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柔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柔石1902—1931

浙江宁海人
中共党员。革命烈士。现代小说家。1930年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亦为左联成立发起人之一,任执行委员、常委、编辑部主任等职。著有《柔石选集·小说选》等。
原名:赵平福
别号:九曲居士
笔名:柔石、九曲居士、平甫、平君、刘志清、赵璜、赵少雄、金桥、爱耳、署平
别名:赵平富、赵平甫、赵平复

柔石1902—1931

著名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姓赵,原名平福,后改名平复,柔石为笔名。浙江宁海人。幼时家境贫困,一 十岁始入小学,1918年就读杭州省立第一师范,曾参加过文学团体“晨光社”,开始文学创作。1925年去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回乡,在我党地下联络点宁海中学任教,不久,任宁海县教育局长。由于宁海中学有师生参加宁海亭旁一带农民暴动,反动派乘机搜捕。1928年被迫出走上海。在沪结识鲁迅后转而投身于进步文学活动,从此成为鲁迅的学生和朋友,担任《语丝》杂志编辑。创办“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1930年春,参与发起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随后参加“左联”,并当选为常委兼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萌芽》月刊。同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左联”选为出席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成为党和鲁迅之间的联络人。1931年1月17日, 出席上海东方饭店党的会议时,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2月7日,在龙华机场,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生前著有诗剧《人间的喜剧》,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为奴隶的母亲》、长诗《血在沸》和散文《一个伟大的印象》等。著作收入《柔石小说集》、《柔石选集》。

柔石

柔石的生平和创作
有关<柔石小传》的一些事情
关于柔石烈士的诞生日期
柔石烈士的两封狱中遗书
柔石简介
鲁迅与柔石
柔石办学的故事
柔石在上当以后
被难同志传略——柔石
郑择魁盛钟健
大 雁
丁景唐
丁景唐
李杰生
倪墨炎
李广德
倪墨炎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240页
文汇报1958年7月5日
人民日报1963年2月16日
人民日报1963年u月17日
内蒙古日报1964年10月18日
解放日报1980年4月8日
文汇报1981年5月13日
新民晚报1982年9月25日
前哨1931年1卷1期
忆柔石林淡秋文萃1947年2卷18期,左联五烈士研究
资料编目第178页,林淡秋选集第378
记柔石烈士的一批日记和遗稿
鲁迅与柔石
柔石论
回忆我的哥哥柔石
丁景唐
陈振国
王保生
赵文雄口述 柴盛
枋 秦惠伦整理
学术月刊1963年3期
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2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1辑
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4辑,新华月报
1979年11期
关于柔石生平事迹的几点补正
哥哥柔石关怀我成长
郑择魁
赵文雄口述 柴盛
枋等整理
文学评论1979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1期
柔石年谱
谈谈柔石在狱中写给同乡的两封信
柔石的几件事
柔石研究资料索引
柔石年谱
柔石的文华
“左联”成立前后的柔石
斗 禾
竞 林
郑择魁
楼沪光等
楼沪光
(日)中野清
丁景唐郑择魁
宁波师专学报1980年2期
吉林师院学报1980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0年2期
宁波师专学报1980年2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0年2期
宁波师专学报1980年2期
宁波师专学报1980年2期,文学评论
1981年2期
柔石早期的生活和创作
柔石的创作道路
柔石烈士被捕、营救及牺牲经过
盛钟健
吴小美
宁波师专学报1980年2期
甘肃师大学报1980年3、4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关于“柔石烈士被捕、营救及牺牲经过”的说明
柔石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附柔石著译编目)
从辑存的家书中看柔石思想的发展
柔石研究三题
佛学思想对柔石的影响
柔石与儿童文学
柔石传
柔 石(1902—1931)
柔 石
陈梦熊
郑择魁
麦天成
楼沪光
盛钟健
郑 赤
杨东标
苏 醒整理
金 匀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81年1期
雷州师专学报1981年l期
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2期
西湖1981年2期
西湖1981年2期
清明1981年3期,传记文学选第l页
革命烈士传通讯1984年7—8期
文科月刊1984年12期

不倦的追索者——柔石文学轨迹初揆
柔 石
柔 石(1902—1931)
胡从经
王艾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3期
历史教学1985年7期
上海烈士小传第133页
柔 石邱德新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8辑第
78页,民国人物传第4卷第282页
柔 石(1902—1931)
赵平复
柔 石
张敏孝
李立明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348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470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上海)第64页,中国
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20页
柔石传略
柔石著译系年目录
柔石传略
我的爸爸柔石
左联时期文艺界烈士传略——柔石
柔石小传
赵帝江
丁景唐 瞿光熙
魏金枝
赵帝江
卢国庆等
鲁 迅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533页
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第31页
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第171页
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第185页
左联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第328页
柔石选集第7页,鲁迅全集第4卷第278
我的父亲
柔石小传补遗
柔 石
鲁迅与柔石
赵帝江
魏金枝
魏 桥等
马蹄疾
柔石选集第22页
柔石选集第24页
浙江人物简志(下)第298页
*鲁迅与浙江作家第167页

