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林则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林则徐1785—1850

林则徐


清朝大臣,禁烟派领袖。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自幼聪颖好学,后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相交游,提倡经世之学,主张社会改革。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曾任江苏、陕西、湖北、河南地方官。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东河河道总督,次年调江苏巡抚。任内尽心政事,与民兴利,“一时贤名满天下”。1837年调湖广总督,时值鸦片泛滥,林上疏严禁鸦片,并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主张“重治吸食”。他在湖北武昌、汉口,湖南长沙等地设禁烟局,推行禁烟,卓有成效。1838年12月,命为钦差大臣并节制广东水师驰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到达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通力合作,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弁;檄谕外商出具甘结,嗣后来船永不夹带鸦片,“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并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迫使英、美等国烟贩交出鸦片两万多箱,共二百三十七万多斤。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开池漫卤,当众销毁,取得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积极筹备海防,准备抵抗英国的武装侵略。认为“民心可用”,召募渔民蛋户,编练水勇,允民“人人持刀杀敌”。1839年秋冬,多次挫败敌人的武装挑衅。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无法在粤省得逞,只得绕过广州北犯。8月,英军抵天津白河口,震动清廷,投降派乘机而起,诬陷则徐“劳师縻饷”,遂被革职查办。1841年春,调镇海协办军务, 6月遣戍伊犁。在疆三年,垦边屯田,兴修水利,很有成效。1845年召回,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对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起义进行镇压。1849年告病还乡。1850年被起用为钦差大臣,署广西巡抚,进剿农民起义军,卒于广东潮州途中。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注意研究西方国家的情况,因时度势,制定比较正确的政策策略;主张严惩外国烟贩的非法活动,但并不禁止外国商人的正当贸易。广州任内,派人编译外文书报,辑成《四洲志》,介绍了三十余国的历史、地理。晚年对沙俄的侵华野心有所觉察:“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集》等。

3

(词)清·林则徐

驿使曾来否?

正江南小桥晴雪,一枝春透。

谁向故国新折取,寄作相思红豆。

休错怨丰姿清瘦。

数点花疏绕冷韵,待宵阑独鹤来相守。

香雪海,漫回首。

合欢扇在君怀袖。

最多情团团月明,邀来梅友。

不待巡檐频索笑,已共臞仙携手。

且漫拟逃禅杨叟。

但按醉花阴一阕,问几生修到能消受?

纸帐底,梦回后。

(词)清·林则徐

沦落谁知己?

记相逢,一鞭风雪,题襟乌垒。

同作羁臣犹间隔,斜月魂消千里。

爱尺素,传来双鲤。

为道玉壶春买尽,任狂歌,醉卧红山嘴。

风劲处,酒鳞起。

乌丝阑写清词美。

看千行,珠玑流转,光盈蛮纸。

苏氏才吟残腊句,瞬见绿阴如水。

春去也,人犹居此。

褪尽生花江管脱,怕诗人,漫作云泥拟。

今昔感,一弹指。

(词)清·林则徐

绝塞春犹媚。

看芳郊,清漪漾碧,新芜铺翠。

一骑穿尘鞭影瘦,夹道绿杨烟腻。

听陌上,黄鹂声碎。

杏雨梨云纷满树,更频婆,新染朝霞醉。

联袂去,漫游戏。

谪居权作探花使。

忍轻抛,韶光九十,番风廿四。

寒玉未消冰岭雪,毳幕偏闻花气。

算修了,边城春稧。

怨绿愁红成底事,任花开花谢皆天意。

休问讯,春归未。


1

(词)清·林则徐

记前番,明河如练,一双星影才渡。

去回真算天孙巧,不待隔年来聚。

谁作主?

任月帐云屏,再绾同心缕。

刍尼解事,看两度殷勤,毛衣秃尽,填出旧时路。

含情处。

脉脉一襟风露。

天涯枨触离绪。

追欢早把芳时误。

此夕匏瓜如故。

愁莫诉!

怕再上、针楼又被黄姑妒。

何时归去?

盼白鹤重来,玉笙吹破,或与子乔遇。


1

(词)清·林则徐

院静风帘卷,篁疏月影捎。

闲拈新拍按琼萧。

惹得隔墙眠柳,齐袅小蛮腰。

自辟清凉界,斜通婉转桥。

家山休怅秣陵遥。

遥剪吴纨,写取旧烟梢。

唤取幽禽入画,相对舞云翘。


1

(词)清·林则徐

玉粟收馀,金丝种后,蕃行别有蛮烟。

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

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

最堪怜,是一丸泥,捐万缗钱。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

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

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

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林则徐

林则徐

电影剧本。叶元、吕岩编剧。发表于《收获》1959年第2期。清道光年间,朝廷委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一面整饬残破的海防,一面扣留英国鸦片商船,迫使英国领事义律交出全部鸦片。后林则徐在虎门焚烧了两万多箱鸦片,禁烟取得初步胜利。1840年5月,英军发动侵略战争。林则徐又在抗英斗争中取得胜利。后道光偏听投降派谗言,革去林则徐的钦差大臣职务,发配新疆。当战火由沿海烧到内地时,三元里人民开展了英勇的抗英斗争。作品通过禁烟和抗英的复杂斗争,揭露清廷的腐朽,歌颂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在忠君与爱国的矛盾中塑造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形象。

