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篇《管子》篇名。主要论述了政治与经济、道德等的关系问题。认为经济是政治安定的物质基础,“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强调民心是政治兴废的根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认为顺民心就是顺民欲,“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从四欲,不行四恶是指:“民恶,忧劳,我使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发挥了西周以来重民保民的思想。主张道德在国家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的安危与统治者是否有德有直接关系,“错(措)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授有德,则国安”。发挥了西周以来重君德的思想。列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还论述了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