呈空虚状态。围食膜被寄生破坏后,失去了洁白的光泽,有时呈半透明的块状,凝聚在消化管内,也有呈淡褐色膜状由肛门排出。肠壁上的圆筒形细胞和杯状细胞,被寄生破坏后,使蚕致死。病蛹外部不出现病症,只是消化管的形状不正,并有残余的食物。轻症病蛾不出现病症和病变,重病蛾,消化管内有残余物,排泄灰褐色尿,背血管两侧出现隐约不清的灰褐色双线。患病轻的蚕能够结茧化蛹,出蛾产卵。
防治 针对柞蚕链球菌的特征及其传染特点,研究了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经小区测定,防治效果达100%,在农村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生产鉴定结果证明,防治效果显著,这种防治法具有成本低、防效高、安全易行的优点。在农村推广应用后,基本上控制了柞蚕空胴病的为害。

柞蚕空胴病Chinese tussah silkworm emptygutdisease

细菌寄生性病害之一。罹病柞蚕行动不活泼、厌食、发育迟缓。随着病势的进展,停止吃叶,蚕体瘦弱,排泄稀粪,消化管内空虚。临死时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枝头部下垂倒悬。病蚕死后尸体不溃烂没有腥臭恶味。病原为链球菌属中的新种,命名为柞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ernyi sp.Nov.)属乳酸细菌科,链球菌属。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卵面传染以及病蚕稀粪污染叶面后的食下传染。采取卵面消毒加以防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