☚ 回民支队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

林则徐

林则徐

叶元、吕宕剧本《林则徐》中的人物。他是一个爱国主义的民族英雄形象。为国家民族的生存,他受光绪皇帝委派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抵广东后,他命令把所有的船上的烟全部集中,还下令:“把洋人商馆看管起来,所有洋人不许跑掉一个。”反对派豫坤百般阻拦,甚至以战争恐吓他。面对复杂形势,他加紧视察虎门炮台,铸造新炮,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同时与力主禁烟的将领邓廷桢、关天培合作,封闭洋人的商馆,焚烧大批鸦片。当英军攻破虎门,关天培殉国,形势危急之际,他向琦善要求“死守珠江水口”,“甘愿粉身碎骨,死而无怨”。由于朝廷的腐败,他却受到革职的处分,然而面对黑暗现实,他仍念念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林则徐是一位不甘屈服的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英雄。

☚ 黄蓉   海瑞 ☛
林则徐

林则徐

民间传说中的民族英雄形象。是以清代名臣林则徐(1785—1850)为原型而塑造的。其传说大多称颂这位民族英雄在禁止鸦片和抗击外国侵略军方面的历史功绩,以及他在惩治坏人、体恤百姓疾苦等方面的政绩。其传说在清末的笔记中已有记载,如《清朝野史大观》中的《林则徐求雨》;口承的作品流布于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浙江等地。代表性作品如《乔装察民情》、《发戒烟糖》、《斩子行禁令》、《林则徐私访》、《林则徐与沈履元》、《对对联》、《林则徐贺喜禁烟》。

☚ 郑成功   沈万三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竢树老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历任河督、巡抚等职。道光十八年任湖广总督,禁食鸦片,成效显著。次年任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并积极筹备海防,屡败英国侵略军。道光二十年任两广总督。不久遭投降派诬害而被革职, 充军新疆。后遇赦东归,起用为陕西巡抚,升云贵总督。道光三十年任钦差大臣,驰赴广西,死于潮州途中。能诗文。曾与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建“宣南诗社”。早期诗多应酬及咏画之作,过于注重形式。晚年诗反对侵略,痛斥投降,关心国计民生,内容一变。直抒胸臆,豪放乐观,语言质朴,格律严整。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云左山房诗钞》、《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余》等。

☚ 周之琦   姚莹 ☛
林则徐

林则徐

十场歌剧。朱双云、龚啸岚合编。1936年10月修改于汉口。1936年10月汉口市扩大禁烟拒毒宣传委员会印。

☚ 为什么   人同此心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号石麟,又号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官两广总督,力主禁烟抗英,寻被遣戍新疆伊犁;放回后复官至云贵总督,卒谥文忠。事迹见《清史稿》、《清史列传》及来新夏编著《林则徐年谱》等。著有《云左山房诗馀》。林则徐系近代名臣,得民族英雄之称,不以词著名于世。然其与邓廷桢唱和于广州及伊犁之作,类皆关系时事,且词艺甚高。其词激越清慨同于邓氏《双砚斋词》风格,而疏朗过之。《云左山房诗馀》有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 程恩泽   吴兰修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一字少穆,号石麟,晚号竢村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举人,嘉庆十六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御史,出为杭嘉湖道。不满官场腐败,一度以父疾告归。宣宗道光二年(1822),复出为浙江盐运使,历迁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江宁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擢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任内尽心勤政,关切民生,缓征救灾,多所兴革。道光十八年,授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严令外国烟贩缴出鸦片二百馀万斤,于虎门销毁;并筹备海防,倡办义勇,屡次击退英军进犯。鸦片战争爆发后,被诬革职,遣戍伊犁。道光二十六年,复起为陕西巡抚。次年,擢云贵总督,因病辞归。三十年,太平天国起义,时文宗嗣位,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理军务,行次潮州,病卒,谥文忠。则徐少工骈文,早年诗沉博艳丽。嘉庆(1796—1820)末,曾参与京师“室南诗社”。间有轸念民瘼、嘲讽官场之作。赴粤禁烟及遣戍新疆后,诗风一变为沉郁苍凉,忧愤国事,志节磊落。其《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联尤为传世名句。《晚晴簃诗汇》谓:“文忠经世之才,馀事为诗,缘情赋物,靡不裁量精到,中边俱澈,卓识宏论,亦时流露其间,非寻常诗人所及。谪戍后诸作,尤悱恻深厚,有忧国之心”。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其诗“使事稳切,对仗工整”。著有《雲左山房诗钞》八卷,《雲左山房文钞》、《林文忠公政书》、《滇轺纪程》、《荷戈纪程》、《信及录》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本传、金安清《林文忠公传》、李元度《林文忠公别传》、魏应麒《林文忠公年谱》、来新夏《林则徐年谱》。

☚ 张维屏   潘德舆 ☛

林则徐

清末政治家。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与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倡经世之学。任东河河道总督时尽力修治黄河。后任江苏巡抚,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显著,为禁烟派典型人物。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主张对外商分别对待,孤立烟贩,并将缴出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积极筹备海防,倡办义勇,屡次打退英军挑衅。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海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10月受诬被革职。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新疆,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后起用为山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今人编有《林则徐集》。