柔石

柔石日记柔 石 赵帝江
姚锡佩编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58页
我的爸爸柔石
纪念柔石二三事
柔石的原名及笔名
《柔石小传》校读记——《鲁迅全集》补注
柔石传
柔石日记选
赵帝江
周芾棠
贺锡翔
丁景唐
方凡人
鲁迅研究室 柔石
故居
新民晚报1961年2月4、5日
新民晚报1961年2月8日
浙江日报1985年2月4日
图书馆1961年4期
红岩1986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2—4期
大革命时期在宁海的柔石
近年柔石研究综述
柔石与音乐
柔石早期日记摘编
王艾村
李 军
赵帝江
柔石故居
南通师专学报1987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7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7年3期
宁波师院学报1987年3期

柔石日记选(附赵帝江:整理柔石早期日记随
想)
 新文学史料1987年4期
柔石的一段恋情
朝花社时期的柔石——其活动及翻译文章
民国人物小传:柔石
陈漱渝
陈辉泽
刘绍唐主编
民国春秋1988年3期
绍兴师专学报1989年1期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2期

柔石1902——1931

原名趙平復,筆名柔石、趙少雄、趙璜、金橋、劉志清等,浙江寧海人,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生。1917年畢業於寧海縣正學小學。1918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1年10月,參加文學團體晨光社。1923年畢業後,在杭州做家庭教師。1924年春,在慈谿普迪小學旁聽。1926年3月回浙江,在鎮海中學任教,不久任教務主任。其間,着手創作長篇小說。1927年夏,至寧海縣中學任教。1928年初,任寧海縣教育局局長; 同年4月,參加寧海縣農民起義,失敗後走上海。1928年下半年與魯迅合辦朝花社,出版《朝花週刊》、《朝花旬刊》及《文苑朝花》。1929年1月至9月,受魯迅委托,接编《語絲》雜誌。1930年2月,同魯迅、宋慶龄等人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 同年3月,參加發起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被選爲執行委員,後任常務委員和編輯部主任; 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東方旅館參加秘密會議,被捕; 2月7日晚,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年29歲。爲左聯五烈士之一。著有《舊時代之死》、《爲奴隸的母親》等。

柔石

柔石1902—1931

小说家。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1918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1925年自费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疯人》,并去北京大学旁听鲁迅讲课。年底返回浙江,边教书边写作。1928年,因家乡农民暴动受牵连逃往上海。不久,由鲁迅介绍,参与编辑《语丝》,与鲁迅一起创办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艺苑朝花》。1930年春,参与发起并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编辑《萌芽》月刊。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有短篇小说集《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三姐妹》《二月》,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等。此外,译有高尔基的《颓废》、《丹麦短篇小说集》、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等。有《柔石选集》。

☚ 阳翰笙   石评梅 ☛
柔石

柔石1902.9.28—1931.2.7

原名赵平福。曾用名赵平复、赵少雄。笔名有刘志清、赵璜、金桥等。浙江宁海人。1917年毕业于正学小学,同年考进台州省立第六中学,中途退学,1918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接受新文化思潮影响,加入晨光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度当过家庭教师和小学教师。这期间他自费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疯人》(1925年),表现了对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追求。1925年到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回到南方,在镇海县镇海中学任教。这期间写了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1929年出版),揭露和控诉了旧时代的黑暗和罪恶,标志着作家创作上一个新的起点。1927年他回到家乡宁海县办学,在宁海中学任教,后任宁海县教育局局长,直至1928年5月后被迫离开宁海县到上海。他在上海结识了鲁迅,协助鲁迅编辑《语丝》,成立朝花社,印行《朝花周刊》,深受鲁迅的器重。这期间,他出版了中篇小说《三姐妹》、长篇小说《二月》、短篇小说集《希望》等。这些作品现实意义和生活气息都较以前作品显著增强,并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笔调简洁朴实、感情深沉。《二月》由鲁迅作《小引》,是作者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为发起人之一。“左联”成立时,被选为执行委员,负责《萌芽》月刊的编辑。他成为党和鲁迅之间的重要联络人。1930年写的《为奴隶的母亲》,是作者最优秀的、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题材深入到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中,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也更为朴实。1930年他还写了著名的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长诗《血在沸》。他还有翻译作品多种出版。他的作品在深刻理解和揭露中国社会的腐朽堕落,认真探索和实践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及对艺术风格的不倦追求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1931年被害牺牲。

