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根皮 > 楓柳皮 楓柳皮 fēngliǔpí 胡桃科植物楓柳的樹皮。赤褐色或黑灰色。主治齲齒痛,疥癬,積年痛風。唐·蘇敬等《新修本草·木部·楓柳皮》:“楓柳,出原州。葉似槐,莖赤,根黄,子六月熟,緑色而細。剥取其莖皮用之。”又“主風,齲齒痛。” 枫柳皮药名。出《新修本草》。又名枫杨皮、麻柳皮。为胡桃科植物枫杨 Pterocaryastenoptera DC.的树皮或根皮。分布陕西、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辛,苦,温,有小毒。入肝、大肠经。祛风止痛,杀虫,敛疮。外用治风湿麻木,寒湿骨痛,头颅伤痛,疥、癣,用酒精浸搽或煎水洗;龋齿痛,捣绒塞患处;烫伤,煎液外涂。本品含鞣质等。 枫柳皮fēng liǔ pí《本草纲目》木部第37卷枫柳(2)。药名。 【性味】辛,大热,有毒。 【功用主治】《唐本草》:“风,龋齿痛。” 枫柳皮fēnɡliǔpí中药名。出《新修本草》。别名枫杨皮、麻柳皮。为胡桃科植物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 的树皮。分布于陕西、河南及长江以南地区。辛, 大热, 有毒。外用治疥、癣, 用酒精浸涂或煎水洗;龋齿痛, 捣烂塞患处; 烫伤, 煎液外涂。本品含鞣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