林则徐1785—1850

近代爱国的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人。1804年中举,1811年成进士。历官国史馆协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提刑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1838年冬以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英军入侵,率领军民坚决抗击。1840年10月受诬被革职,起复后,署陕甘总督,实授陕西巡抚,迁云贵总督。1850年秋,受命赴广西督理军务,于途中病故。主要著作有《林则徐集》、《云左山房诗钞》、《云左山房文钞》等。林则徐在青年时代就以“经世自励”、究心于“先朝掌故与兵刑诸大政”。指陈时弊,尤其是痛陈鸦片之害,力主厉禁。在抗英斗争中,重视研究西方各国情况,主持译编《四洲志》,而且萌发“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持有本农利商思想;主张自铸银币以利民用;请求清廷许民“朋资伙办”开采银矿;坚持禁止鸦片贸易,但又主张开展正当的对外通商,反对闭关绝舶。至于林则徐的法律观仍未脱离“明刑弼教”、“宽猛相济”、“除暴安良”等传统信条。但在涉外的法律问题上则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力主来华外商应遵守中国法度,接受中国司法管辖。在办理外交事务中,开始研究外国律例,曾请人翻译了瑞士人滑达尔的《各国律例》(又译为“万国公法”)。

林则徐1785—1850

清朝大臣。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竣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他别于一般封建士大夫,为学“实事求是,不涉时趋……尽识先朝掌政,故及兵刑及大政,益以经世自励”。自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担任过河工、盐政、屯垦等重要职务。对人民的疾苦颇为关心,故一时贤名满天下。痛感鸦片毒害中华,造成民穷兵弱。继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湖广总督任内。他是当时禁烟领导者、实践者。在武昌、汉口、长沙等地设立禁烟局,并收缴大批烟枪,配制戒烟药丸,禁烟运动在当地风行展开。有妇女在路旁叩头,云:“其夫男久患烟瘾,今幸服药断绝,身体渐强。”可见他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并上书道光皇帝,说明鸦片泛滥的危害及禁烟的必要。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38年12月31日)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次年(1839年)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其禁烟决心使中外鸦片贩子颇为恐慌。当时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闻讯立即从澳门赶到广州,教唆英商拒交鸦片。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协同两广总督邓廷祯,迫使义律和外国烟贩缴出所藏鸦片二百三十七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同时,又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准备战守,“募丁壮六千人”,时刻警惕敌人的武装攻击。主张“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使人刺探西方情况,翻释外文书报。屡次击败英军的挑衅和进犯。道光二十年(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努力整顿广东海防,修筑炮台,添置外国大炮二百多尊,整饬水师,以防侵略者武装进犯。鸦片战争爆发后,因防范严密,使侵略军无法得逞。同年(1840年10月)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次年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又遭谗害。旋即流放新疆,兴办水利,开垦农田,戍守边境,警惕沙俄入侵。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重新起用,为陕西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先后镇压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起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辞职返乡。次年再度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广东潮州病故。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云左山房文钞》、《林则徐集》等。

林则徐1785—1850

福建侯官人。任两广总督时因禁鸦片被陷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革职遣戍伊犁。捐资承修哈什河龙口工程,引水灌田数万亩造福于民。二十五年(1845)奉旨勘田,先后查勘丈量吐鲁番、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开垦地亩,将新开垦的60余万亩土地交给维吾尔族农民耕种。将哈密郡王伯锡尔私垦地数千亩分与无地农民耕种。著有《回疆竹枝词》、《乙巳日记》等。

林则徐

清代爱国官吏。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1804年中举,1811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颇有政绩。1830年任河南布政使,1831年任河东道总督,1832年授江苏巡抚,1835年和1836年任两署两江总督。1837年任湖广总督,1838年主张禁烟,11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1839年任钦差大臣,抵广州虎门。6月30日在虎门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64斤。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抵抗英军侵略。因遭诬陷,9月被革职,戍伊犁。1845年被起用署陕甘总督,1846年转任陕西巡抚,1847年升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辞职。次年任钦差大臣,1850年11月22日经广东镇压太平天国军途中病逝。享年65岁。

林则徐

162 林则徐

近代改革派代表,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他重视对西方情况的研究,较早和较多地注意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而引起的有关经济问题。他首先看到西方船坚炮利胜于中国,主张学习和仿造,以 “制夷”、“防夷”,加强国家的防卫力量,抵抗外国入侵。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反对因反对鸦片走私而断绝同各国的贸易。同时他在广州主持反抗英国侵略的斗争中,就曾实行严禁鸦片而鼓励一般中外贸易的政策。在货币问题上,他主张自铸银币以抵制西洋银币的流入中国,并且试行铸造了部分“银饼”发行。他认为西洋银币所以乐于为人接受,是因为银币 “无须弹兑,又便取携”,他的货币主张顺应了称量货币向计量货币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白银外流的严重问题,在主张严禁鸦片走私的同时,他主张积极开采银矿,以增加白银的来源。他建议政府采取保护商民的政策,给他们获得利益的机会,鼓励他们开采银矿和发展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这反映了他的经济思想是顺应时代要求的。