☚ 贺玉波   骆宾基 ☛
柔石

215 柔石1902—1931

现代作家。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县人。在家乡读到小学毕业后,1918年赴杭州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加入“晨光社”,开始文学活动。1923年毕业后曾到慈溪县当过小学教师。次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疯人》。1925年去北大作旁听生,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回浙江镇海中学教学。翌年夏又回家乡宁海县当教员,后当教育局长,致力筹建校舍兼及创作。1928年因宁海群众暴动失败而出走上海,专门从事文学活动。得到鲁迅的扶助,任《语丝》编辑,还与鲁迅等成立“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后改《朝花旬刊》),发表了谴责江南农村“典妻”现象的优秀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和代表作《二月》。1930年参与发起中国自由大同盟,不久又成为“左联”执行委员、常委。翌年初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杀害。为 “左联”五烈士之一。

☚ 钱杏邨   胡风 ☛
柔石

柔石1902—1931Rou Shi

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姓赵名平复,柔石是他的笔名。浙江宁海县人。1902年9月28日生。他的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到他的父亲,家景开始困顿,只好以小本经商,所以他直到十岁才入小学。1917年宁海县正学小学毕业后,赴台州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学读书,不久退学。1918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柔石参加晨光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3年师范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任小学教员,并从事创作。短篇小说集《疯人》于1925年在宁波自费出版,这是他发表作品的开始。同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年底回浙江任镇海中学教员,后任教导主任,激烈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1927年春,回故乡创办宁海中学,并任县教育局局长。1928年5月参预宁海亭旁农民暴动。失败后,宁海中学被解散。柔石避居上海,与鲁迅关系密切。同年11月,与鲁迅等创办朝华社,于创作之外,还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12月后,曾编辑《语丝》六个月。1930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柔石为发起人之一。接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基本成员之一,先被选为执行委员,后又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代表“左联”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深夜,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年仅三十岁。遇难后,鲁迅曾作《柔石小传》及《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纪念他。
柔石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二月》(1929)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1930)。《二月》通过对主人公萧涧秋在芙蓉镇的一段生活经历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庸俗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和对于知识分子道路的思考。萧涧秋是一位具有自由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知识分子。他在到处奔波中对人生感到了疲倦,于是来到芙蓉镇中学,想在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当中养怡一下自己的心灵。但芙蓉镇也不是世外桃源,在这里的种种际遇缠绕得他终日不得安宁。最后他终于选择了“接受时势的支配”的人生道路,离开了芙蓉镇。萧涧秋的性格写得丰富深邃,其他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整部作品情节曲折,结构严谨,语言流丽。《为奴隶的母亲》则通过描写典妻制度对妇女心灵的非人折磨,深刻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缺乏基本人权的严酷现实。作品朴实而动人。
柔石另有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短篇小说集《希望》和翻译作品卢那察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丹麦短篇小说集》等。(钱振纲)叶紫(Ye Zi 1912—1939) 现代小说家。原名余昭明,又名余鹤林。湖南益阳人。
叶紫从小就接触到农村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学时代即参加了农民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叶紫的父亲、姐姐等亲属惨遭反动派杀害,叶紫也被迫逃离家乡,流浪各地。严酷的现实,使叶紫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对农民命运的认识。1933年叶紫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同年6月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丰收》,不久创作了《丰收》的姊妹篇《火》。1935年短篇小说集《丰收》出版,鲁迅亲自为之作序,并编入“奴隶丛书”。此后,叶紫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星》(1936)、短篇小说集《山村的一夜》(1937)等作品。由于长期艰辛困苦生活的折磨,叶紫于1939年在湖南家乡病逝。
叶紫的小说创作,多取材于家乡湖南农村的斗争生活,充满了鲜明强烈的阶级爱憎,洋溢着浓烈的时代气息,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现实性,又有浓厚的革命乐观主义情调,时时表达出一种理想和信心。短篇小说《丰收》是叶紫的代表作。小说以大革命失败后,湖南农村抗租抗税的斗争为背景,着重描写了农民云普叔一家的苦难遭遇和逐渐觉醒的过程,真实反映了当时农村中激化了的阶级矛盾,揭示了造成农民贫困的社会根源,深刻地表明,农民们要改变自己的贫困现状,只有起来斗争。作品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语言酣畅,在客观写实的过程中倾注了炽热的感情因素。《丰收》的发表,受到当时文坛的赞誉,是左翼文学的重要成果之一。

