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惠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惠祥1901—1959

福建晋江人
中共党员。著名人类学家。曾任厦门大学人类学、社会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厦门市侨联副主席等职。著有《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世界人种志》等。
别名:圣麟、石仁、淡墨

林惠祥

林惠祥同志对人类学、考古学的贡献厦门大学人类博物
考古学报1958年3期
上下而求索——林惠祥教授及其人类学研究
林惠祥(1901—1958)
陈国强
陈国强
读书1983年7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280页
现代已故史学家——林惠祥(1901—1958)
林惠祥教授传略
陈国强 叶文程
陈国强 叶文程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4)第385页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5辑第245页,中
国现代社会科学家第4辑第184页

林惠祥

林惠祥与人类学障物馆——博物馆史事与人物
之六
宋伯胤博物馆研究1985年3期
林惠祥
民国人物小传:林惠祥
林惠祥(1901—1958)
王文宝
刘绍唐主编
京声溪泉
民俗研究1990年2期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5期
新中国名人录第197页

林惠祥1901——1958

又名聖麟、石仁、淡墨,福建晉江人,1901年 (清光緒二十七年)生。9歲入私塾,12歲入福州東瀛學堂學習,四年後畢業。越一年,被東瀛學堂聘爲漢文教師。兩個月後隨父去臺灣,未幾又去菲律賓,在一米廠任書記。1920年考入厦門大學預科,兩年後轉入社會學系,1926年畢業,獲文學士學位。1927年任厦門大學預科教師。1928年畢業於菲律賓大學研究院人類學系,獲人類學碩士學位; 同年回國,被委爲大學院特約著作員。中央研究院成立,任民族學組助理員。1931年秋,任厦門大學人類學社會學系教授,後兼歷史社會系主任。1935年升爲中央研究院專任研究員。1938年初,赴新加坡參加遠東史前學家第三届大會。翌年冬,任檳榔嶼鐘靈中學校長。1945年應陳嘉賡之邀入籌賑會,任編輯工作。1947年夏,受厦大之聘乃回國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3年建立厦門大學人類博物館,被任命爲館長。後兼任厦大南洋研究所副所長,被選爲厦門市人民代表,市僑聯副主席,福建省政協委員。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12月25日病逝。年57歲。著有《臺灣番族之原始文化》、《世界人種志》、《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編譯有《菲律賓民族志》、《婆羅洲民族志》、《蘇門答臘民族志》等。

林惠祥

221 林惠祥1901—1958

当代人类学家。又名圣麟、石仁、淡墨。福建省晋江县莲埭村人。1926年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第一届毕业生。1928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约编辑员、民族学组助理员,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南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林惠祥毕生致力于人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从事东南亚和中国东南地区的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研究,是我国最早对台湾高山族进行研究的学者。所著《文化人类学》一书确立了中国人类学体系;《中国民族史》开拓了海外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事业。建国后将近万件文物和图书捐献给国家。成立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主要著作有:《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 1930) 《民俗学》、《世界人种志》 (1932),《文化人类学》 (1934),《中国民族史》(1936),《苏门答腊民族志》、《婆罗洲民族志》等18部专著、78篇论文、译文。1982年出版了《林惠祥人类学论著》。

☚ 陶云逵   金毓黻 ☛

林惠祥1901—1958

中国人类学家。又名圣麟、石仁、淡墨。原籍福建晋江,祖父时迁居台湾。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文科社会学系。1928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约编辑员。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任兼教授。解放后历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人类博物馆馆长兼教授,南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一生致力于人类学研究(包括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于1929年和1935年,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台湾对高山族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是系统研究高山族文化的第一人,在台湾调查园山新石器遗址,论证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文化渊源关系。1938年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远东史前学家会议”。1949年后,将个人收藏的文物图书全部捐献给厦门大学,成立人类博物馆。撰文论证中国华南古越族南迁东南亚一带,成为后来南洋民族的来源之一。提出有段石锛和印纹陶构成中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之一的著名论点。对中国东南地区和东南亚的考古与民族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台湾蕃族之原始文化》、《民族学》、《人类学总论》、《世界人种志》、《中国民族史》、《文化人类学》、《南洋民族与华南古越族的关系》等。参见“考古学”中的“林惠祥”。


林惠祥

中国现代人类学家和博物馆专家。曾历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毕生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与教学,为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创始人。曾长期在中国东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进行考古发掘与民族调查,写下许多学术著作,如《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还有一些考古论文。参见“人类学”中的“林惠祥”。


林惠祥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东南亚和中国东南地区从事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1937年自费发掘福建武平新石器和印纹陶。1941年发现马来亚洞穴旧石器。1949年在福建龙岩、长汀、闽侯等地进行考古调查。著作有考古学论文多篇。参见“人类学”中的“林惠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