☚ 包世臣   魏源 ☛

林则徐

132 林则徐1785—1850

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有政绩,由道台升至巡抚。1837年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遂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粤查禁鸦片。到广东后即派人编译《四洲志》,研究当时西方国家情况,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鸦片走私商,惩处受贿官吏,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7万余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奉行“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贸易方针,与关天培等策划海防,倡办义勇,屡挫英军挑衅。英军北犯大沽时被革职,后充军新疆。1845年重新起用,历署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在广东潮州途中病死。在职期间,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具有“民惟邦本”思想,改革吏治、钱币、漕务、矿务,兴修水利,还奏请缓征赋税,拨款赈灾,并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 龚自珍   曾国藩 ☛

林则徐

137 林则徐

清政治家、军事家。道光十八年(1838),在湖广总督任内,禁烟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受命为饮差大臣,派赴广州查禁鸦片。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收集和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主张对外商分别对待,孤立烟犯。与两广总督邓廷桢严令美英烟商交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在沿海进行战守准备,加强海口、内河与山梁各要隘的防御工事,密购西洋大炮装配炮台。针对敌我双方力量对比,采取“以守为战,以战助守”的方针,倡办义勇,严加训练,屡挫英之武装挑衅。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他的严密设防,英军在广州无隙可乘,改道北上,陷浙江定海,并至白河口投书。至此,道光帝甚震惊,与英议和,林随之被诬革职,谪戍伊犁。旋起用为云贵总督。1850年召为饮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死潮州。能诗文。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云左山房诗钞》。

☚ 邓世昌   魏源 ☛

林则徐

037 林则徐1785—1850

清朝大臣。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埃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痛感鸦片毒害中华,任湖广总督时就禁吸鸦片。1838年9月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抵广州后,严正声明: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迫使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7万余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贸易方针,鼓励正当贸易,严禁鸦片走私。同时大力整顿海防,以备战守。在对外关系上,提出向西方学习,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并译外国律例、军事技术等著述,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第一次向清廷的闭关自守政策提出挑战,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

☚ 班超   郭嵩焘 ☛

林则徐

156 林则徐1785—1850

近代政治家、诗人。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组成“宣南诗社”,倡导经世之文。诗、文、词兼长,诗名尤著。其诗具有忧时悯民的情怀,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格律精严,功力深厚。晚年所作沉郁苍凉,凄婉幽深,境界更高,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等名句流传。著有《云左山房文钞》及《诗钞》、《诗余》等。今人有诗文选本多种,《林则徐集》正在陆续刊印。

☚ 近代作家   龚自珍 ☛

林则徐

052 林则徐

彩色故事影片。海燕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吕宕、叶元编剧,郑君里、岑范导演,赵丹、韩非主演。这是一部反映鸦片战争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塑造了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有功于国的封疆大吏林则徐形象,展现了鸦片战争前后朝野上下广阔的历史画面。它继承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成就,提供了中国电影艺术创造历史人物形象的一个范例,对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人物刻画上追求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表演、美工、音乐方面亦颇成功。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和文化部全国电影文学剧本评奖活动三等奖。

☚ 祝福   聂耳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 —1850Lin Zexu

晚清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 入翰林院。曾入宣南诗社。从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起历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浙江盐运使、江苏按察使、陕西按察使。1830年 (道光十年) 7月授湖北布政使。12月, 调任河南布政使。次年8月, 调任江宁布政使。他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 “一时贤名满天下”。11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 亲赴河南黄河沿岸查验河务, 修治黄河。1832年3月调任江苏巡抚,竭力维持漕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倡导兴修水利,调查银贵钱贱问题,开始察觉鸦片走私造成兵竭银涸的恶果。1837年2月升任湖广总督, 在两湖地区禁烟收到一定成效。1838年9月上书道光皇帝, 支持鸿胪寺卿黄爵滋的严禁鸦片的主张, 指出; 鸦片流毒天下, 危害甚巨, 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集 ·奏稿》中册, 第601页) 12月底被任命为钦差大臣, 节制广东水师, 赴粤查禁鸦片。次年3月抵达广州, 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等, 一面认真整顿海防, 严拿烟贩, 一面令外国烟贩缴出全部趸船上的鸦片。他采取撤买办、围商馆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收缴英美不法商人的鸦片237万余斤,从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继之,令外商出具甘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 以此作为恢复中外正当贸易的前提条件。为了解西方情况, 他组织人员, 搜集外文书报, 编译成 《四洲志》书稿, 并译外国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开创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为抵御侵略,他制定以逸待劳、以守为战的方略, 加强沿海战备, 补充水师。并相信 “民心可用”,从渔民、蛋户、盐贩中招募水勇5000人,屡败英军武装挑衅。11月26日奉旨宣布停止中英贸易。1840年1月实授两广总督。6月,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他和关天培等坚决抵抗。10月, 因遭投降派诬陷, 被革职。次年6月, 被派往浙江镇海, 协办海防, 旋又发往伊犁。赴戍途中, 因黄河在河南祥符决口,奉旨赶赴祥符工地效力赎罪。1842年12月抵达伊犁, 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办理废地垦务, 捐资认修龙口水渠工程, 奉旨勘察南疆垦地, 推广坎井和纺车, 并警惕沙俄的侵略, 建议改屯兵为操防,实行兵农合一,加强边防力量。1845年11月,释还。12月, 命以三品顶戴署陕甘总督。次年4月, 授陕西巡抚。1847年4月, 升任云贵总督, 先后镇压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起义; 又整顿云南矿政, 维护 “放本收铜”政策, 主张召商集资办矿。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 赴广西镇压拜上帝会, 行至广东潮州普宁县病死。晋赠太子太傅, 谥文忠。著作有 《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林则徐集》。