☚ 张天翼   蒋光慈 ☛
柔石

柔石1902—1931Roushi

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赵平复。浙江省宁海县人。1925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短篇小说集《疯人》。1928年寓居上海,从事文学活动,与鲁迅关系密切。共同编辑《语丝》,创办朝花社,并致力于外国文学的介绍。《二月》是他的代表作,刻画了大革命前后在苦闷中摸索前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1930年初写了优秀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塑造了一个深受压迫的, 没有自己名字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形象,揭露了地主阶级的罪恶。1930年春,同鲁迅、宋庆龄等人发起自由运动大同盟。不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先被选为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负责《萌芽》月刊的编辑。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间曾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写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以革命的激情反映了中国革命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群众的火热斗争生活。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晚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年仅30岁。遇难后,鲁迅写了著名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及《为了忘却的纪念》,来纪念死难烈士。左联出版了纪念专刊《前哨》。他的译著主要有:高尔基的 《颓废》, 卢那卡尔斯基的 《浮士德与城》及 《丹麦短篇小说集》等。与鲁迅合编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 《北欧文艺丛书》及 《朝花小集》等。1951年出版 《柔石选集》: 1954年出版《柔石小说选集》; 1978年又出版了新编 《柔石选集》。

☚ 臧克家   高士其 ☛
柔石

柔石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左联五烈士”之 一。生于1902年,卒于1931年。原名赵平福,后改为平复。浙江宁海人。1921年,柔石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深受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加入新文学团体 “晨光社”。1925年,柔石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1926年,柔石曾在镇海、宁海等地的中学任教。1928年,出任宁海教育局长。同年5月,因参与当地的农民起义活动,而被迫流落到上海。来到上海后,在鲁迅的推荐下,担任《语丝》杂志的编辑,1929年冬,柔石与鲁迅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朝花社”,并出版《朝花周刊》。这一时期,他在创作之余,还致力于介绍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作品。1930年春,柔石参与组织发起 “自由运动大同盟”,不久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当选为 “左联”的执行委员,后又担任 “左联”的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负责 《萌芽》月刊的编辑工作。同年5月,柔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柔石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2月7日,与其他四位同志一起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柔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 诗剧《人间喜剧》,长诗《血在沸》,长篇小说 《旧时代之死》,中篇小说 《三姐妹》、《二月》等,短篇小说集 《希望》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翻译作品传世。柔石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短篇小说 《为奴隶的母亲》在当时影响很大,中篇小说 《二月》后来被搬上银幕,影响也极为广泛。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骆宾基   郭小川 ☛

柔石1902—1931

作家。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1928年与鲁迅等人组织朝花社。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执行委员。“左联五烈士”之一。参加过《语丝》等杂志的编辑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中篇小说《二月》、《三姐妹》,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其中《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为代表作,显示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和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柔石

柔石1902—1931

现代小说家。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又名少雄,笔名柔石。浙江宁海人。1918年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参加了文学团体晨光社。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925年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后在浙江镇海、宁海任中学教师,担任过宁海县教育局局长。1928年5月参与的宁海亭旁农民暴动失败后,避居上海,担任《语丝》编辑,又与鲁迅等人成立了朝花社,在鲁迅的领导下,介绍外国文艺,特别是版画和北欧、东欧的文学。1930年参与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后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历任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编辑部主任。代表“左翼”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代表作是中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其作品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残酷,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文字清新,深刻动人。1931年1月17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为左联的五烈士之一。

☚ 沈从文   冯雪峰 ☛
柔石

柔石1902~1931

现代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赵平福、赵平复。生于浙江宁海县一小商家庭。因家境贫困,10岁才入小学。1918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并参加晨光社,开始文学活动,毕业后在慈溪县小学任教,并进行文学创作。1925年于宁波自费出版以恋爱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疯人》,同年春去北京大学旁听,常听鲁迅讲课。年底返回浙江任镇海中学校务主任,并创办宁海中学,任宁海县教育局长。1928年5月宁海旁亭一带农民暴动失败,其中有宁海中学师生参加,柔石与暴动领导人关系密切,不得不避居上海,与鲁迅等成立朝花社,参加《朝花周刊》、《朝花旬刊》、《语丝》的编辑工作,并介绍北欧、东欧文学及版画作品。1930年“左联”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代表“左联”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写了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1931年1月17日不幸被捕,2月7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代表作中篇小说《二月》(1929),通过萧涧秋在芙蓉镇的遭遇和感情纠葛,刻画了大革命前后苦闷、彷徨而又摸索前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另一代表作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1930),描写春宝娘被“出典”的可怕经历,反映了贫苦农民所受的残酷折磨及地主阶级贪婪自私的丑恶面貌。作品形象鲜明,真切感人。另有短篇小说集《希望》、中篇小说《三姐妹》、长诗《血在沸》等及多种译著。

☚ 张我军   阳翰笙 ☛

柔石1902~1931Rou Shi

contemporary writer and translator,his original name was Zhao Pingfu. Works: Death of Old Times,Three Sisters,February,Madman,Hope,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6 19: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