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对《诗·周南·关雎》的评价。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云:“乐而不至淫,哀而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诗集传序》云:“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其和者也。”可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论含义是“中正和平”,中国古典美学把它称之为“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文艺批评的一条重要的原则,它与“思无邪”理论结合,构成孔子文艺批评理论体系的主体。孔子正是用“中和之美”的批评原则,分析、评价《关雎》的思想内容的。 认为《关雎》写的男女恋情,有哀有乐,然哀乐有节,不涉淫邪,不害中和,完全符合“思无邪”的要求,故评之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