☚ 十三行   邓廷桢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Lin Zexu

近代政治家、诗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出身贫寒家庭。20岁中举。27岁成进士,进入翰林院。做过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为官清廉正直,受民众爱戴。敢于吸收新事物,为清朝官员中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驱者。林则徐1838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组织海防击退了英帝国主义进攻,成为鸦片战争时期抗战派的首领。投降派得势后,他被革职戍边,数年赦归。1849年再度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在派往广西镇压太平军途中病死。现存诗500余首,格律严整,功力深厚,主要为政余抒情和官场唱酬之作。其中渗透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投降派的愤懑,表现出作者的爱国壮志和英雄气概。有诗集《云左山房诗钞》。他为文主张不拘泥骈散文章形式。有奏疏、书函、序记、碑志等文字,收入《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云左山房文钞》等集。今有《林则徐集》,中华书局出版。

☚ 龚自珍   魏源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Linzexu

清末爱国政治家。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字元抚、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1811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入宜南诗社,提倡经世致用之学。1831年任东河河道总督,修治黄河。1832年改任江苏巡抚,曾修治白茆、浏河等水利并核减田赋。1837年调任湖广总督后提出六条具体禁烟办法,卓有成效。1838年9月底,他进一步向道光帝陈述鸦片烟毒的危害,说:“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完饷之银。”(《林则徐集·奏稿·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12月底,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禁烟。1839年3月10日抵广州后,立即协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厉行禁烟。一面责令外国烟贩3日内缴出全部趸船鸦片,并迫令出具甘结,保证永不夹带鸦片;一面查封了广州所有的烟馆。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邓廷桢协力查办,终于迫使外国烟贩缴出鸦片237万余斤,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为了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自编《四洲志》。他还积极筹办海防,建议购买、制造西式大炮和军舰;组织团练,招募水勇,屡次打退英军的武装挑衅。1840年1月接替邓廷桢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在广东失手后乃向北侵占定海,近逼大沽,威胁清政府。他受琦善等投降派诬谄打击,于10月被革职。1841年被派赴浙江策划海防。1842年被流放新疆伊犁,在新疆兴办水利,垦辟屯田。1845年起用为陕甘总督,1846年授陕西巡抚。1847年改任云贵总督,先后镇压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起义。1849年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任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11月22日病死于广东潮州途中。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集》等。

☚ 关天培   定海三总兵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Linzhexu

字少穆, 又字元抚,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爱国主义政治家。出身于下层知识分子家庭。嘉庆进士,入翰林院。历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政继显耀。1837年任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能诗文,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录》、《林则徐日记》等, 还编译了 《四洲志》。
林则徐的思想品德无不表现于他的爱国主义实践中。他提倡 “通经致用”,从而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事情。一生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在赴广东禁烟途中,发出传牌,规定: “不许在各驿站索取丝毫,该州县亦不另雇骄夫迎接”,所雇夫价,均自行发给;“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便饭,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靡费;”“随身丁弁人夫,不许暗受分毫站规, 门包等项; 需索者即须扭禀, 私送者定行特参”。(《林则徐集·公牍》)他热爱祖国,写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诗句。主张发展与外国的平等贸易, 要求外御强敌, 内致富强。

☚ 戴震   魏源 ☛

林则徐

中国近代政治家。认为鸦片贸易有关民族命运和国计民生,“鸦片以土易银”,“其为厉国计民生,尤堪发指”,认为“民心可用”,应利用人民力量抗击列强入侵。主张区别对待外商,鼓励正当贸易,发展民族工商业,允许商民开发矿山,以便“裕国足民”,“藏富于民”。参见“历史”中的“林则徐”。


林则徐

电影文学剧本。原名《鸦片战争》。叶元作。1957年发表。1958年修改定稿,改名为《林则徐》。以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活动为中心,围绕着鸦片战争时期禁烟和抗英两大事件,表现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林则徐形象的塑造,较好地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


林则徐1785—1850

清末政治家。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与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关心民间疾苦。1837年擢湖广总督,任内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1838年12月任钦差大臣,赴粤查办鸦片事务。次年6月3日到25日将所收缴英、美等国鸦片237万余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为防御列强入侵,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整顿海防,倡办义勇。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挫败英国侵略广东的计划。因投降派诬陷被革职。1842年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垦辟荒地,兴修水利。1846年重新起用,擢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回籍。1850年再次任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死于广东潮州。著作辑有《林则徐集》等。参见“政治学”、“文学”、“艺术”中的“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近代政治家,诗人。字元抚、少穆、石磷,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为官公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道光十八年(1838)底,奉命赴广东禁鸦片,收缴梵烧鸦片230多万斤,并组织海防,击退帝国主义多次武装挑衅和进攻,成为当时禁烟运动和抗战领袖。鸦片战争全面爆发后,投降派得势,被朝廷革职发配西北伊犁。他在西北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西北边防。道光二十五年(1845)被赦,并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1850年又被朝廷派往广西镇压太平军,途中病故。林则徐一生主要精力从事于政事活动,只是以空闲时间作诗。林则徐诗今存500余首,大都是友朋赠答,但其中渗透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一般来说他的诗是“气体高壮,风格清华”。后期诗由于特殊的遭遇,有一种凄惋苍凉的情调。

☚ 龚自珍   曾国藩 ☛

林则徐1785~1850

清末军政重臣。字少穆,一字元抚,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初接任两广总督、钦差大臣,主持查禁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入侵广州。十月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次年派赴浙江,筹办海防。不久充军新疆伊犁,兴办水利垦辟屯田。二十五年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回籍。次年秋又复任钦差大臣,十月病逝于广东潮州途中。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1850),字少穆,又字元抚、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人,父林宾日。3岁时,被父亲带到自己开的私塾里读书,7岁时开始写八股文,12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府试。1804年通过乡试成为举人,时年19岁。他曾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邀请,任司书; 又受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在其处呆了4年,还曾教过书。1811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后授编修。1820年,他首次出任地方官,由翰林院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又转任杭嘉湖道。历任两浙盐运使、淮海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河南、湖北、江宁布政使,河东河道总督和江苏巡抚等职。他为官清廉,秉公职守,大力改革。灾荒年份,他对饥民不以派兵镇压的方式,而是救灾放赈,以 “义仓”、“贷牛”、“为民请命” 等办法来解决; 他对贪污受贿、办事不力的官员严惩不怠; 认为农业的发展应首先兴修好水利工程。1836年,他署理两湖总督和湖广总督,厉行禁烟,配制戒烟药丸,收缴鸦片及烟具,收到了很大成效。在武汉查获烟土1200余斤,在两湖缴烟枪4300支。1838年6月2日,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书道光帝以 《请严塞漏请求以培国本折》,请求禁烟。朝廷内外一片禁烟之声,林则徐是最坚决支持的一个。11月,他写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一文上奏道光,主张对外杜绝走私,对内重治吸食,并指出鸦片“流毒天下,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茫茫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受震动,12月,令其入京讨论查禁事宜。经过几次召见,于月底任命林为饮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1月8日,林从南京启程。一路上,他深入调查,于3月10日抵广州。英国鸦片商溜走,伶仃洋面运烟的趸船22艘企图逃走,被林派水师制止。两广总督邓廷桢原来在禁烟问题上属驰禁派,但逐渐改变了观点。林赴广州途中,他给林写了封信,立誓道: “所不同心者有如海”,“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自此,他成为林禁烟的有力支持者。林到广州后,与邓延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整顿海防、严拿烟贩、惩处受贿走私的不法水师官弁。先召粤秀、越化、羊城书院肄业生数百人,以检查学业为名,关起来考试,在试卷中夹纸条,提出要调查了解的问题,让学生以个人所知,详细答出。问题有大窑口、零星贩户的姓名、地址,所见所闻,禁烟办法等。结果,一下就掌握了走私、贩卖、受贿等内幕。18日,林传集怡和银行的伍绍荣等13行洋商,宣布谕贴,令其转谕各外商公司报明所存烟数,并于三日内将趸船上的鸦片尽数缴出,同时令其出具甘结: “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他在谕帖中还说: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英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暗中破坏。24日晚,指使大鸦片商颠地逃跑,被我军民阻于洋馆,林下令停止贸易,派兵严密围住洋馆,从馆中撤出中国人,断绝洋馆与趸船的交通。27日,又晓谕英商以论理、法、情、势,都应永绝贩烟。义律最终不得不屈服,让鸦片贩子们交出了鸦片。林则徐共收缴鸦片19181箱又2119袋,计2376254斤 (另说为22083箱)。6月3日起,林、邓二人督率文武官员,共同查核,目击烧毁,开始了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虎门海滩设两个巨大的销化池,用盐和石灰卤化的办法,至25日止,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此后,林宣布开放中英正常贸易,英却准备武装侵华。林遂令关天培备战,他还察看海口形势,安设木排铁链,添设炮台炮位,购买西洋各国重五至八九千斤的大炮二三百尊,排列珠江口两岸,又整顿水陆军,以旧洋船为式样,令官兵演习攻首尾、跃中舱,并派兵防守沿海海岸和海岛,带大量毒药,以便在必要时投入溪泉,令敌人无法饮水。他还相信民心可用,认为 “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夷命而余”,他招募包括枭徒在内的民众5000人组成水勇以协助水师作战。7月7日,英水手行凶杀死我村民林维喜,林则徐严令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干。8月7日,林下令 “禁绝英夷柴米食物,撤其买办工人”。9月上旬,义律率兵船一艘,武装商船10艘,向九龙山口岸巡船三艘开炮,巡船奋勇还击,岸上炮台开炮支援,交战10小时,击翻英双桅飞船一艘,打死英兵17人,我方伤亡8人。11月初,英两商船要到广州正常交易进口,义律派舰到穿鼻洋面阻止,林令水师保护英商船进港,英舰开炮,关天培亲自督战,激战两小时,击伤一英舰。后,道光下令禁止中英贸易,林上书要求区分奸良,不能一概而论。但道光不听,林只得照办,于12月6日封港。后调林为两江总督负责漕运。但因形势变化,又于1840年1月任其为两广总督,邓延桢则改为闽浙总督。林张贴 《英夷鸱张安民告示》 道: “如英夷兵船一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凡杀白头鬼一名,赏洋银100元,凡杀黑鬼子一名,赏洋银50元。”
1840年6月,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侵华正副全权代表,率4000多侵略军和40多艘军舰抵达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林则徐海防严密,英国侵略者无法进犯,转攻厦门,又被邓延桢打退。7月5日,英军转而攻下浙江定海,8月入天津海口,到白河口投书恫吓清廷,道光派直隶总督琦善去谈判。琦善向英保证,只要英撤回广东,就查办林则徐。9月,英军退,9月17日,道光将林革职查办,次年4月,林又被任命赴浙江镇海军营协办事务。他到任后,积极与两江总督裕谦等筹办浙江海防。7月,又被遣戍新疆伊犁效力 “赎罪”,只得挥泪离开前线。
1842年12月下旬,林则徐抵伊犁,带领当地人民在两三年间开荒近百万亩,还兴修水利,创造了 “坎儿井”。因而,“坎儿井”,又称 “林公井”。他还觉察到了沙俄的野心,指出: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1845年10月,林则徐获释。后来又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镇压过西宁藏民、陕西回民、云南回民和彝民起义。1850年11月,任饮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军,途中病逝。
林则徐一生中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领导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尽管禁烟最终失败了,但这并不是林则徐所致。应该说,他的措施是有效的。可是,以道光为首的统治阶级狂妄自大,盲目吹嘘什么天朝国威,不认真备战。林则徐5次上书要求降旨沿海各省布防,可除了邓延桢等少数将领外,其余人等在禁烟上均为妥协派或驰禁派,对备战不予重视。结果,可以看到,凡认真布防,积极备战者,如林则徐、邓延桢,其所在省都在对敌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敌人只有从未好好设防的省份才能乘隙攻入。可见,当时如果全国上下同心心德,是绝对可以赶走侵略者的,而道光等人一见战事失利,又大恐夷人船坚炮利,攻之难以取胜,从而乞降求和。这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最终原因。做为处在国势衰落时期的清朝官员,林则徐起先也曾有盲目自大之时,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认为外国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就无以为命; 见到英军装束,认为 “夷兵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但他很快就改变了看法,认识到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错误,从而力主向外国学习。他在广东禁烟时,设立译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还编辑了 《华事夷言》、《四洲志》 等书,介绍西方地理、历史和政治。他还购置西洋大炮、舰船,学习其技术,他从美国人手中买下英商船 “剑桥” 号改成战舰。1840年春,还仿欧式舰船,捐资制成两艘双桅战舰,并搜集、绘制8种新式船图,提出建新式海军的主张; 他还请道光以广东税收兴办新式军事工业,为求 “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却被道光斥为 “一派胡言” 而作罢。林则徐的这些主张,使他被公认为中国近代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在广东禁烟时,林则徐坚持立场,拒绝了英国人的贿赂。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型浮雕上,第一幅就是由他领导的那场举世闻名的禁烟运动。

☚ 黑格尔   魏源 ☛
林则徐

林则徐公元1785—1850年

清末政治家。字少穆,又字元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考中进士。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任职湖广总督期间,奉旨为钦差大臣,往广东查禁鸦片,在虎门烧毁英商鸦片237万斤。“鸦片战争”后,为投降派所诬陷,革职充军伊犁。在新疆期间,捐资修建阿齐乌苏大渠的哈什河龙口,可引水灌田数万亩。又往天山南路各城勘田,将60余万亩新垦官地拨交维吾尔农民耕种。同时倡修坎儿井,汉民称之为“林公渠”,提倡植棉织布,汉民称他改进的纺车为“林公车”。后被重新起用,先后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在新疆时,著有《荷戈纪程》、《回疆竹枝词》、《乙已日记》;另外著有《林文忠公政书》、《林则徐集》。

☚ 杨应琚   萧雄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鸦片战争时抵抗派首领。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历任道员、巡抚、总督等职。为官清正,办事认真,比较了解社会情况和民间疾苦,具有爱国思想。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并上书道光皇帝,说明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和严禁鸦片的必要。同年12月底,受命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到广州后,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协同两广总督邓廷桢,迫使英国和其他国家烟贩缴出鸦片2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交书报,亲自主持编译《四洲志》。主张对外商区别对待,鼓励正当贸易,严禁鸦片走私。为防范外国侵略者的乘机入侵,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准备战守,并相信民心可用,组织团练,招募渔民,胥户丁壮5000人编为水勇,允许“人人持刀痛杀”侵略者。1840年1月,接替邓廷桢为两广总督后,曾多次击败英军的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后,因广州防守严密,使英军未敢进攻。后遭投降派首领穆彰阿、琦善等人诬害,于同年10月被革职。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新疆伊犁。在新疆期间,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议兵农合一,屯垦戍边,以防沙俄对西北的侵略。1845年被重新起用,署理陕甘总督。次年,授陕西巡抚,1848年调任云贵总督,先后镇压了西北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起义。1849年因病辞职归里。次年,再度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广东潮州途中病死。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 黄埔条约   魏源 ☛

林则徐

《林则徐》

电影文学剧本。吕宕、叶元编剧。以鸦片战争时期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为题材,表现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业绩。道光时,湖广总督林则徐奉命赴广州禁烟,他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将缴获的英商鸦片全部焚毁于虎门海滩。昏庸的道光皇帝偏信反禁烟派谗言,革去他的钦差职务,并将其发配新疆; 同时,派人与英帝国主义办理投降事宜。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1841年,爆发了以渔民邝东山为首的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剧本较好地处理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辩证关系,令人信服地塑造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形象。全剧画面广阔,气势恢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发表于1959年。

☚ 三家巷   洪湖赤卫队 ☛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历任道员、巡抚、总督等职。痛感鸦片泛滥造成中国民穷兵弱银涸,主张严禁,为鸦片战争中抵抗派领袖。湖广总督任内,禁烟成效卓著。道光十八年( 1838 )十一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迫使英、美鸦片贩子缴出237万多斤,于虎门当众销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在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抗灾救灾等方面有较好治绩。曾提出铸银币、用钱票和开银矿的主张。在对外贸易上,主张严禁鸦片而不禁一般贸易。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译外交书报,主持译编《四洲志》,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之一。主张“重本”,但不主张“抑末”,对封建社会中的商品货币经济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态度。著作有《云左山房文钞》、《林则徐集》等。

☚ 王茂荫   ">玉 ☛
林则徐

林则徐1765—1850

字少穆,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初期爱国主义政治家,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嘉庆年间进士,历任按察史、布政史、巡抚、总督。比较关心民瘼,重视农田水利,开垦荒地,抚灾赈灾、改革漕政,扶持商业矿厂。道光十八年 (1838年) 冬,赴广东主持禁烟,坚决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久,为清朝投降势力所诬陷,被贬戍新疆。林则徐提倡经世匡时之学,注意研究现实问题。特别是打破了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传统保守风气,“留心西事,翻译西书”,主张学习西方长技,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声。主要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云左山房文钞》以及《四州志》、《华事夷言》等。和当时许多地主阶级思想家一样,林则徐也有传统“农本”观念,认为“农为天下本务”,主张在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下采取一些劝农重谷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同时也看到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在鸦片贸易、货币及对外通商等方面,具有一些新的认识。关于鸦片贸易,坚决主张严禁,反对弛禁,痛斥鸦片走私是“骗人财而害人命”(《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林则徐集·公牍》),使金银每年外流数千万,果等闲视之,“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文忠公政书·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针对当时外国银元 (洋钱) 在中国广泛流通,洋钱作价高于银价对中国不利的情况,提出自铸银币。指出洋钱为人接受,主要是它“无须弹兑,又便取携” (同上书,《会奏查议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折》),已开始看到白银由称量货币向计量货币转化的历史趋势。为解决洋钱浮价流通问题,他认为“官为定价”,窒碍难行,且有损商民利益,最好的办法,还是由官府自铸银币以抵制洋钱。为了增加银的来源,他注重开采银矿,主张“招集商民,听其朋资伙办” (同上书,《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并要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商民利益,体现了扶持商人资本的思想,有利于矿冶业中已经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于当时民间久已流通的信用流通工具——钱票,采取支持的态度,认为在白银短缺的情况下,利用钱票,具有调剂民用不足的积极作用。在对外通商方面,林则徐反对不加区别地停止一切对外贸易,封关禁海。主张将正当贸易与非法的鸦片走私区别开来,将其他国家的商人与英国侵略者区别开来,将尊重中国主权法律与不尊重中国主权法律的外商区别开来。利用各国矛盾,进行抗英斗争。并且指出开放合法贸易,国家可以利用关税收入制造炮、船,“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 (同上书,《密陈夷务不能歇手令》)。

☚ 许乃济   魏源 ☛

林则徐

Lin Zexu (formerly Lin Tse-hsu)(1785-1850)—official and statesman of late Qing Dynasty who banned the opium trade in Guangdong

林则徐1785—1850

清末政治家、鸦片战争中抗战派领袖。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提倡经世之学。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任东河河道总督。次年升任江苏巡抚,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7年任湖广总督,禁止吸食鸦片烟, 卓有成效。1838年,上书道光帝呼吁禁烟,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次年三月到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鸦片走私活动,禁令英、美商船缴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招募义勇五千人,屡败英军。1840年1月接替邓廷桢为两广总督,同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英军见广东防守严密, 乘隙侵占定海,北犯大沽。10月,因受投降派攻击被革职。1841年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1842年被流放新疆伊犁。曾在那里兴办水利,开垦农田。1845年起用为陕甘总督。次年任陕西巡抚。1847年擢云贵总督。1849年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起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广东潮州途中病故。有《林则徐集》。

林则徐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竢村老人。清福建侯官(福州市)人。嘉庆进士,入翰林院。道光元年(1820)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过军政、漕运、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升至巡抚。道光十七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卓有成效。次年,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后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道光十九年二月到广州,为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编成《四洲志》。反对“罢各国通商之说”,主张区别良夷与奸夷,孤立贩烟英商。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协同下,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并积极筹备海防,招募义勇5000人,多次击退英军挑衅。道光二十年(1840)初接替邓廷桢,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他设防严密,英军未敢入侵广州,乘隙侵占定海,北犯大沽,清廷震惊,投降派诬其糜饷劳师,办理不善,被革职。不久被派赴浙江镇海协防,后又充军新疆伊犁,曾在那里兴办水利,垦辟农田。道光二十六年被重新起用,先后任陕西巡抚和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回籍。后起用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中途病死广东潮州。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